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門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物理理论,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对于物理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物理中,除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外,还有大量的、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还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下面,就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初中物理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和谐发展。针对小实验的作用,我认为要想搞好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重视。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要做好小实验,兴趣是关键,教师要通过有趣的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制作音调可以改变的哨子,这个小实验器材易找,实验易做,通过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学生会感到很有趣,并让学生试着练习用它吹出一首歌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课下自制一些乐器,举行一个小型的音乐会,看看谁制作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的好,通过这些有趣的小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进行小实验,为做好小实验打下了基础。
  
  三、大胆改进小实验,加强小实验教学
  
  有些小实验可以通过适当的改进,使得实验更易于操作,效果更明显。例如: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时若用点燃的蜡烛来做,随着时间的增加点燃的蜡烛会越来越短,成像特点不准确,可以改进为用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就可以使成像结果准确,明显。通过对小实验的改进可以让学生感到实验方法对于做好实验的重要性,并进而激发了学生创新实验的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加强对小实验的教学。
  四、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现有初中物理小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因素。如在学习浮力应用时,布置学生自制一个潜水艇,学生经过充分的分析、讨论,最终通过自己动手制成一个个外形各异的小潜艇,这样就充分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再如讲到力改变物体形状时指出用手压桌面,桌面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如何将这个微小的形变表现出来呢?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最终在老师的提示下,设计出了用光的反射知识来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内容,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小实验的教学,进行好小实验的教学。这样通过小实验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入睡。”这是我们作文课堂上呈现的一种非常怪的现象,而且并不鲜见,学生喊“写作文难”,老师说“教作文难”,长期以来,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觉得无话可说。如果问农村的孩子什么最怕?八九不离十的回答是“写作文”。  殊不知,农村的孩子可写的内容很多,乡间美景皆文,农村小事事事乃章,信手拈来即可,农村孩子理应写出比城里孩子更生动更富情趣的文章,他们的
摘 要:走进教室,学生敛声屏气,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讲课开始,教室里回荡的只有教师单调的声音……这种现象似已司空见惯。  如何拨动思想琴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其成为思维活跃、见解独到的个体?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思想启智,激情点燃,唤醒沉睡的灵魂;二、创新设计,诗意栖居,构筑互动平台;三、改进方式,激发兴趣,活跃互动氛围。面对欲静的“林子”,教师只要“风不止”,学生必能“为君起松声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作为课改新理念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于是出现了以生为主、热闹纷呈的课堂教学局面,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后果,这是课改推动的效应。但笔者根据大量的课堂教学观摩和实践研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譬如,在讲“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错误;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有一个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累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音乐教学坚持多学科整合,与语文、政史、地理学科整合,可以多学科共进,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学科整合,需要两提前,两沟通  1.两提前  一是提前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握编辑的
[摘要]本研究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搜索到的562篇关于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自2002年以来增幅较大,主要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医学界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更为关注。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主要表现、心理疾病等方面;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途径与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儿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作用。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确定阅读活动的视角    多年来,语文
初上高中学英语,学生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高中英语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找到规律。”“初三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不很适应高中,初中时念念书就会有长进,而在高中多做题也未必带来明显效果。”总之,同学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移: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听到不少学生说物理难学,究其原因,其一是在于未能准确地把握概念,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把握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运动变化的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否把握好物理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那么,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