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时人尊为“词霸”并一贯自视甚高的柳亚子展谈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后惊叹不已,称毛泽东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东坡)辛(弃疾)尤未能抗。”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我们细细品读,咀嚼吧!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同志登上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观赏海拔千米之上的壮观雪景,面对如此壮丽山河,触景生情,写下《沁园春·雪》,抒发了对壮丽河山的祖国的热爱,更表现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与豪情。
这道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描写出一幅气象雄浑,生气勃勃的祖国大好河山景色,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下片抒情,通过与上片祖国河山相结合,继而引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对无产阶级的信任,相信无产阶级一定可以走向胜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不仅句句经典,每一句都经过反复推敲,精妙之处更是多见:
一、这首词妙在写作手法多样,情感深入
1.虚实结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描写了一幅壮丽的雪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写虚景。
2.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通过写静态的长城,大河与动态的群山,高原相结合,展示出了奋发向上的态势,奔腾壮烈与豪迈的精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情境。
3.欲扬先抑
通过写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文章内容跌宕起伏,惋惜中带着嘲讽。
二、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巧妙
1.比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形象生动,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情感。
2.比喻:红装素裹,生动地写出了祖国景色的美丽迷人。
3.借代:用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出成吉思汗的鲁莽,更表现出了对成吉思汗的惋惜。
三、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词的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河山豪情。下阕议论,是由上阕之景而生情,寓情于议论。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总之,全词景中含情,议中寓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四、妙就妙在时间纵横千古
时间上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纵横千古;空间上从千里大地长城黄河到万里长空雪山高原,描写了一幅壮阔的祖国风景图。
五、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以这些雄伟壮阔的情景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著名的历代英雄人物,形成一种雄伟壮阔的情感,可以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总结前人,表达了作者广阔的胸襟与气吞山河的信念,表达出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与情感的豪迈崇高。
六、妙就妙在巧妙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极尽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阕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并作一总述,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句,接得尤为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
的题目是总之,结合全文分析文本的妙处。本文《沁园春·雪》“雪”是题目,顾名思义,可以看出本文描写的是一幅雪景,因此,本文的上片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写出了我国大好河山的雪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升华出内心的自豪激动的情感,更好的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读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下片诗人通过评价历史英雄人物,表现世人对他们的惋惜,同时也暗中指出他们的缺陷,与这些英雄人物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同时也对自己的自励,激励自己克服眼前困难,继续朝着新中国诞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江山如此多娇”可谓是本首词的基本框架,1936年,在毛泽东同志的引导下,中共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使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新的方向。从古至今,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社稷奔走操劳,奉献自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信心,同时,这句话也成为称赞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最突出表达的是毛泽东同志词的特点:雄厚有力,大气豪迈。全文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以及承上启下,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挥洒自如,辞义畅达。总的来说,全词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雪景,继而引出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为此社稷奋斗终生,暗語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缺失,从而表达出诗人自身对历史的惋惜,更表达出了诗人要努力建设新中国的情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巨大的信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中学)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同志登上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观赏海拔千米之上的壮观雪景,面对如此壮丽山河,触景生情,写下《沁园春·雪》,抒发了对壮丽河山的祖国的热爱,更表现出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与豪情。
这道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描写出一幅气象雄浑,生气勃勃的祖国大好河山景色,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下片抒情,通过与上片祖国河山相结合,继而引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对无产阶级的信任,相信无产阶级一定可以走向胜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不仅句句经典,每一句都经过反复推敲,精妙之处更是多见:
一、这首词妙在写作手法多样,情感深入
1.虚实结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描写了一幅壮丽的雪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写虚景。
2.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通过写静态的长城,大河与动态的群山,高原相结合,展示出了奋发向上的态势,奔腾壮烈与豪迈的精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情境。
3.欲扬先抑
通过写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文章内容跌宕起伏,惋惜中带着嘲讽。
二、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巧妙
1.比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形象生动,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情感。
2.比喻:红装素裹,生动地写出了祖国景色的美丽迷人。
3.借代:用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出成吉思汗的鲁莽,更表现出了对成吉思汗的惋惜。
三、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词的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河山豪情。下阕议论,是由上阕之景而生情,寓情于议论。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总之,全词景中含情,议中寓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四、妙就妙在时间纵横千古
时间上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纵横千古;空间上从千里大地长城黄河到万里长空雪山高原,描写了一幅壮阔的祖国风景图。
五、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以这些雄伟壮阔的情景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著名的历代英雄人物,形成一种雄伟壮阔的情感,可以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总结前人,表达了作者广阔的胸襟与气吞山河的信念,表达出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与情感的豪迈崇高。
六、妙就妙在巧妙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极尽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阕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并作一总述,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一句,接得尤为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
的题目是总之,结合全文分析文本的妙处。本文《沁园春·雪》“雪”是题目,顾名思义,可以看出本文描写的是一幅雪景,因此,本文的上片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写出了我国大好河山的雪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升华出内心的自豪激动的情感,更好的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读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豪迈情感。
下片诗人通过评价历史英雄人物,表现世人对他们的惋惜,同时也暗中指出他们的缺陷,与这些英雄人物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抱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同时也对自己的自励,激励自己克服眼前困难,继续朝着新中国诞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江山如此多娇”可谓是本首词的基本框架,1936年,在毛泽东同志的引导下,中共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使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新的方向。从古至今,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社稷奔走操劳,奉献自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信心,同时,这句话也成为称赞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最突出表达的是毛泽东同志词的特点:雄厚有力,大气豪迈。全文善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以及承上启下,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挥洒自如,辞义畅达。总的来说,全词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雪景,继而引出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为此社稷奋斗终生,暗語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缺失,从而表达出诗人自身对历史的惋惜,更表达出了诗人要努力建设新中国的情感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巨大的信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