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由香港作家西西创作的一部传统写实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平缓悠远的叙述中,用意识流的手法勾勒出“我”----遗容化妆师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在爱情的追逐和职业的坚守中来往徘徊,语调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展现了死亡、命运与爱情的主题,让读者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子。
关键词:死亡;爱情;命运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描写一个遗容化妆师—“我”的内心独白。在死亡、爱情、命运的主题贯穿下,通过冰冷的遗体和人们恐惧的内心,虽然拥有阳光与鲜花,但是确是带来了詈别,塑造了一个“我”这样游离于社会边缘、受世俗依赖但却被风俗偏见所孤立的女人形象。
一、死亡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大自然准则,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因而当人们面对死亡时,常常会感到原始的恐惧与害怕,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在小说中,死亡的主题贯穿着全文。“我”是一个给亡者化妆的遗体化妆师,每天为他们修补妆容,让他们成为“安详的人”。死亡,在“我”面前是那么的真实与接近。“我”认为城市里不论谁都是要到自己这里找寻最终的安慰,这样的职业虽被世俗所依赖,但却不能抹去死亡带给他们的恐惧。“我”的朋友们害怕了,夏害怕了,在一群无法说话、无法呼吸的死者面前,所有建立起来勇气都崩溃了。在他们看来,“我”每天与死亡近距离的接触,是死亡的幽灵。“我”的手本该是温暖的却像白骨那般寒冷,身上带着防腐剂的气味,通过眼睛仿佛能看到另一个世界中的冰冷。这样的“我”被世俗所依赖,却被世俗偏见所孤立。
这本小说会让我想到电影《入殓师》,主人公都是遗体化妆师,都为死者找寻他们最后的尊严与慰藉。背负债务的小林大悟无奈接受了入殓师的工作,为了不让别人排挤而向妻子、朋友隐瞒实情,但在不断的工作中最终暴露,进而产生了很多矛盾。在一系列事情发展过程中,小林大悟从刚开始的抵触到最后真正感悟出死亡的真正价值----死亡的价值并不在乎生命的终止,而是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生命的价值,不会随死亡而消逝。给死人入殓,也是善待生命的方式。
因而,我们面对死亡,应有着坦然的心态,在死亡到来之前,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就如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柯察金的至理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1
二、爱情
在死亡氛围的笼罩下,小说还对爱情进行了回忆性的描写,侧重于描绘“我”和怡芬姑母的爱情故事。“我”与怡芬姑母有着相同的爱情悲剧命运,但在对待爱情上又是不尽相同的,“我”是消极悲观的,而怡芬姑母是积极乐观的。
小说开头就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展现了“我”的悲观的爱情观。“我”坐在咖啡店等夏时,脑子里想象夏得知自己的职业后仓惶逃窜的情景,在其语调中无不透露出悲观的爱情观。由于怡芬姑母那无疾而终的爱情,他们那么相爱却只因参观了怡芬姑母工作的地方而幻灭。“我”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可对这份职业没信心,“我”不确定这样的自己是否能被夏所接受,“我”的这双手能否为夏整理头发、系带领结,这样的不确定让“我”在这段爱情中挣扎。而由于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让“我”感觉到爱表面上坚不可摧,事实上就像窗户纸脆弱,那些勇气不过是像糖衣一样被吹大了,面对内心的恐惧只是吹吹而已。这样的自我认知在自我叙述中体现出其悲观的爱情观。
怡芬姑母的爱情观却与“我”截然不同,怡芬姑母相信在世界上仍然是有一个人勇敢且并不惧怕。即使怡芬姑母之前有着被抛弃的经历,拥有一段并不理想的爱情,但她仍然坚信。小说中还穿插了“我”的父母之间的爱情,母亲对父亲的无所畏惧,让我知道了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在其悲观的基调中又透露出对爱情还是仍有一丝丝的渺小的希望。
三、命运
命运也是贯穿全文的字眼,“我”在职业与爱情的追求中无不感叹着命运的宿命。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我”特殊的职业、姑母的爱情悲剧、父母的爱情,“我”对于命运是矛盾的,“我”一方面屈服了命运的摆布,认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另一方面又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不能向命运低头。
一方面“我”认为自己是受命运摆布而无法反击,是无可奈何的。命运让“我”和怡芬姑母一样做着这样的工作,又预感到自己会和怡芬姑母拥有相同的爱情命运,产生了宿命感。因而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在面对爱情时总是在快乐中渗透着悲伤。当夏抱着一束花出现在咖啡厅外面时,夏带着阳光,而“我”因为命运观,将花当成詈别,而不是象征着美好爱情,想象一个男人从大门中落魄的仓惶而逃。“我”对于命运的妥协,还表现在“我”虽然很想洗去身上那防腐剂的味道,最后因失败而妥协放弃了。另一方面,“我”对于命运又是有反抗意识的,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宽容在这里就成为一种悲悯,正是宿命感中的这种悲悯意识使得“我”的低回的叙述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我”拒绝为为情自杀的年轻人化妆,认为这是一种极度懦弱的行为。当命运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时,“我”不屑于一个没有向命运反击的人。
伟大的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这是对小说很好的诠释。如果命运和你开了玩笑,请不要轻易的放弃,就用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那般的硬汉精神激励自己,对整个世界始终怀抱着希望,如果你连自己都放弃了,你就真的堕落到了社会的边缘,无法拯救。
四、结语
西西那细腻的笔法写出了“我”怯懦却又坚强,让人不由的为这样的女子感到惋惜,又不由自主的带着怜惜。我们应拥有那位女子的对死亡的坦然超脱,又有着对命运的反抗,要怀抱一丝希望,或许真的就如怡芬姑母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真的存在并不畏惧的人。
参考文献
[1]西西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1983年
[2]神盈盈 《跟命运打个爱情的赌》 2015年
[3]卢建红《被压抑的女性声音》 2007年
注释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司汤达 《司汤达墓志铭》
作者简介:
徐滢(1996年12月16日、女)籍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职称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或专业:汉语言文学,单位(学校)名称: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单位(学校)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學现代科技学院)
关键词:死亡;爱情;命运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描写一个遗容化妆师—“我”的内心独白。在死亡、爱情、命运的主题贯穿下,通过冰冷的遗体和人们恐惧的内心,虽然拥有阳光与鲜花,但是确是带来了詈别,塑造了一个“我”这样游离于社会边缘、受世俗依赖但却被风俗偏见所孤立的女人形象。
一、死亡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大自然准则,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因而当人们面对死亡时,常常会感到原始的恐惧与害怕,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在小说中,死亡的主题贯穿着全文。“我”是一个给亡者化妆的遗体化妆师,每天为他们修补妆容,让他们成为“安详的人”。死亡,在“我”面前是那么的真实与接近。“我”认为城市里不论谁都是要到自己这里找寻最终的安慰,这样的职业虽被世俗所依赖,但却不能抹去死亡带给他们的恐惧。“我”的朋友们害怕了,夏害怕了,在一群无法说话、无法呼吸的死者面前,所有建立起来勇气都崩溃了。在他们看来,“我”每天与死亡近距离的接触,是死亡的幽灵。“我”的手本该是温暖的却像白骨那般寒冷,身上带着防腐剂的气味,通过眼睛仿佛能看到另一个世界中的冰冷。这样的“我”被世俗所依赖,却被世俗偏见所孤立。
这本小说会让我想到电影《入殓师》,主人公都是遗体化妆师,都为死者找寻他们最后的尊严与慰藉。背负债务的小林大悟无奈接受了入殓师的工作,为了不让别人排挤而向妻子、朋友隐瞒实情,但在不断的工作中最终暴露,进而产生了很多矛盾。在一系列事情发展过程中,小林大悟从刚开始的抵触到最后真正感悟出死亡的真正价值----死亡的价值并不在乎生命的终止,而是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生命的价值,不会随死亡而消逝。给死人入殓,也是善待生命的方式。
因而,我们面对死亡,应有着坦然的心态,在死亡到来之前,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就如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柯察金的至理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1
二、爱情
在死亡氛围的笼罩下,小说还对爱情进行了回忆性的描写,侧重于描绘“我”和怡芬姑母的爱情故事。“我”与怡芬姑母有着相同的爱情悲剧命运,但在对待爱情上又是不尽相同的,“我”是消极悲观的,而怡芬姑母是积极乐观的。
小说开头就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展现了“我”的悲观的爱情观。“我”坐在咖啡店等夏时,脑子里想象夏得知自己的职业后仓惶逃窜的情景,在其语调中无不透露出悲观的爱情观。由于怡芬姑母那无疾而终的爱情,他们那么相爱却只因参观了怡芬姑母工作的地方而幻灭。“我”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可对这份职业没信心,“我”不确定这样的自己是否能被夏所接受,“我”的这双手能否为夏整理头发、系带领结,这样的不确定让“我”在这段爱情中挣扎。而由于怡芬姑母的爱情悲剧,让“我”感觉到爱表面上坚不可摧,事实上就像窗户纸脆弱,那些勇气不过是像糖衣一样被吹大了,面对内心的恐惧只是吹吹而已。这样的自我认知在自我叙述中体现出其悲观的爱情观。
怡芬姑母的爱情观却与“我”截然不同,怡芬姑母相信在世界上仍然是有一个人勇敢且并不惧怕。即使怡芬姑母之前有着被抛弃的经历,拥有一段并不理想的爱情,但她仍然坚信。小说中还穿插了“我”的父母之间的爱情,母亲对父亲的无所畏惧,让我知道了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在其悲观的基调中又透露出对爱情还是仍有一丝丝的渺小的希望。
三、命运
命运也是贯穿全文的字眼,“我”在职业与爱情的追求中无不感叹着命运的宿命。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我”特殊的职业、姑母的爱情悲剧、父母的爱情,“我”对于命运是矛盾的,“我”一方面屈服了命运的摆布,认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另一方面又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不能向命运低头。
一方面“我”认为自己是受命运摆布而无法反击,是无可奈何的。命运让“我”和怡芬姑母一样做着这样的工作,又预感到自己会和怡芬姑母拥有相同的爱情命运,产生了宿命感。因而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在面对爱情时总是在快乐中渗透着悲伤。当夏抱着一束花出现在咖啡厅外面时,夏带着阳光,而“我”因为命运观,将花当成詈别,而不是象征着美好爱情,想象一个男人从大门中落魄的仓惶而逃。“我”对于命运的妥协,还表现在“我”虽然很想洗去身上那防腐剂的味道,最后因失败而妥协放弃了。另一方面,“我”对于命运又是有反抗意识的,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宽容在这里就成为一种悲悯,正是宿命感中的这种悲悯意识使得“我”的低回的叙述充满了内在的力量。“我”拒绝为为情自杀的年轻人化妆,认为这是一种极度懦弱的行为。当命运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时,“我”不屑于一个没有向命运反击的人。
伟大的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这是对小说很好的诠释。如果命运和你开了玩笑,请不要轻易的放弃,就用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那般的硬汉精神激励自己,对整个世界始终怀抱着希望,如果你连自己都放弃了,你就真的堕落到了社会的边缘,无法拯救。
四、结语
西西那细腻的笔法写出了“我”怯懦却又坚强,让人不由的为这样的女子感到惋惜,又不由自主的带着怜惜。我们应拥有那位女子的对死亡的坦然超脱,又有着对命运的反抗,要怀抱一丝希望,或许真的就如怡芬姑母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真的存在并不畏惧的人。
参考文献
[1]西西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1983年
[2]神盈盈 《跟命运打个爱情的赌》 2015年
[3]卢建红《被压抑的女性声音》 2007年
注释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司汤达 《司汤达墓志铭》
作者简介:
徐滢(1996年12月16日、女)籍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职称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或专业:汉语言文学,单位(学校)名称: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单位(学校)所在地:浙江省杭州市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學现代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