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学科教学中,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性因素一直为广大教师所重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旨在促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对成功的享受。
一、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物理难学,对智力水平要求高是很多师生的共识。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部分学生往往是上课一讲就懂,课后解题一做就错,吃了很多苦,但进步却不大。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学好物理缺乏信心,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上不得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物理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物理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物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物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内部动因,是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物理学习,学有兴趣、效果好、成绩提升快,而无动机的物理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的需要,是学习需要的动力形式。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和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学生经常被老师指责和批评;考试题太难,分数太低等,使得学生的尊重和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时,初学物理时,物理学的声、光、电、热等奇妙现象足以使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事物本质的了解越来越多,对现象引发的兴趣反而会逐渐淡漠,这是因为不满意的结果使学习动机消弱或消失,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但是,只要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此我们认为,—个好的物理教师,要上好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要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去感化、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展开多向的,动态的开放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并确保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恰到好处。首先是课堂导入时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内容的学习意义,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的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人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巧妙导课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可以刺激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一课时,课堂导人可从如下启发式提问开始:亮度可调节的常见家用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的阻值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正确连接到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种启发式提问自然导入了新课,如此设计的问题结合了学生熟悉的事物,就容易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其次,课堂点拨时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课堂点拨往往发生在学生思维受阻,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其特点是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否则就谈不上启发式点拨了,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式点拨下,能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例如,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启发式点拨可以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做出正确解答,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这些能力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物理教学的一大不足,就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重要性,并且造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能力提高的缺乏。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完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培养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能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动量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张白纸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就会感到害怕,这又是为什么呢?再如在教学“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在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一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二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无疑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在整理、总结研究结果并输出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应用能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態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一、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物理难学,对智力水平要求高是很多师生的共识。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部分学生往往是上课一讲就懂,课后解题一做就错,吃了很多苦,但进步却不大。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学好物理缺乏信心,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上不得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物理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物理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物理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物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内部动因,是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体现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物理学习,学有兴趣、效果好、成绩提升快,而无动机的物理学习往往成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的需要,是学习需要的动力形式。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和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学生经常被老师指责和批评;考试题太难,分数太低等,使得学生的尊重和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同时,初学物理时,物理学的声、光、电、热等奇妙现象足以使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事物本质的了解越来越多,对现象引发的兴趣反而会逐渐淡漠,这是因为不满意的结果使学习动机消弱或消失,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但是,只要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此我们认为,—个好的物理教师,要上好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要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方法,去感化、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展开多向的,动态的开放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并确保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恰到好处。首先是课堂导入时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内容的学习意义,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的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人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巧妙导课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可以刺激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一课时,课堂导人可从如下启发式提问开始:亮度可调节的常见家用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的阻值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正确连接到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种启发式提问自然导入了新课,如此设计的问题结合了学生熟悉的事物,就容易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其次,课堂点拨时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课堂点拨往往发生在学生思维受阻,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其特点是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否则就谈不上启发式点拨了,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式点拨下,能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例如,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启发式点拨可以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做出正确解答,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这些能力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目前物理教学的一大不足,就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重要性,并且造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能力提高的缺乏。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完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培养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能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动量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张白纸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就会感到害怕,这又是为什么呢?再如在教学“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在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一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二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研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无疑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在整理、总结研究结果并输出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应用能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態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