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武术运动的特点,阐述了武术运动的速度特征,提出了影响武术运动速度快慢的因素,从而为加快武术运动的速度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武术 运动速度 决定因素 移动速度 动作速度
运动速度的快慢是武术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般的技击运动中只有“快”才能“得机得势”,有效地利用对方的破绽,抓住机会攻击对方,或有效地避开和化解对手的攻击。在非太极拳的套路运动中,也只有“快”才能充分表现出攻防意识和武术运动特有的气势和风韵,才能做到勇猛、刚健,取得好的表演效果。同时,快速运动能使套路运动对人体具有更大的锻炼价值。因而在内容极为丰富的武术运动中,除运动形式特殊的太极拳、拳术套路要求“缓慢均匀”外,几乎所有的拳中都把“快”看成克敌制胜或提高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武术理论就提出了“动如脱兔”、“拳似流星”的要求。研究武术运动中速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征,分析影响武术运动员快速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寻求由此提高运动员快速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武术运动的速度特征
有关理论将人体不同的速度运动划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三者不仅表现形式不同,各自生理生化及有关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不相同。在径赛、游泳等项目中速度能力的强势主要体现了单位时间内人体移动距离的长短,这种速度被称为位移速度。而武术运动中速度能力的表现与此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运动过程中,肢体绕关节运动的角度上,这种速度被称为动作速度。武术运动中这种动作速度远远高于径赛、游泳等项目中的运动速度,所以武术运动有其独特的速度特征。无论是在套路运动还是技击对抗中,整个人体闪展腾挪的快慢一般都低于9-10米/秒的径赛速度。只要方法正确,起动及时,正常发挥水平,就基本可满足实战这种位移速度运动的要求。实战对抗中,运动员往往依据对方所处的势态和技击方式决定和实施自己的进攻和防守。在瞬息万变的势态中,为保存自己和抓住战机,运动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行为和意图,对对方的任一举动产生及时而必要的反应,才能迅而果断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综上所述,武术套路运动中速度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而技击对抗中,速度则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二、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的因素
1. 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按肌肉活动的性质可将人体肌肉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由于武术运动中速度不是以表现整个人体的位移为主,而是表现在完成实战动作的快慢上。所以下肢动作的速度水平也不是主要表现在支撑腿上,而是表现在非支撑腿的屈伸、摆合、扫转上。下肢进行快速运动时,除下肢本身所形成的阻力外,基本上是在无附加阻力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武术运动中决定下肢动作速度优劣的力量素质主要是速度型而不是重量性的力量素质。拳术运动中上肢也是在无附加条件下进行运动的,手持短的器械如蛾眉刺、匕首等,在运动中产生的阻力也较小,因而在这类运动中影响上肢运动水平的力量素质,也是上肢肌肉的速度性力量素质,而不是重量性素质。
2.关节灵活性与动作速度
武术运动的一大特征是肢体活动幅度大,要求肢体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具有快速的运动能力,使原动肌的能力充分表现出来,提高肢体运动的空间范围和角速度水平。
在决定关节灵活性大小的因素中,经训练作用,可变性最大的是分布在关节周围的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其次是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关节囊的松紧度。尽可能发展跨关节的肌肉及附着于关节周围的韧带的伸展性及关节囊的松紧度,是提高动作速度的有效途径。
3.耐力与速度
耐力是肌体长时间克服运动活动过程中体力疲劳的能力,它有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之分。耐力的好坏与肌肉耐力和内脏器官的耐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耐力增长可以使大脑皮质长时间保持兴奋与抑制节律性转换的加强,这样就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4.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灵活性、兴奋性水平与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人体的任何活动多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肌肉的张弛与收缩的快慢,除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高,各协调肌群之间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就得到改善,完成动作中膈肌群按照各自的特定工作方式进行准确地及时地收缩式放松,降低因对抗肌群不适当的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因而有利于发挥动作速度。
5.专门性知识和经验与反应速度
人体完成反射活动必须经过中枢对外来信息的分析、综合、加工等处理,中枢才能产生对肌体行为方式的正确指令,尤其是在对抗性的运动中,代表对方井贡方式、防守状态、所处位置等信息,必须经过中枢较为复杂的处理過程而产生调节指令。影响这个调节过程的除了神经中枢本身的机能水平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有关的专门性知识和经验,如攻防技术及战术经验。
6.能量供应与动作速度
人体运动需要能量供应,而且动作效果的优劣、运动成绩的好坏直接来源于能量供应水平的高低。人体能源供应形势一般分为三种:以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为能源物质,供能过程中不消耗氧也不产生乳酸的“非乳酸能”,以糖、脂肪及某些蛋白质的分解物为主要能源物质,供能过程必须消耗氧的“氧化能”。
套路与技击运动中能量供应非常相似,都是以非乳酸能供能为主,再过渡到以乳酸供能为主。非乳酸能、乳酸能供能水平越高,机体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获得能量越多,动作运动水平越高,但是乳酸能供能时,机体作用随其累计量的逐步降低,因此人体消除和耐受乳酸的能力越强,乳酸供能水平越高,机体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也越强。无论是在套路还是技击对抗中动作速度水平也会越高。
7.技术水平与动作速度
所谓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主要表现为完成动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动作熟练甚至达“自动化”程度。完成动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实效性,在追求动作速度的武术运动中,则可表现为获得较高的动作速度。反之,动作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则将阻碍机能能力的最大发挥,表现为运动水平低下。动作熟练达“自动化”程度,可使动作更加协调自如,能量利用也就更加经济了。从能量供应的观点来看,能量利用越节省,运动效果也越好,这为在整个套路练习中和较长时间的实战对抗中,保持较高的动作速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武术运动的速度特征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运动速度的能力取决力量、灵活、协调性、速度耐力和技术水平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以上的特征和因素针对运动员自身特点,区别对待,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继而协调各因素对速度的影响,达到充分挖掘机体最大潜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对抗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武术 运动速度 决定因素 移动速度 动作速度
运动速度的快慢是武术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般的技击运动中只有“快”才能“得机得势”,有效地利用对方的破绽,抓住机会攻击对方,或有效地避开和化解对手的攻击。在非太极拳的套路运动中,也只有“快”才能充分表现出攻防意识和武术运动特有的气势和风韵,才能做到勇猛、刚健,取得好的表演效果。同时,快速运动能使套路运动对人体具有更大的锻炼价值。因而在内容极为丰富的武术运动中,除运动形式特殊的太极拳、拳术套路要求“缓慢均匀”外,几乎所有的拳中都把“快”看成克敌制胜或提高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武术理论就提出了“动如脱兔”、“拳似流星”的要求。研究武术运动中速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征,分析影响武术运动员快速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寻求由此提高运动员快速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武术运动的速度特征
有关理论将人体不同的速度运动划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三者不仅表现形式不同,各自生理生化及有关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不相同。在径赛、游泳等项目中速度能力的强势主要体现了单位时间内人体移动距离的长短,这种速度被称为位移速度。而武术运动中速度能力的表现与此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运动过程中,肢体绕关节运动的角度上,这种速度被称为动作速度。武术运动中这种动作速度远远高于径赛、游泳等项目中的运动速度,所以武术运动有其独特的速度特征。无论是在套路运动还是技击对抗中,整个人体闪展腾挪的快慢一般都低于9-10米/秒的径赛速度。只要方法正确,起动及时,正常发挥水平,就基本可满足实战这种位移速度运动的要求。实战对抗中,运动员往往依据对方所处的势态和技击方式决定和实施自己的进攻和防守。在瞬息万变的势态中,为保存自己和抓住战机,运动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行为和意图,对对方的任一举动产生及时而必要的反应,才能迅而果断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综上所述,武术套路运动中速度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而技击对抗中,速度则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二、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的因素
1. 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按肌肉活动的性质可将人体肌肉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由于武术运动中速度不是以表现整个人体的位移为主,而是表现在完成实战动作的快慢上。所以下肢动作的速度水平也不是主要表现在支撑腿上,而是表现在非支撑腿的屈伸、摆合、扫转上。下肢进行快速运动时,除下肢本身所形成的阻力外,基本上是在无附加阻力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武术运动中决定下肢动作速度优劣的力量素质主要是速度型而不是重量性的力量素质。拳术运动中上肢也是在无附加条件下进行运动的,手持短的器械如蛾眉刺、匕首等,在运动中产生的阻力也较小,因而在这类运动中影响上肢运动水平的力量素质,也是上肢肌肉的速度性力量素质,而不是重量性素质。
2.关节灵活性与动作速度
武术运动的一大特征是肢体活动幅度大,要求肢体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具有快速的运动能力,使原动肌的能力充分表现出来,提高肢体运动的空间范围和角速度水平。
在决定关节灵活性大小的因素中,经训练作用,可变性最大的是分布在关节周围的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其次是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关节囊的松紧度。尽可能发展跨关节的肌肉及附着于关节周围的韧带的伸展性及关节囊的松紧度,是提高动作速度的有效途径。
3.耐力与速度
耐力是肌体长时间克服运动活动过程中体力疲劳的能力,它有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之分。耐力的好坏与肌肉耐力和内脏器官的耐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耐力增长可以使大脑皮质长时间保持兴奋与抑制节律性转换的加强,这样就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4.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灵活性、兴奋性水平与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
人体的任何活动多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的。肌肉的张弛与收缩的快慢,除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高,各协调肌群之间与对抗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就得到改善,完成动作中膈肌群按照各自的特定工作方式进行准确地及时地收缩式放松,降低因对抗肌群不适当的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因而有利于发挥动作速度。
5.专门性知识和经验与反应速度
人体完成反射活动必须经过中枢对外来信息的分析、综合、加工等处理,中枢才能产生对肌体行为方式的正确指令,尤其是在对抗性的运动中,代表对方井贡方式、防守状态、所处位置等信息,必须经过中枢较为复杂的处理過程而产生调节指令。影响这个调节过程的除了神经中枢本身的机能水平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有关的专门性知识和经验,如攻防技术及战术经验。
6.能量供应与动作速度
人体运动需要能量供应,而且动作效果的优劣、运动成绩的好坏直接来源于能量供应水平的高低。人体能源供应形势一般分为三种:以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为能源物质,供能过程中不消耗氧也不产生乳酸的“非乳酸能”,以糖、脂肪及某些蛋白质的分解物为主要能源物质,供能过程必须消耗氧的“氧化能”。
套路与技击运动中能量供应非常相似,都是以非乳酸能供能为主,再过渡到以乳酸供能为主。非乳酸能、乳酸能供能水平越高,机体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获得能量越多,动作运动水平越高,但是乳酸能供能时,机体作用随其累计量的逐步降低,因此人体消除和耐受乳酸的能力越强,乳酸供能水平越高,机体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也越强。无论是在套路还是技击对抗中动作速度水平也会越高。
7.技术水平与动作速度
所谓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主要表现为完成动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动作熟练甚至达“自动化”程度。完成动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实效性,在追求动作速度的武术运动中,则可表现为获得较高的动作速度。反之,动作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则将阻碍机能能力的最大发挥,表现为运动水平低下。动作熟练达“自动化”程度,可使动作更加协调自如,能量利用也就更加经济了。从能量供应的观点来看,能量利用越节省,运动效果也越好,这为在整个套路练习中和较长时间的实战对抗中,保持较高的动作速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武术运动的速度特征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运动速度的能力取决力量、灵活、协调性、速度耐力和技术水平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以上的特征和因素针对运动员自身特点,区别对待,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继而协调各因素对速度的影响,达到充分挖掘机体最大潜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对抗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