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活动是最为常见的基本形式。小组合作活动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逐步培养。因此,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分工合作、活动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
一、小组分工合作的指导
小组成员一般包括: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联络员、资料保管员、安全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管理员负责学习资料的管理工作;报告员负责撰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等等。在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时,教师要从旁引导,让分工更加合理,使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1.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来指导学生分工,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管理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学生作多种尝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分工,要视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责任心强,有能力、有威信、有合作精神,能胜任组长的工作;有的学生书写速度比较快,字体端正,写作水平比较高,充当记录员最为合适;有的学生乐交流、善交际,比较适合做联络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高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2.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同学,没有什么特长的同学,或是调皮好动的同学要多关注,要委以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其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成绩较差,胆子也比较小,在班上总被同学冷落,缺乏自信心。在开展《走进大田马蹄粉厂》主题活动时,我特意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而且建议各组选两名报告员,其中一位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就是胆子较小的同学。还请能力较强的报告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活动下来,这几位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强了,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又如班上有几位调皮捣蛋的同学,经常违反纪律,但却很热心为班集体做事。为了让他们一展所长,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经常对他们委以重任,让他们充当联络员。每一次他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学习的劲头也足了,其中的两位同学成绩也提高了。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合作活动是否有效,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还要进一步跟学生明确: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二、小组活动方法的指导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正确使用的指导。小组探究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在活动过程中该用哪些方法,教师要作具体的指导。
如在《学校安全自护我能行》指导学生制定“学校安全隐患调查”活动计划时,通过范例引导,我与学生一起分析了各种活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经过商量、讨论,学生都认为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比较合适。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制定观察访问计划。学生要了解的问题很多,哪些可以通过观察来解决的,哪些要通过访问来了解的;如何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并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如何围绕小组探究的问题拟定访谈提纲;如何做好访谈与观察记录;如何应对访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访谈的准备(笔、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访谈中的注意事项等都要进行指导。正是由于方法指导具体细致,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小组分工合作的指导
小组成员一般包括: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联络员、资料保管员、安全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管理员负责学习资料的管理工作;报告员负责撰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等等。在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时,教师要从旁引导,让分工更加合理,使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1.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来指导学生分工,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管理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学生作多种尝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分工,要视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责任心强,有能力、有威信、有合作精神,能胜任组长的工作;有的学生书写速度比较快,字体端正,写作水平比较高,充当记录员最为合适;有的学生乐交流、善交际,比较适合做联络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高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2.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同学,没有什么特长的同学,或是调皮好动的同学要多关注,要委以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其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成绩较差,胆子也比较小,在班上总被同学冷落,缺乏自信心。在开展《走进大田马蹄粉厂》主题活动时,我特意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而且建议各组选两名报告员,其中一位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就是胆子较小的同学。还请能力较强的报告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活动下来,这几位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强了,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又如班上有几位调皮捣蛋的同学,经常违反纪律,但却很热心为班集体做事。为了让他们一展所长,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经常对他们委以重任,让他们充当联络员。每一次他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学习的劲头也足了,其中的两位同学成绩也提高了。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合作活动是否有效,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还要进一步跟学生明确: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二、小组活动方法的指导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正确使用的指导。小组探究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在活动过程中该用哪些方法,教师要作具体的指导。
如在《学校安全自护我能行》指导学生制定“学校安全隐患调查”活动计划时,通过范例引导,我与学生一起分析了各种活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经过商量、讨论,学生都认为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比较合适。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制定观察访问计划。学生要了解的问题很多,哪些可以通过观察来解决的,哪些要通过访问来了解的;如何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并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如何围绕小组探究的问题拟定访谈提纲;如何做好访谈与观察记录;如何应对访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访谈的准备(笔、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访谈中的注意事项等都要进行指导。正是由于方法指导具体细致,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