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之花在时间的累积中次第开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劳动教育要学会调动时间能量,实现劳动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养成。“打卡”就是一个能够调动时间能量、“卡”住劳动教育的节点、“卡”实劳动教育成效的策略,能够巧妙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时间管理和时间成效,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行动路径。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打卡 时间
  有人说,时间是最天才的批评家,纷纭万象在时间的长河中洗去铅华,终会显出本质与本相。时间也是最伟大的工匠,世间万物在时间的刻刀下慢慢定格,终成本体。劳动教育与时间似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在时间的长河中审视劳动教育的印迹
  1.警醒:曾经,劳动熠熠生辉,劳动教育晦暗不明
  勤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与传统。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春耕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来自生活劳作的经验奠定了中华文明“劳动是生存的根本”的劳动观的基础。明代学者吕坤认为古人的劳动观是“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逼出来的。墨子也借着“圣人作诲”,明确指出要“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
  劳动如此不可或缺,但是纵观中华文明中的教育现象,却遗憾地发现:劳动教育历来只为中华少数智者所重视,劳动教育太稀缺,急需更多有志有识之士来共同推进。曾经,能够享受“正式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的人原本就不多,入学受教之人学习的内容绝不会是农事、生产、家政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流传甚广,随之传播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造就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少数智者如春秋时期的敬姜意识到“劳动”在促进“人”“民”的发展上有一定的作用:“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劳”可培育“善”的品德)清代学者汪辉祖大声辩呼:“欲望子弟大成,当先令其习劳。”然而,这样的呼吁毕竟是少数,劳动教育依然是极为匮乏的。
  2.庆幸:如今,劳动教育掀开新的篇章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提出,让中国的教育鲜明地举起了“劳动育人”的旗帜,开启了劳动教育的新时代。
  3.启示:未来,我们应善用“时间刻刀”,将劳动雕刻进人的核心素养
  劳动,一个无处不在的动词,平凡而又非凡,贯穿人的一生。然而,爱劳动、善劳动,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习练、情感体验的融入、实践历练的养成……进而融进生命的血脉,成为核心素养的基石。劳动教育成功与否,需要时间,成在时间,败也在时间。如果能够发挥好“时间刻刀”的作用,勞动教育的成效便可期。
  二、“打卡模式”调动时间能量,实现劳动教育的转化与养成——以“斗逗豆”特色活动为例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面临的重任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取,而应借助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在付出辛劳、体验艰辛的同时,感知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积累积极的情感,强化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和创造的意志品质,在劳动中不断成长为一个爱劳动、善劳动的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更是一个载体、一个抓手,教育的切口小、数量多、涉及广、时间长、频率高、意义深远。抓全、抓细、抓实、抓活,劳动教育的成效才能借助时间的力量在儿童的素养结构中“留痕”。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当下很时尚的“打卡”能够巧妙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时间管理和时间成效,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行动路径。可以说,“打卡”就是一个能够调动时间能量,“卡”住劳动教育的节点、“卡”实劳动教育成效的策略。
  【案例回放】“卡”住劳动教育的节点与实效
  “斗逗豆”是我校劳动教育的特色系列项目活动。“打卡”贯穿全程,保障此劳动教育项目活动的全员全程、全效参与。
  1.打卡种植全节点,夯实劳动全过程
  3月,是毛豆播种的季节,“毛豆种植园”活动启动。班上的学生自行组队,成立了“毛豆农夫集团”,完成毛豆的播种、培育和采收工作,同时邀请了部分家长成立“毛豆导师团”。启动仪式上,每个学生领取“斗逗豆成长袋”,包含一系列“农夫卡”:我的任务卡、我的观察卡、我的思考卡,每完成一项内容,就将卡片上的星星涂成黄色,意为“点亮”,打卡成功。
  很快,班级成果展示栏上就贴上了一张张“点亮”的“农夫卡”:
  我的心得:松土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善于选择工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钉耙翻地 锄头平地 小镰刀精耕,才是王道……
  条播技巧提醒:纵距8厘米,行距50厘米,深度5厘米是最佳播种模式。
  种植达人播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闻得了有机肥的臭,才能明白劳动的芬芳。
  ……
  同学们先后点亮“农夫卡”,有的是参加了某项任务以后的汇报,有的是劳动心得与思考,参加劳动、点亮“农夫卡”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事。
  3月到6月是毛豆的生长期,学生牵挂着自己地里的毛豆,时不时跑去看看种子的发芽情况、毛豆的生长情况,“我的观察卡”上内容不断丰富: “发芽了,小苗上嫩绿嫩绿的两片小叶子随风摆动。”“毛豆苗得有10厘米高了,叶子变大了,也变绿了,枝干也变粗了。”“五月份了,毛豆长得又高又壮,一棵棵都那么健康,密密麻麻的叶子,错综复杂的枝干……”……
  6月是丰收的季节,“毛豆种植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毛豆农夫集团”开始了收割行动,麻袋、铲子、镰刀一应俱全,“毛豆导师团”现场指导,负责收割,小农夫们采摘豆荚,干得热火朝天。采摘行动持续了2天的时间,小农夫们体验了一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滋味,也收获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斗逗豆成长袋”完整记录了种植季的全过程。
  收获季的总结汇报会上,学生翻看自己的“农夫卡”,回顾这段时间的劳动实践,百感交集。有的感慨劳动之艰辛,一颗毛豆的生长经历这么长的时间,经历了那么多的劳作,粮食真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有的总结了种植技巧,如“浇水要适量,土壤变得湿润就达到了含水量的标准。” “少量的稻草覆盖能够提高土壤保湿的功能。”“施肥要做到种肥分离,以免烧伤种子。”……俨然已经是种毛豆的行家;有的反思了劳动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改良了劳动工具,设计了心目中理想的多功能的“播种机器”,还画成了图纸,准备参加学校的“金点子创意活动”……   一套“农夫卡”不仅引导学生在这个时间周期内完整参与了整个种植活动,还促使学生及时沉淀劳动的多样化、多维度的收获,绽放劳动之花的别样美。
  2.打卡趣味活动,共享劳动成果
  辛苦种植了一季,如何更好地享受劳动成果?开展“斗逗豆”系列活动。
  (1)斗毛豆,乐在其中
  谁剥豆子快?全班学生比赛剥毛豆,获胜者荣获“斗豆卡”一张。剥好的豆子一起送到学校食堂成为全校学生餐桌上的美食。那餐饭,学生个个光盘,因为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谁的作品美?美术课上,剥下来的毛豆壳成为天然的素材,学生利用毛豆壳精心创作,经教师推荐、同学投票胜出的“毛豆画”,展览在校园橱窗。
  谁的观察最仔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依据“农夫卡”上的观察记录,将生长过程、观察记录制作成PPT或flash动画,放到班级群中展示……
  每一项“比斗”,参与者和胜出者都能荣获“斗豆卡”一张。劳动的欢乐伴随着创造与分享、收获与体验,在生命的体验中刻下愉悦而深刻的印记。
  (2)逗毛豆,趣味无穷
  设计豆子漫画,真逗——毛豆会变成哪些栩栩如生的动漫人物?它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教师稍加点拨,小组分工合作,设计豆子漫画,这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五彩缤纷的图画跃然纸上,一部部连环漫画就这样诞生了。
  玩玩豆子游戏,好逗——户外,大家一起玩一玩“炒豆豆”的民间游戏,“炒呀炒呀炒豆豆,炒完豆豆翻跟头”。室内,毛豆游戏还在继续,学生纷纷大开脑洞设计好玩的毛豆游戏。
  每一个创意都会收获同伴的赞叹、成功的体验和“逗豆卡”。
  (3)豆本豆,学问真大
  开展和豆子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争取“豆豆卡”,将劳动教育延伸至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学生或拿秤来给豆荚、豆粒称重,研究“豆荚出豆率”;或核算市场豆类的单价、食堂售价,算一算成本;或研究豆子的营养,做起了营养配餐……一份份新鲜出炉的研究性报告,宣传小报伴随着“豆豆卡”存进了“斗逗豆成长袋”,也存进了在劳动中成长的记忆里。
  “斗逗豆”劳动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毛豆的种植与生长,体验了艰辛,收获了经验,感知了乐趣,拓展了知识与技能,从“豆”出发,收获满满!整个活动以“打卡”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的每个时间节点,记录整个时段的收获,成为引导和见证学生成长的载体,学生在一学期的特色系列活动中沟通、研究、合作,体验劳动、学会劳动、创造性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品质,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三、劳动教育中“打卡模式”的实施路径
  1.每日打卡,调动坚持的力量,落实家庭日常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服务与承担义务的基础性劳动,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责任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此项教育内容需在家庭中完成,学校监督与管理力有不逮,常常因为家长的忽视、学生的懈怠而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成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弱监管领域,学生也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实践频次和重复时长而无法形成劳动的习惯。笔者尝试了以“打卡”的形式,督促学生每天坚持一项家务劳动,持之以恒,让家务劳动落到实处。
  【策略分享】 每日打卡
  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年段要求,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的家务劳动。制成“班级家务劳动行动指南”,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劳动,完成后,在班级QQ群“作业”功能中进行文字打卡,格式为:
  除了固定格式的文字打卡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拍照、录小视频、写小日记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每天的收获与进步。“作业”功能开放“互评”权限,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群中互相点赞,分享家务劳动中的创意小点子。
  【效果分析】 有趣的“卡哇咦”效应
  每日打卡,最显著的效果是“卡”实了学生的家务劳动实践:一个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少的“打卡”,强化了自律和他律,学生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习惯了每天完成家务劳动,劳动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持续性的增强。
  每日打卡,搭建彰显劳动美感和荣誉感的平台,在“哇”的赞叹中获取参加劳动的动力。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班级群中的劳动打卡分享,使学生能够观摩同伴的劳动,“哇,某某某竟然会炒菜”“哇,某某叠的被子方方正正”“哇,我坚持劳动整整100天啦!”这样的赞叹无疑能大大激发学生爱劳动的真实情感,在互相赞赏中获得持续的成就感,发现劳动之美,获得坚持的动力,静待时间这位雕塑家将爱劳动、善劳动的品质刻进每個学生的心里。
  每日打卡,意外地开启创造的智慧。在每日打卡中,总有人自豪地分享自己的劳动小窍门,常常引发一片惊叹:“咦,还能这样做!” 例如,“如何去除衣服上的油渍?”“什么样的洗洁精配比清洁力最强?”“什么样的劳动工具最适合家中的卫生死角?”“淘米水用处多!”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打卡中出现的生活小窍门收集整理,记录到班级“劳动智慧集”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再平凡的劳动,只要用心、融情就能启智,行动出智慧,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品质在平凡的家务劳动打卡中悄悄生长。
  2.花样套卡,确保劳动教育的参与时间,夯实学校劳动课程的成长体验
  学校的劳动课程是一个丰富的系统,课程形式多样,有每周一课的“必修课”,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也有富有创意的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项目。以打卡的形式从时间上确保学生接受了每一次劳动教育,以打卡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劳动教育时间的成效,客观上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切实开展。
  【策略分享】花样套卡
  (1)“我在式”完成卡,打卡必修课。严格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劳动课程,每一节劳动课都有一张班级“劳动课时完成卡”,每个学生在完成劳动课后自主填报,在“我在”项打“√”,在“自评”处评星,确保每个学生都参加了劳动课程的学习,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我行式”成果卡,打卡活动课。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系列的劳动活动,如自立自理系列、劳动技能系列、服务他人系列等,可以是比赛,也可以是体验活动。这样的劳动活动必然带来强烈的成就体验,因此,可以设计“我行式”成果卡,及时记录劳动教育的成果。如自立自理系列竞赛完成后,写下自己的劳动心得,为自己打分,打卡成功;劳动技能系列,拍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为自己打分,打卡成功;服务他人系列,邀请一位服务对象,写下评价,并打分,打卡成功。
  (3)“我秀式”展示卡,打卡校本和班本特色项目。有效的劳动教育必然要针对学校和班级的实际,积极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具有校本和班本特色的项目活动,如上文“斗逗豆”活动。针对这样的课程,设计一套贯穿全程、有创意的“我秀式”展示套卡,作为见证学生活动过程的载体,记录下学生参与活动的全程,发挥激励作用,充分秀出学生在活动中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
  【效果分析】
  花样套卡,综合覆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活动、项目的全程,以“我在”确保每一个课程活动实施的时间节点,以“我行”保障学生劳动技能获得的完善性和完备性,以“我秀”呈现学生多维、多样的劳动成长。
  3.“护照”打卡,留住劳动教育的时间印迹,记录学生融入社会的步伐
  劳动教育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职业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参与社区管理、志愿者服务。这样的教育内容散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机性,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益,但可控度弱,管理和评价手段也比较缺乏。笔者本着“经历就是课程”的理念,将“护照”记录足迹的模式引入了“打卡”体系,设计了“护照式打卡”,记录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志愿服务的时间印迹。
  【策略分享】“护照”打卡
  为每个学生设计一本社会实践“护照卡”,每一张护照页包含自主填写的“劳动教育时间”“劳动教育地点”“劳动教育内容”和“签证处”,学生可以在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时进行“护照”打卡——自主填写活动相关内容,由活动主办方签名或盖章,再加上同伴的一句评价,一次社会实践便打卡成功。
  【效果分析】
  社会实践体验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不仅限于学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还可以是学生在社会上的自发参与的活动。“护照”打卡,让每一个学生每参加一次社会活动都有记录可循,收藏一份珍贵的劳动成长记录;“护照”打卡,将劳动教育的范围延伸到社会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地在生命的行走中留下劳动教育的痕迹,也让劳动教育的时间、成效、价值无限延伸。
  四、劳动教育中“打卡模式”的实施原则
  打卡模式对劳动教育而言,是过程性教育载体,也是成果性教育评价,更是成长性展示平台,其发挥教育效应的根本在于相信时间的力量,以“打卡”确保足够的持续时间、足够的重复次数、足够的覆盖广度,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在时间的催化下慢慢显现。在其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原则:
  1.簡便性原则
  “打卡”方式需要简便易行,以降低操作难度为要点。无论是每日必打卡,还是项目式套卡,设计上都要力求简便。让学生随手就能完成,给予学生坚持的动力,在劳动中学会劳动,爱上劳动。
  2.自主性原则
  “打卡”内容需要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每个人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成长都有独特的路径,个性化的心得需要有自主展示的空间,“打卡”内容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个性化的体验。如此,有助于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进而也会对同伴群体形成教育影响,“打卡”本身有望成为教育的资源,发挥其教育力。
  3.持续性原则
  “打卡”模式一旦启动,必须要不遗余力地维护其持续性,密切关注每人、每天、每次,不间断,不遗漏。劳动教育本身就是基于实践、成于坚持的教育活动,教育者理应善用时间的力量,发挥一切有效的组织、调控作用,确保教育活动的持续性,让劳动教育在时间的累积中绽放绚丽的花、结下丰硕的果。
  4.互动性原则
  劳动不仅是个体存在的必须,也是人类群体发展的必须,人际间的互动已经深入人类行为的骨髓,“打卡”模式正是抓住了个体行为展示与人际间互动的核心,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契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彰显“打卡”的互动性特质,引导和引发学生间的互动,借助群体的点赞激励、监督提醒,来不断推进与深化劳动“打卡”,实施持之以恒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去养成、提升、丰盈。“打卡”是新时代的新风尚,丰富多样的打卡形式,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新载体,不仅能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丰富、时间成效,更能激发学生持续劳动的兴趣,最终依靠时间的魔力,让“时间刻刀”将劳动这一素养刻进每个学生的生命中,让劳动之花次第开放!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编号:TY-C/2018/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0-0032-02  自PRRS首次发现后大约25年,它依旧是世界各地猪肉生产者主要担心的猪病。第10届PRRS国际研讨会于2013年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也是首次在美国之外的国家举行。该研讨会的执行董事Bob Rowland教授说:“国际疾病需要跨国界的解决方案。”  Pig Progress记者:前9届PRRS国际研
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世界,在活动中体验、理解数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将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中来学习数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丰富、合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还要建构知识体系,再针对复习的重难点及学生对这一单元学习和掌握的薄弱环节、易错题进行有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所获。为了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围绕其核心价值部分进行引申、发掘和提炼,通过精心设计,梳理融通,将知识建构化;精题优选,将方法灵活化;拓展延伸,将思维高阶化,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核
【摘 要】学生对分数的“部分与整体”意义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分数的简单计算虽是一节同分母计算课,却承担着丰富分数概念的教学价值。本节课在“分吃一块巧克力”的大情境中,在大活动的推进里,在大问题的引领下,围绕算法的探究、迁移和融通,从算理的明晰走向算理的深化和内化,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分数“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理解,实现从程序性的知识学习走向理解性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分数 同分母 简单计算  
1 PCV2感染的免疫抑制特性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PCV2是病毒界中一个最小的病毒,其基因大小只有约疱疹病毒的1 %,但它已经成功地侵入猪群并稳定定植下来。虽然如此,断奶仔猪实验性地感染大多并不会导致疾病或发生持续感染,与此相关的一个事实是,在该领域报道的99 %的PWMS病例已被发现与协同感染,如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细菌性败血症和肺炎、流感和细小病毒。一个可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提倡以生为本的今天,“自主学习”已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平时,我发现,光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要求而不细化,学生就会目标不明,放任自流。自主学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指导,学生就很难得到提升。所以,自主学习在我们的课堂上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那么,该怎样自主学习?  表格属于理科范畴的工具,特点是直观、醒目、易比
【案例】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述下来。在初读整体感知环节,提炼小标题是老师常用的方法。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时这样引导:  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之后):课文讲了嘎羧临死前的几件事?谁来具体说说?  生:三件。第一件事讲了嘎羧重新找到了象鞍,然后又披上了象鞍;第二件事
【摘要】小学国学教育以蒙学为主,训蒙养正,启迪思维,培养德操,但是主流国学课堂以学生熟读成诵为主要教学目标,教法比较单一,学生可接受性不强。“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小学国学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笔者以“《千字文》跳跳棋”为例,尝试将“游戏化教学”付诸实践,探讨一种可操作的国学游戏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 游戏化教学
教学内容:“分类计数”问题(适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结束时使用)。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由特殊到一般、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设想:借助课件直观,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通过不完全归纳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获得一般性结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表述
【摘要】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发展小学生语言的基础。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意义,探索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归纳概括、品味词句、复述课文,从而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语言表达 语言积累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抒发情感、沟通心灵的重要媒介。灵活、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標。如何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是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