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加快,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基于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研究,如何使得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培养行业能力紧密联系,如何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上,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学》教学改革的初衷,近年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些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55-0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mode and concep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insurance teaching reform purpose is how to combine course teaching with ability training and how to put the concept into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s some achievements 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system,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近三年来,基于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研究,对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对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
本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遵循的思路应该借鉴和学习教育领域的经典范式和新理念、新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课程设置达到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保险学》课程的改革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教学理念,运用教育学家布鲁姆的认知法则,按照目标设定、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来进行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协作授课以启发性的指导与引导为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整体贯穿了小组讨论式学习,针对小组和学生个体的成长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指导,也符合近年“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主动学习中团队学习的效果能够提高知识保持率。
二、教学改革内容
(一)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
继承传统经典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行业法规调整及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删减不适用的章节,增加更新保险业变革创新的内容,按照“新理念、新方法、重实践、讲运用”的原则,每年度梳理、论证课程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将理论课程内容凝练为“递进式教学+立体化模块”协同模式,即知识由认知递进为运用,同时每个教学单元配以课前自主预习、课堂研讨案例、课后作业检测、视野拓展阅读等立体化资源,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运用;另外在理论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保险实训课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按照目标设定、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来进行课程设计,编写一套标准化《保险学教学大纲》,梳理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培养能力与职业就业领域对应关系,将课程学习目标清晰地按照布鲁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法进行说明,明确学生学习课程后分别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和评价不同维度能够获益的内容,阐明学习目标所涉及的各种能力水平,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举例如下,以风险与风险管理这一章为例:
(三)组织编写课程规划教材
近年来,在长期一线教学工作中,核心骨干教师对《保险学》课程内容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基本能夠全面把握课程体系,因此针对我校应用型特点,需要构架新型教材建设体系,创新教材体例,为实现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编写配套教材。经过两年的酝酿和编写,2014年主持编写并正式出版了《保险学》“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内容新颖实用,穿插大量案例与知识链接,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理念,同时提供配套“教学资源库”一本,包括各章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演练、课后练习答案以及综合模拟试卷,是目前较为完备、体例较新的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
(四)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始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教学辅助平台、BB系统、ICAN系统、创课系统等,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新颖性、信息化、参与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单一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充满探究、乐趣和挑战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CTE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信息量与新技术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搭建课程实践平台
依托学院长期以来与相关实务部门的交流与联系,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与中国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营业部、中国平安保险陕西分公司、天安财险陕西分公司、泰康人寿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企业高管、业务经理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专业的实务知识,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有关保险热点问题的调研,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从事项目实践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一)保险实践教学内容搭建
首先在保险业务实训方面,根据行业的工作内容梳理实验项目,进行了业务实训的设计和表现软件购买,共同保证保险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保险实践基地建设
在近10年的课程教学中,《保险学》课程教师团队,已经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与任务学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2+2”模式。本课程宗旨改革封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学校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结合起来,将求学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将教学与实践、实习结合起来,将校内系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校外适应性的知识应用结合起来,建立起开放型的有利于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1. 建立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2014年金融教研室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采购了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供学生在保险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统一进行上机模拟实训。这种实训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动手的平台,与真实情景相似,加上实践指导老师都具备丰富的保险实践经验,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训巩固理论知识,熟悉了实践环节和流程,为进一步的企业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短期项目实训。自2010年以来,与中国人寿、泰康、天安、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的形式为保险公司为保险专业学生提供为期1个月左右的项目实训。以天安保险西安分公司为例,在《保险学》课程结束后的暑期安排了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公司实训,其中要涉及个险销售业务流程中的客户开发、产品销售、晨会经营等项目。这种实训模式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到职场身临其境的机会,使学生对业务流程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相对于仿真实训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一般会在第六学期最后四周连同暑假一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训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实训周期相对较长,能更加深入的认知公司业务经营的流程,并能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4. 近年来,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财险、天安财险等多家公司合作,引入寿险、财险系列产品的真实项目,将学生实训实践环节做到充分融合企业实际,全面了解行业运营特点,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以2015级140名学生保险实训为例,实训的主要内容要点包括:
(1)以中国人寿为例,讲解寿险公司经营,寿险产品的开发原理(寿险、非寿险精算)、销售(重点)、承保、核保、防灾、防损、理赔、投资、再保险。
(2)讲解保险市场。包括保险市场构成要素、保险(寿险)市场特征、保险市场类型、保险市场模式及机制。
(3)参观国寿市公司本部及与教学有关的部门。如承保、核保、理赔等部门。
(4)将学生分配至二-三个能够容纳140名学生的支公司、营销部,每人跟一个师傅(老师)參加晨会和出单全过程。
(5)每人(或组)按照要求对某一条款营销内容进行产品说明,由行业人士、学校教师组成评委为每一个人(组)打分。
这是专门组织的实训过程,在每个学期,对接寿险和财险公司的产品,还有常态化的校内工作室,在老师的组织下,由学生安排相应的客户接待、产品介绍、产品投保等业务,将以往的模拟业务操作逐步改革成为融合企业真实产品的实践,教师将教学渗透在业务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效果
(一)构建多样化考核方式
针对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团队一直探索实践考核方式改革,认识到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考核方式改革中树立“从重视考试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转变、从评估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效果转变、从重视理论知识考核向注重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转变”的理念,着眼全面考核,注重能力考核,强化过程考核。
目前形成自有的一套考核办法,平时过程考核包含课堂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线下和线上作业考评、随堂基础测评等,期末考核将保险从业资格考证与卷面考试相结合,给予综合评分。通过多样化考评结合方式,突出能力考核,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增强学习效果,实现能力提升,助力学生获得更高的课程价值。
(二)教学应用与推广
1. 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广到其他课程中,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成果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视作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并将此专门列为示范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共享,学校专门建立了网站(http://jpkc.eurasia.edu/),用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水平的示范性课程,为推动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 翻转课堂等教学法的应用,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评教优秀率在90%以上。课程改革中,配合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得学院网络辅助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得到学院教务处的认可并广泛推广学习。 3.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为使学生切实了解保险原理和保险市场,在课程中除了原有的参观保险企业、邀请校内讲座等形式外,创新引入保险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带领、组建兴趣小组参与企业保险产品运营,真正实现产学融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4. 为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发挥了一定价值。本课程建设以来,课程内容大胆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师资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在分院内和学院内做过多次课程成果分享,同时在企业培训方面得到认可,进行过保险公司的认证培训、金融机构的保险认证培训等,为金融学专业建设发挥一定价值。
(三)坚持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形成大量围绕保险教学研究和实务研究的省级课题与研究论文
授课教师不断坚持专业研究,近3年立项省级保险领域方面课题达10余项,累积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同时积极加入陕西省保险协会,立项协会研究课题并获得协会征文获奖论文,这些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
同时在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积累实践素材,转化为相关深入研究问题和毕业论文,至今三届本科毕业生累计撰写保险方面毕业论文达70余人。
(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受到行业企业认可
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对保险业的认知全面科学,在实习就业方面,能够很快理解财险和寿险公司的产品,较快的适应保险企业各类工作岗位,进入一线的一批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够成长为业务主管并管理团队,一方面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可,同时也为区域保险机构输送了一批人才,为地方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质量建设,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辅助下,金融类专业全面思考课程建设体系和内容,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工作内容,在不断与产业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与时俱进、落实课程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人才,保险学课程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实践,初步取得一些效果,随着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要求会更高,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为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明,温燕.民办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考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7,14(7):45-46.
[2]陈国平,汪小飞.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思路[J].科技视界,2016,19:60-61.
[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9.
[4]刘国兵.应用型课程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9(39):117-118.
[5]王花毅.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思路[J].河北企业,2016,12:215-216.
[6]肖黎,周基.高校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14:2-3.
[7]周瑾.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中翻转课堂的適用性分析[J].高教学刊,2015(14):123-125.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155-0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Based o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mode and concep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insurance teaching reform purpose is how to combine course teaching with ability training and how to put the concept into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illustrates some achievements 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e system,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近三年来,基于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研究,对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对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
本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遵循的思路应该借鉴和学习教育领域的经典范式和新理念、新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课程设置达到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保险学》课程的改革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教学理念,运用教育学家布鲁姆的认知法则,按照目标设定、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来进行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协作授课以启发性的指导与引导为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整体贯穿了小组讨论式学习,针对小组和学生个体的成长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指导,也符合近年“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主动学习中团队学习的效果能够提高知识保持率。
二、教学改革内容
(一)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
继承传统经典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行业法规调整及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删减不适用的章节,增加更新保险业变革创新的内容,按照“新理念、新方法、重实践、讲运用”的原则,每年度梳理、论证课程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将理论课程内容凝练为“递进式教学+立体化模块”协同模式,即知识由认知递进为运用,同时每个教学单元配以课前自主预习、课堂研讨案例、课后作业检测、视野拓展阅读等立体化资源,便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运用;另外在理论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保险实训课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按照目标设定、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来进行课程设计,编写一套标准化《保险学教学大纲》,梳理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培养能力与职业就业领域对应关系,将课程学习目标清晰地按照布鲁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法进行说明,明确学生学习课程后分别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和评价不同维度能够获益的内容,阐明学习目标所涉及的各种能力水平,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举例如下,以风险与风险管理这一章为例:
(三)组织编写课程规划教材
近年来,在长期一线教学工作中,核心骨干教师对《保险学》课程内容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基本能夠全面把握课程体系,因此针对我校应用型特点,需要构架新型教材建设体系,创新教材体例,为实现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编写配套教材。经过两年的酝酿和编写,2014年主持编写并正式出版了《保险学》“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内容新颖实用,穿插大量案例与知识链接,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理念,同时提供配套“教学资源库”一本,包括各章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演练、课后练习答案以及综合模拟试卷,是目前较为完备、体例较新的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
(四)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始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教学辅助平台、BB系统、ICAN系统、创课系统等,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新颖性、信息化、参与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单一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充满探究、乐趣和挑战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CTE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信息量与新技术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搭建课程实践平台
依托学院长期以来与相关实务部门的交流与联系,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与中国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营业部、中国平安保险陕西分公司、天安财险陕西分公司、泰康人寿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企业高管、业务经理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专业的实务知识,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有关保险热点问题的调研,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从事项目实践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一)保险实践教学内容搭建
首先在保险业务实训方面,根据行业的工作内容梳理实验项目,进行了业务实训的设计和表现软件购买,共同保证保险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保险实践基地建设
在近10年的课程教学中,《保险学》课程教师团队,已经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与任务学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2+2”模式。本课程宗旨改革封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学校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结合起来,将求学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将教学与实践、实习结合起来,将校内系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校外适应性的知识应用结合起来,建立起开放型的有利于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1. 建立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2014年金融教研室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采购了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供学生在保险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统一进行上机模拟实训。这种实训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动手的平台,与真实情景相似,加上实践指导老师都具备丰富的保险实践经验,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训巩固理论知识,熟悉了实践环节和流程,为进一步的企业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短期项目实训。自2010年以来,与中国人寿、泰康、天安、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的形式为保险公司为保险专业学生提供为期1个月左右的项目实训。以天安保险西安分公司为例,在《保险学》课程结束后的暑期安排了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公司实训,其中要涉及个险销售业务流程中的客户开发、产品销售、晨会经营等项目。这种实训模式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到职场身临其境的机会,使学生对业务流程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相对于仿真实训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一般会在第六学期最后四周连同暑假一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实训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实训周期相对较长,能更加深入的认知公司业务经营的流程,并能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4. 近年来,与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财险、天安财险等多家公司合作,引入寿险、财险系列产品的真实项目,将学生实训实践环节做到充分融合企业实际,全面了解行业运营特点,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以2015级140名学生保险实训为例,实训的主要内容要点包括:
(1)以中国人寿为例,讲解寿险公司经营,寿险产品的开发原理(寿险、非寿险精算)、销售(重点)、承保、核保、防灾、防损、理赔、投资、再保险。
(2)讲解保险市场。包括保险市场构成要素、保险(寿险)市场特征、保险市场类型、保险市场模式及机制。
(3)参观国寿市公司本部及与教学有关的部门。如承保、核保、理赔等部门。
(4)将学生分配至二-三个能够容纳140名学生的支公司、营销部,每人跟一个师傅(老师)參加晨会和出单全过程。
(5)每人(或组)按照要求对某一条款营销内容进行产品说明,由行业人士、学校教师组成评委为每一个人(组)打分。
这是专门组织的实训过程,在每个学期,对接寿险和财险公司的产品,还有常态化的校内工作室,在老师的组织下,由学生安排相应的客户接待、产品介绍、产品投保等业务,将以往的模拟业务操作逐步改革成为融合企业真实产品的实践,教师将教学渗透在业务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效果
(一)构建多样化考核方式
针对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团队一直探索实践考核方式改革,认识到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考核方式改革中树立“从重视考试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转变、从评估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效果转变、从重视理论知识考核向注重创新应用能力考核转变”的理念,着眼全面考核,注重能力考核,强化过程考核。
目前形成自有的一套考核办法,平时过程考核包含课堂形成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线下和线上作业考评、随堂基础测评等,期末考核将保险从业资格考证与卷面考试相结合,给予综合评分。通过多样化考评结合方式,突出能力考核,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增强学习效果,实现能力提升,助力学生获得更高的课程价值。
(二)教学应用与推广
1. 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广到其他课程中,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成果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视作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并将此专门列为示范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共享,学校专门建立了网站(http://jpkc.eurasia.edu/),用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水平的示范性课程,为推动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 翻转课堂等教学法的应用,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评教优秀率在90%以上。课程改革中,配合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得学院网络辅助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得到学院教务处的认可并广泛推广学习。 3.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为使学生切实了解保险原理和保险市场,在课程中除了原有的参观保险企业、邀请校内讲座等形式外,创新引入保险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带领、组建兴趣小组参与企业保险产品运营,真正实现产学融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4. 为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发挥了一定价值。本课程建设以来,课程内容大胆打破传统授课方式,师资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在分院内和学院内做过多次课程成果分享,同时在企业培训方面得到认可,进行过保险公司的认证培训、金融机构的保险认证培训等,为金融学专业建设发挥一定价值。
(三)坚持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形成大量围绕保险教学研究和实务研究的省级课题与研究论文
授课教师不断坚持专业研究,近3年立项省级保险领域方面课题达10余项,累积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同时积极加入陕西省保险协会,立项协会研究课题并获得协会征文获奖论文,这些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的长效发展。
同时在毕业设计环节,引导学生积累实践素材,转化为相关深入研究问题和毕业论文,至今三届本科毕业生累计撰写保险方面毕业论文达70余人。
(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受到行业企业认可
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对保险业的认知全面科学,在实习就业方面,能够很快理解财险和寿险公司的产品,较快的适应保险企业各类工作岗位,进入一线的一批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够成长为业务主管并管理团队,一方面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可,同时也为区域保险机构输送了一批人才,为地方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质量建设,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辅助下,金融类专业全面思考课程建设体系和内容,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工作内容,在不断与产业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与时俱进、落实课程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人才,保险学课程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实践,初步取得一些效果,随着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要求会更高,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为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孙明,温燕.民办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思考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7,14(7):45-46.
[2]陈国平,汪小飞.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思路[J].科技视界,2016,19:60-61.
[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9.
[4]刘国兵.应用型课程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9(39):117-118.
[5]王花毅.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思路[J].河北企业,2016,12:215-216.
[6]肖黎,周基.高校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14:2-3.
[7]周瑾.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中翻转课堂的適用性分析[J].高教学刊,2015(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