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探究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多彩的生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道德置于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教师如何“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借鉴。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性
  统编版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范例选取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基于儿童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能够让儿童更加直观具体地认知世界、感受世界,提升儿童实践能力。教师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为依据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儿童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对儿童进行引导,这样儿童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将道理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能够将内容从抽象向具体进行转变;儿童参加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活动,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活动内容,与儿童心理特征相符合,儿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育的内涵。
  三是能够提升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儿童生活丰富多彩,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防止儿童的思维陷入僵局。
  二、基于儿童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因年龄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主要是通过形象、声音、图案等因素来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积极引入生活化的素材,以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将其中描绘的场景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儿童面前。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来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为例。如果教师按照老经验进行讲解,那么小学生只能简单地了解“生命从孕育到养育很不容易”的表面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开展“保护生鸡蛋”的教育活动。教师首先挑选和学生数一样多的生鸡蛋,课前一周将准备好的生鸡蛋发放下去,让学生周末在家模仿鸡妈妈保护小鸡的样子来保护自己手中的生鸡蛋,要求生鸡蛋不磕破,完整无损。教师这是通过运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保护一个生鸡蛋”这么不易,而我们从出生到成长,更是倾注了家人无数的心血。这种生活化课堂的设计,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获得生命体验,进而得到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教育空间
  教师在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期间,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设置活动环节;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教育,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也能使之产生独特的见解。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期间,可以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不仅能帮助教师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创新教学形式。
  以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重点讲解的知识内容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在大屏幕上播放“消费购物”的相关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到网络上查询相关内容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转变。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与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本节内容与自身购物消费案例进行结合。这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生活情境具有紧密关联。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将社会生活内容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融合,要求学生参加活动期间,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情况,进行情境创设,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一: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可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发生火灾”这一情节,用课件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消防员讲解以及模拟教室发生火灾现场逃生演练等,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单独设立“与校园环境交朋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期间,能够与大自然培养感情。小学生在校园中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公共财物,禁止乱扔垃圾等,能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学生参加完这项活动之后,教师对整体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列举一些破坏环境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案例三: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事先把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霞浦旅游节就要到了,作为霞浦的小导游,请大家合作设计几条适合外地游客‘一日游’的线路。”学生们通过课前调查、采访父母、观看霞浦风光片等方式,呈现了五条线路:1. 三沙花竹—杨家溪—流云洞—光影栈道—小皓—西山—东壁;2. 目海尖—吴洋—溪西水库—上水村—霞坪—古龙山;3. 大京(高罗)—马耳山—小呂沙滩—吕峡下尾岛;4. 北岐—南岐—沙江S湾—竹江—半月里—东安鱼排;5. 围江—白鹭—八堡—南湾—鹅湾—西胜—浒屿澳。这些线路既能观赏山的伟岸挺拔,又能领略海的宽广雄姿,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走近家乡,感受到家乡的风景如此之美,美食令人流连忘返,不禁在心底升腾起“我是霞浦人我自豪”的情感。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学生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构建生活化的課堂,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引领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其他文献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然而,当“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教材,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民间故事教学究竟可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
期刊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融情于文并超越于文,使作者的创作初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者融会贯通;要让智慧表达、思维激荡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呈现强烈的共情状态。  一、教师满怀激情,促进阅读共情  语文是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教学激情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创设
言语能力包括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等。语文学科是培养言语能力、文字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充分的言语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个体性言语经验,最终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稳步、有序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非常符合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规律及语文思维提升的特点。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可以梳理、巩固学生课堂储备的知识,学生通过
如何在深度学习的指向下进行学生学业评价与试卷命题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对试题内容与命题方式上做一些尝试,力求在命题的实践性、思维性、开放性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借助互联网开展各类线上培训活动已成为教师教研的另一有效途径。它弥补了传统线下教研在教研时间、空间上的约束,最大限度地开辟了教学指导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动研修。目前,在引入线上教研的过程中,大多数组织者更多地运用了其空间突破的功能,缺少对教研本身质量上的探究与应用,线上线下两种教研形式呈现出“两个人走路”,而非“两条腿前进”的现状。因而,我们要摸索一条线上线下互为赋能的混合联动教研之路。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建立起完整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不只是单纯地消化旧知识,不只是单纯地做练习,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复习课的开展方式。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燃起学生学习热情在数学复习课中,不能因为没有新的知识需要传授,而取消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环节。相反,因为复习课涉及旧知识的梳理,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言说、大胆表达,这有利于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阅读理解与分析片面、写作无从下笔等学习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将读和写进行巧妙融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随文练笔以其连接读与写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读写融合教学实践的常见手段。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简短、快速、随意的写作训练,可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巧妙融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恰当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調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够给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研究。  一、品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在实际教学中,词句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素材。教师若能够实现对词句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灵活引用,就一定能够取得意想
口语交际课是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专门开设的课。语文教师要用心上好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精选话题,让学生有话说  口语交际活动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因此,所选的话题应让学生有话说,这样学生才能说得积极,说得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才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改变以往惯于对学生进行说教的姿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同龄人”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可以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几个环节来真正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