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有效途径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阅读理解与分析片面、写作无从下笔等学习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将读和写进行巧妙融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随文练笔以其连接读与写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读写融合教学实践的常见手段。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结合阅读内容,设计简短、快速、随意的写作训练,可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巧妙融合,为落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提供可靠途径。但由于随文练笔的教学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应用策略尚未成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开展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的作用及原则,并探寻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使之发挥价值,促进读写有效融合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的作用及原则
  (一)开展随文练笔训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随文练笔作为语文阅读教学深入化、实践化的有效途径,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课程的认知程度,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帮助学生养成读写融合、统筹涵盖的学习习惯,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创作。小学阶段的语文随文练笔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模仿与表达能力,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征,采用随文练笔能够引导他们以阅读范本为思考源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个人主观想法的重构与语言表达,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发散思维,进而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创作。
  2. 有助于促进语文知识的迁移运用。随文练笔作为连接阅读和写作的良好载体,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将在阅读教学中所学的创作手法与语言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促使阅讀能力、写作能力全面提升。
  3. 更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作欲望。相比正式、严格、古板的传统写作课程,随文练笔随意性更强、创作灵活性更高,更能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从而降低学生因固化写作模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有助于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随文练笔教学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随文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手段,在促进读写融合的实践中,必须在明确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计教学内容。
  1. 阶段性原则。开展随文练笔训练必须要遵从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读写要求,制订随文练笔训练课程。如小学中年级需注重创作过程的真情实感表达,高年级则聚焦多种类型作文的初步练习与创作体系建构。
  2. 适度性原则。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训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难度、频率、内容等适宜的训练活动,避免出现“强人所难”的过度训练,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迁移性原则。语文读写融合教学涉及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运用,这就提醒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准确估定迁移时机,适时引入随文练笔,从而达到随文练笔效果最大化。
  4. 反馈性原则。对学生练笔作品进行适当评价,是教师实时掌控学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深入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随文练笔训练时,必须要有全面、及时、精准的反馈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将随文练笔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开展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回构经典,模仿训练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随文练笔训练时,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具备读写迁移特征的模仿训练,以阅读范本中的经典片段为基础,在回想、重构经典片段的过程中,实现对文学知识、作品结构的深度理解。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太阳逐渐升起的描写手法,教师围绕课文第三段开展了随文练笔训练活动。首先,教师与学生讨论、总结了描绘太阳逐渐升起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太阳升起的拟人化描写过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景物同样具有类似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想象,总结了月亮升起、花朵开放、绿芽成长等也有类似的变化过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课文片段,围绕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的景物开展随文模仿练笔,在模仿中回忆经典课文片段,促进读写融合。
  (二)扩展随笔,启发思维
  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能力的培养。课文中隐藏着很多“空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扩展机会。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要抓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语句、插图、情节发展等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扩展,从而达到启发思维、促进表达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在完成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后,教师总结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文字上的了解,现在让我们重点关注课文插图。从插图中,你还能感受到哪些文章中未提到的人物性格特征呢?从他的神态、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想象他日常工作时的样子吗?把自己心中最直接的想法写出来吧。”于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绪聚焦在课文插图上,并围绕其展开了丰富、活跃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
  (三)中心抒意,升华感悟
  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训练时,要围绕阅读范本的中心思想,通过中心片段小结、内容续写、读后感创作等方式,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文章的感悟。
  比如,在完成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的教学后,教师设计了如下读后感随文练笔内容:你还记得自己刚入学时候的样子吗?你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吗?你是从哪些方面意识到时间在流逝呢?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写读后感。教师的问题引导,唤醒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读后感的创作,激发了学生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综上所述,随文练笔能够有效衔接读与写,有利于读写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融合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创作欲望。教师要以随文练笔的应用原则为基准线,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模仿、扩展、升华三个环节的随文练笔教学落实体系,充分发挥随文练笔的实践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要在课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教学,要在课后能够实施个性化的辅导,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情的时时诊断,达到精准教学的目标。  一、课前依据学情备课,定向优化教学设计  学情诊断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课前的学情诊断對实现精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学校云平台将相关的微课推送给学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不仅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很多时候,作者或欲言又止,或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跳跃的字符中,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
期刊
教育改革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教改的步伐。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应如今的教学要求。体验式教学的诞生给小学教育展现了新的可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与应用现状  (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更显得重要。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写字环节,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书写,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  在写字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先观察字的结构,看这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组成,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坐落位置及起止位置。然后观察笔画之间的关系,如长短变化、疏密布局、收放情况等。通过细致的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然而,当“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教材,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诉求,民间故事教学究竟可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
期刊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融情于文并超越于文,使作者的创作初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三者融会贯通;要让智慧表达、思维激荡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呈现强烈的共情状态。  一、教师满怀激情,促进阅读共情  语文是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教学激情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创设
言语能力包括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口语能力等。语文学科是培养言语能力、文字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充分的言语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个体性言语经验,最终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稳步、有序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非常符合学生的言语能力发展规律及语文思维提升的特点。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还可以梳理、巩固学生课堂储备的知识,学生通过
如何在深度学习的指向下进行学生学业评价与试卷命题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对试题内容与命题方式上做一些尝试,力求在命题的实践性、思维性、开放性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借助互联网开展各类线上培训活动已成为教师教研的另一有效途径。它弥补了传统线下教研在教研时间、空间上的约束,最大限度地开辟了教学指导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动研修。目前,在引入线上教研的过程中,大多数组织者更多地运用了其空间突破的功能,缺少对教研本身质量上的探究与应用,线上线下两种教研形式呈现出“两个人走路”,而非“两条腿前进”的现状。因而,我们要摸索一条线上线下互为赋能的混合联动教研之路。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建立起完整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不只是单纯地消化旧知识,不只是单纯地做练习,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复习课的开展方式。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燃起学生学习热情在数学复习课中,不能因为没有新的知识需要传授,而取消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环节。相反,因为复习课涉及旧知识的梳理,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言说、大胆表达,这有利于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