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外交信使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 10年年末,正值科特迪瓦内乱升级之时,一架法航A330客机降落在阿比让国际机场。走出舱门的乘客纷纷议论着与他们同机的两名中国“大人物”。这趟班机刚停稳不久,一辆悬挂中国国旗的使馆轿车直接开到舷梯旁,载着两名西装笔挺、扎深蓝色领带的中国人和他们紧紧抱在胸前的包裹驶出停机坪。
  实际上,早在六个半小时以前,千里之外的巴黎戴高乐机场二号航站楼,这两名中国人已先于正常登机时间五分钟在飞机上落座。那时,在其他法国乘客眼中,不时翻阅杂志的他们,同众多前往非洲淘金的中国商人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人注意到,二人中靠近舷窗一侧的一位正双脚交叉,紧紧钳住座椅下的一个草绿色包裹。更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件草绿色包裹的一侧有一枚镶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铅封。
  这两名所谓的中国“大人物”,其实是负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与中国252个驻外使领馆之间机密文件、资料传递工作的专业外交信使,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厅信使队。
  与死神同行的外交信使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的描述,外交信使作为“特殊的外交人员”,其职责在于保证外交邮袋在传递过程中的机密和安全,在执行公务期间,享有外交豁免权。据大陆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外交信使个人最高访问记录为142个国家。十年间,每名信使平均对全球主要国家出访5次以上。
  “‘公费旅行’与‘国家机密’使得公众眼中的外交官始终笼罩在邦德一般浪漫神秘的光环之下。”英国国防部前信息安全办公室主任弗雷德·派帕博士如此评论,“然而,这风光无限的外衣却难掩国家利益斗争中那血淋淋的气息。”
  担任外交信使13年之久的前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谢君桢则用“辛苦、紧张、危险”三个词对这份工作做了概括。他回忆说:“担任信使期间,我每年出差200 多天,不分昼夜飞往世界各地。”
  与普通的公务出差不同的是,外交信使和邮递员一样,根据任务需要,一次旅行,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依次向每一家中国驻外使领馆投递并收集机要信息。
  “出一次国,走几十个国家,一天两个航班,两天跨越半个地球,对信使而言是家常便饭。”谢君桢说。因此,中国外交信使均持有两本护照,交替使用。同时,信使所持外交护照的页数是普通护照的两倍以上。于是,收集图章也就成为一些信使的爱好。
  出访过112个国家的刘治琳曾经从北京出发接连飞往欧洲、非洲与美洲,最大室外温差达65摄氏度。时差与温差对外交信使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一次出差要预备四个季节的服装。”
  由于频繁进行旅行,这一特殊人群面临的各种交通工具故障率远高于普通人。自1958年至1963年,共有6名中國外交信使在苏联执行公务期间坠机身亡。久而久之,中国外交信使队伍有了一则不成文的规定:新任信使上岗前都要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去祭奠故去的同仁。
  面对高风险的职业,一位俄罗斯前外交信使曾这样回忆道:“当我带着外交邮袋踏上飞机的那一刻起,死神便与我同行。”
  外交邮袋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虽然包括《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在内的6条国际公约共同规定了外交信使及外交邮袋不受侵犯的崇高国际法律地位,但针对外交信使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中国信使在出差途中发生过一些严重事件,有的遭遇寻衅,有的陷入骗局,有的被偷盗,还有的差点被绑架,”谢君桢副总领事一语道破天机,“我们随身携带国家机密文件,只要没到使馆,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
  当面对生死考验时,外交信使首先考虑的是外交邮袋的安全,因为邮袋中的高度敏感信息关乎国家利益。按照美国国务院规定:外交邮袋内容可能涉及绝密及敏感等级的公务信息;在一定长度以内的公务信息,驻外使领馆不得以网络、邮政等可能的非外交途径传递,必须通过专业外交信使携带以目的国认可方式进行主权标记后的外交邮袋传递。
  另据美国盖尔集团“解密文件参考系统”(简称DDRS系统),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参谋长联席会议等机构提交的多份报告指出,包括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主要依赖人工递送外交邮袋的方式,在政府与驻外机构间传递包括政府决策文件、国书、地区安全形势评估、地区商业情报评估、重要人物出访日程和特殊任务报告等具有较高价值的公务信息。报告也指出,通过针对外交邮袋的截获行动提高美国情报收集能力的可能性。
  不过,外交邮袋并非只能递送机密信息。依照国际公约,外交邮袋指密封的、附有可资识别的外部标记、用以装载外交公文与公务用品的容器。1918年,由于德国海关曾“不小心”将俄国运送外交文件的木箱摔碎,导致俄国在德国境内的反政府计划流产后,俄罗斯开始启用大红色帆布袋作为制式外交邮袋。随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外交信使队以来,一直使用草绿色外交邮袋携带文件。邮袋分为大、小两种型号,正面均有中英文标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邮袋”字样。使用时,外交邮袋须用尼龙绳子系好,同时加铸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铅封。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际社会对“公务用品”有着更为宽容的定义,各国对“袋”状结构也有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国务院规定其外交信使的职责不仅是携带装载公文的外交邮袋,更主要的是负责保管和运送大量装载着公务必需品、机器设备,甚至建筑材料的外交邮袋。
  英国作为国际外交历史悠久的舞台,其海关对“外交邮袋”的变化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英国海关曾向媒体披露神秘莫测的外交邮袋,“小到图钉,大到活人,外交邮袋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通过外交邮袋方式偷运活人也并非危言耸听。罗马海关曾于1964年在一个埃及外交邮件用集装箱内发现一名以色列男子。该男子曾效力于埃及军事情报部门,叛变被抓后,埃及反情报机关试图用这种方式将其运往开罗处决。而1984年6月,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则以同样的方式成功帮助尼日利亚前政府首脑流亡英国。   根据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长期以来,西方社会默许驻在交通落后、物资匮乏、战乱地区的外交机构,均可将医疗用品、服装鞋帽、个人信件等视作“公务用品”通过外交邮袋运送。通过这一准则,二战时期丘吉尔首相大量消费的古巴雪茄烟源源不断地从纽约运往英国。西方驻中东国家使馆也可以向一些禁酒国家转运酒精产品。
  同样,驻华使领馆的大部分敏感设备也是依靠这一准则进入中国的,这其中包括汽车、电脑、电话以及目前部分使领馆正在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外交信使行动准则
  近十年来,随着国力激增,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公约的制定及缔约过程,为本国外交权益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法环境。中国政府正力图通过完善国际及国家法律、规范合理安排信使工作以及加强人员选拔及培训工作等三个途径保障外交信使及外交邮袋在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外交信使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国际法有关规定操作,例如,中国政府每年通过各驻外使领馆照会各国外交部门中国外交信使名单。外交信使过关时,主动出示外交护照及外交信使证。外交护照上注明其信使身份,《信使證》上,须由专人填写外交邮袋数量及编号。此外,中国还参照苏俄建立了外交信使的行动准则:一个信使行动组的标准配置为两人,组员相互监督。以北京为中心,采取多组先后实施长距离巡游的递送模式。
  根据苏联克格勃特工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回忆录,苏联的反间谍人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掌握了成熟的甄别开封外交邮袋的间谍与反间谍技术,其中包括文件中纸张的特殊折叠方式,邮件袋上巧妙编扎的绳结,集装箱中摆放物品的特定次序等手段。以至于冷战最后20年间,西方信使的外交邮袋一旦丢失,就立即启动“彻底销毁”的应急预案。
  不同于中国外交信使的运作模式,西方多以1人为信使行动的基本单位,以多基站辐射的方式完成全球的信使工作。希望通过每一名信使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单程出国访问,减少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这其中以英国的女王信使和美国国务院外交信使最具代表性。
  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招聘信息,美国常年在泰国曼谷、塞内加尔达喀尔、德国法兰克福、巴林麦纳麦、佛罗里达迈阿密、南非比勒陀利亚、巴西圣保罗、韩国首尔和华盛顿特区等9个常驻信使站维持约200人的外交信使队伍。每名外交信使的起薪为每年38,394美元到56,383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3,8043元到34,9575元之间),此外还可享受免税的海外住房津贴和资格教育津贴。
  但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外交信使,都遵循着同样一条文件处理原则:当外交邮袋有可能超出己方控制范围时,外交信使可提前通过销毁文件的方式,防止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根据谢君桢、刘治琳、李世滨等信使的回忆,在多次空难危机中,中国外交信使以水浸、粉碎甚至放入口中嚼烂等手段销毁过大量外交邮件。
  外交信使甄选标准高于宇航员
  英国女王曾将英国外交信使队伍——女王信使喻为“国家机密的第一捍卫者”。弗雷德·派帕博士表示:“负责传递国家机密的专业人才,本身就是一组神秘莫测的密码。”
  各国能够承担这项殊荣的“特殊外交人员”需要通过极为严苛的甄选和锻炼。政治审查是每个国家在挑选外交信使时的第一步。前苏联克格勃,即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是负责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信使候选人的政治资质甄选及人员培训的唯一机构。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曾对外宣称,俄罗斯外交信使甄选标准比选拔宇航员还高。
  美国国务院外交信使则需要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接受三次不同级别的背景调查。初审以所有20岁至60岁的申请者所提交的材料为基础,进行资质审查。培训期间,还会对候选人进行道德考察。最终任命仪式前,还将由国务院组织候选人安全资质审查。这项审查包括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社会奖励、培训经历、人生规划以及家庭背景等多项指标。而英国的女王信使则要求必须是退役军官。
  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是各国外交信使甄选中必不可少的要求,而掌握至少一门通用外语则是对信使申请人的基本要求。美国200名外交信使中绝大多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除必要的学历教育外,各国还对信使候选人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美国国务院外交信使候选人需要通过12周到14周的培训课程,课程包括自选一门外语科目,必修国际法、地理、国家概况以及历史等科目。虽然中国外交部未对外公布信使候选人的具体培训安排,但自1950年代第一批外交信使至今,大多数信使均参加过外交学院两年制机要班或高级外交官培训班等课程。
其他文献
【摘要】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朗读中,在“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中,引领学生去发现言语的秘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写得生动形象,怎样做到准确具体,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圆融语文花开香满园。  【关键词】语文意识;揣摩语言;读写圆融  【中图分类号】G623
北京朝阳门内大街外交部大楼四层,一阵电话铃声在一间办公室响起。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李景贤接起电话,电话来自远在莫斯科的中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王荩卿。   “苏联央视预告今晚七点钟有重要新闻直播!老戈(指戈尔巴乔夫)大概要‘完’了。”   北京时间26日零时,外交部大楼里苏欧司苏联处的七八个人围在一台二十英寸的电视机前。   屏幕中戈尔巴乔夫开始他那著名的7分钟“告别演说”。这个“连一寸国土都已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卡尔·马克思(1848年)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91年)  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若不受遏制,往往会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958年)  在健全的国家中,人民的意志和政府之间有一种平衡,它防止政府蜕变为专制政府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育界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促进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合理改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铺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情感导入及作文教学等过程中都尝试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201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走向辉煌》一书,作者为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杰出教授金一南少将,他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了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引发较大社会反响。本期“领导书屋”摘录该书中“狂飙为我从天落”一段,供豪情览阅。  一位学者曾说,整个中国近代史给了国民党很多机会,给共产党的机会很少,但是国民党把机会几乎都丢掉了,共产党则抓住了非常有限的机会。共产党从最边远的、最荒僻的
2011年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具有深刻影响,这使人深信,2012年仍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斗争还是妥协、复苏还是衰退、战争还是和平,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世界各方力量都在探寻、抉择、应对。    悬念一: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有多大?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使人们担忧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复杂多变。   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
按: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数千年帝制的终结和一个世纪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开始。通过解读辛亥革命,追问、反思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以及将变,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挫折,来认识我们当下和将来的道路选择,以期将历史的沉思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智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宣布退
据悉,广东、上海、河南、兰州、青岛等地均已启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各地试点模式均为原有公务员不动,新公务员实行聘任制。最早试点的深圳市,目前聘任制公务员已超过1500人。分析称,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将促进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人才流动,同时为政府机构“瘦身”做好铺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新中国调整生育战略思想的重大突破,开启了基本国策与时俱进的新阶段,对于中国人口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建设具有历史意义。   多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这个“基本国策”,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
“在美国做大使,我一点也不敢放松,时刻准备着冲出去。”卸任驻美特命全权大使的周文重应知名经济学家、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博士的邀请访问成都,在青山绿水间不忘纵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一个气质儒雅、风度翩翩的周文重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样的生活状态,在美国工作时简直不可能。”从麻烦不断、荆棘密布,到鲜花簇拥、化险为夷,周文重畅谈了对美工作与五年驻美特命全权大使的经历。  翻开周文重的履历,在他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