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起步阶段的小学数学,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的基本养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我们就有必要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方法 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123-01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建立的初始时期,小学数学便是学生打开逻辑思维世界的敲门砖。许多小孩子在2—3岁时,家长就会让他们识别1—10这几个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在4—7岁时,能够记住10以内的加减法,虽然还没有完全进入体制教育的系统中,但基本已经具备了数学学习的常识基础;进入小学阶段后,通过老师有目的的授课,学生的逻辑思维框架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在这过程中,老师作为完善思维框架的重要角色,需要配合学生,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最基础的加减法运算。
1.小学数学基本的运算方法
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所以教师不能只照搬教科书上的运算方法,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多种方式,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已达到计算能力迅速入门的效果。
(1)使用辅助工具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正式的语言文字记录的时候,就已经有“结绳记事法”这类似的辅助方法进行帮助加强记忆。同样,对于小学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使用辅助工具是帮助长久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最初步时,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通过数手指就能够解决,而且平时生活中使用手的场景比较多,任何时候学生都能够迅速运算;到了20或者20以上、50以下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去购买专用数数的塑料棒,基本上所有的文具店都有售卖,一是塑料棒方便携带,二是数塑料棒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在之后的基本平面图形认识也能用得上,学生可以通过塑料棒摆出基本的正方形、长方形、五边星、菱形等等,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变换出任何他们能够摆出来的图形。
(2)习惯性运算
每个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对于两个数相加,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大的数字放在前面,从而能够迅速反映出并在大脑中形成答案,如果此时强行修改他们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运算变得迟缓,甚至是导致他们的逻辑思维混乱。例如:6+13,在使用竖式计算法式,学生往往会选择将13写在上面,6写在下面,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18-9,这种数字计算时,有些学生会先选择将9减去1,得到8,再用18减去8,留下整数10,最后再用10减去1,得到最终结果9,虽然这种运算方式对于年龄大一些,或者是成人的逻辑思维来看,反而显得有些复杂了,可是对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学习成果。
口算能力好的学生,在起步阶段的学习中是非常占优势的。10以内、20以内、甚至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通过长时间反复训练记忆,很多学生在面对提问时,是能够应对如流的。在二年级时,接触到乘除法后,口算能力的重要就更加明显了,数字规模越庞大,使用辅助工具、习惯性运算就越不可靠。“九九乘除法”一定要让学生倒背如流,在这一时期,就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的进一步进行提升了。
2.小学数学起步教学的策略
现代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有许多课外的学习计划。课外的学习计划往往是娱乐性比较强的,能够吸引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反之数学计算,相对来说就比较乏味、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水平,这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时应当关注的问题。
(1)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学生在认识超过百位数字后,就可能会产生对千位以上数字无法正确识别的现象。其实除了在书本上,习题中会出现比较大额的数字外,生活中更是十分常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大额数字,并且告诉学生课后在生活中也要留心观察,然后向家长询问自己的表达是否正确。
(2)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限于运用课本上少量的运算法则进行教学,而现今的教材越来越贴近现代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多样的运算法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否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完成同一道题。例如一道题,教师讲解的是数数法,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是否有更快捷的方式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再总结学生的方法,形成新的解题思路。
学生提出来的观点,老师不能不经验证就驳回,一定要跟学生进行多次推导运算,让学生明白他们的逻辑错在什么地方。
每个学生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前,他们的知识储备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個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在课后给予学生帮助,寻找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面对上课期间,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应在正式上课前进行预演,以保证避免回答不了学生的情况。在课后,教师一定要整理当节课的课堂记录,将学生有困惑、或掌握很好的部分罗列出来,在接下来的测试当中,有针对性的出题,然后再次细细讲解。
小学数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对数学这门学科保持良好的兴趣体验,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灵活多变,贴近学生生活,为保障学生起步阶段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章秀梅.在数学起步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J].江西教育,1991(Z1):79-80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方法 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123-01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建立的初始时期,小学数学便是学生打开逻辑思维世界的敲门砖。许多小孩子在2—3岁时,家长就会让他们识别1—10这几个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在4—7岁时,能够记住10以内的加减法,虽然还没有完全进入体制教育的系统中,但基本已经具备了数学学习的常识基础;进入小学阶段后,通过老师有目的的授课,学生的逻辑思维框架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在这过程中,老师作为完善思维框架的重要角色,需要配合学生,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最基础的加减法运算。
1.小学数学基本的运算方法
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所以教师不能只照搬教科书上的运算方法,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多种方式,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已达到计算能力迅速入门的效果。
(1)使用辅助工具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正式的语言文字记录的时候,就已经有“结绳记事法”这类似的辅助方法进行帮助加强记忆。同样,对于小学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使用辅助工具是帮助长久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最初步时,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通过数手指就能够解决,而且平时生活中使用手的场景比较多,任何时候学生都能够迅速运算;到了20或者20以上、50以下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去购买专用数数的塑料棒,基本上所有的文具店都有售卖,一是塑料棒方便携带,二是数塑料棒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在之后的基本平面图形认识也能用得上,学生可以通过塑料棒摆出基本的正方形、长方形、五边星、菱形等等,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变换出任何他们能够摆出来的图形。
(2)习惯性运算
每个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对于两个数相加,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大的数字放在前面,从而能够迅速反映出并在大脑中形成答案,如果此时强行修改他们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运算变得迟缓,甚至是导致他们的逻辑思维混乱。例如:6+13,在使用竖式计算法式,学生往往会选择将13写在上面,6写在下面,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18-9,这种数字计算时,有些学生会先选择将9减去1,得到8,再用18减去8,留下整数10,最后再用10减去1,得到最终结果9,虽然这种运算方式对于年龄大一些,或者是成人的逻辑思维来看,反而显得有些复杂了,可是对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学习成果。
口算能力好的学生,在起步阶段的学习中是非常占优势的。10以内、20以内、甚至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通过长时间反复训练记忆,很多学生在面对提问时,是能够应对如流的。在二年级时,接触到乘除法后,口算能力的重要就更加明显了,数字规模越庞大,使用辅助工具、习惯性运算就越不可靠。“九九乘除法”一定要让学生倒背如流,在这一时期,就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的进一步进行提升了。
2.小学数学起步教学的策略
现代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有许多课外的学习计划。课外的学习计划往往是娱乐性比较强的,能够吸引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反之数学计算,相对来说就比较乏味、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水平,这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时应当关注的问题。
(1)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学生在认识超过百位数字后,就可能会产生对千位以上数字无法正确识别的现象。其实除了在书本上,习题中会出现比较大额的数字外,生活中更是十分常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大额数字,并且告诉学生课后在生活中也要留心观察,然后向家长询问自己的表达是否正确。
(2)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限于运用课本上少量的运算法则进行教学,而现今的教材越来越贴近现代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多样的运算法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否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完成同一道题。例如一道题,教师讲解的是数数法,然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是否有更快捷的方式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再总结学生的方法,形成新的解题思路。
学生提出来的观点,老师不能不经验证就驳回,一定要跟学生进行多次推导运算,让学生明白他们的逻辑错在什么地方。
每个学生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前,他们的知识储备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個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在课后给予学生帮助,寻找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面对上课期间,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应在正式上课前进行预演,以保证避免回答不了学生的情况。在课后,教师一定要整理当节课的课堂记录,将学生有困惑、或掌握很好的部分罗列出来,在接下来的测试当中,有针对性的出题,然后再次细细讲解。
小学数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对数学这门学科保持良好的兴趣体验,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灵活多变,贴近学生生活,为保障学生起步阶段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章秀梅.在数学起步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J].江西教育,1991(Z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