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幼师虐童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幼儿教师师德的关注和讨论。师德问题归根结底是幼儿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教授说:“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但我们的社会只看到师德问题,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有时候的确是师德问题掩盖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幼师生心理健康概况
现阶段,幼师生仍以女性为主,加上课程设置和一般幼专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国内对幼师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大多采用SCL-90量表,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幼师生心理问题高于全国常模。例如,邱亚峰、马丽霞等人(2003)对河南省三所幼师学校580名幼师女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幼专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约63.81%的在校幼师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因此,做好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幼师生心理健康工作意义重大。
二、幼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不足
(一)未形成校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目前的幼专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由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依靠专兼职心理辅导咨询教师开展。这一工作模式导致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职工误以为自身置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而未去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和辅导,无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
杨振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显示,平均每所高校有6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平均1.58名,兼职教师平均4.55名。目前幼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数量与该研究基本相符。其中,兼职教师的数量占多数,而兼职教师由于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事务,因此往往在时间、空间和精力上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三)幼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和胆怯心理
目前幼专学校大多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然而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数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将“心理不健康”直接等同于“有精神问题”或“变态”。因此,有些同学有寻求帮助的意愿却害怕被他人知晓,唯恐遭到他人的揣测和侧目而放弃寻求心理帮助。尤其是幼专学校以女生居多,较敏感胆怯,因此更容易出现“望而生怯”的现象。
三、幼专学校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建设构想
网络的应用在大学生中已经趋向普及,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使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也成了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下六点优势:第一,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第二,实现了心理健康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理性认识;第三,便于更多教师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合力;第四,能够运用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保密性功能,促进幼师生积极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和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实现较小阻抗甚至于无阻抗的心理援助;第五,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第六,可以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转化成现实环境下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模块设置构想
1.心理健康知识资源共享模块。
在心理健康知识资源共享模块可以设置如:心理小课堂、心理案例分析、心灵美文、心理电影、放松音乐、心理健康活动等小模块。根据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待的来访者的情况来看,幼师生的心理困扰主要围绕人际关系(寝室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情绪情感问题、专业发展与就业等方面。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多提供资源引导和支持,便于学生获取和分享有益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信息和资源,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理性认识及其心理自助的能力。另外,设置一个“求知心愿栏”,供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或者是想获取的资源,以便实现模块内容与幼师生的心理需求密切配合。
2.心理在线辅导与咨询。
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时段进行网上心理辅导或咨询,能避免学生对于进入心理健康中心或面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尴尬和担忧,同时能最大化地减少师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广大学生能便捷地接受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
3.心理交流互助模块。
创建在线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实现“助人自助,互助成长”的心理教育辅导宗旨。该模块把学生问题分为公开型及隐私型两类,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其问题进行公开化或隐蔽性探讨,在讨论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由心理协会成员负责管理该模块,并根据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衔接,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由于幼儿教师是从事针对3~6岁幼儿的教育保育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大,需要的从教技能要求高,且需要具备一些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然而目前幼儿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与这些高要求高付出还是不能对等的。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尤其存在流动性大、毕业生不入行、师资缺口大等情况。这些社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在校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总结幼师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案例也发现,对于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是否正确,如何对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和亟需帮助的重要问题。
因此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模块,在此模块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相关在线测验和指导建议,辅助学生了解自我、做好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同时,安排时段请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中来,在线给予学生答疑和指导,使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符合以女性为主要群体的幼师生渴望交流和安全的心理需求,使其可以通过平等、开放、具有较好的隐匿性的网络来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分享的便捷性,使师生都可以轻松获取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全员的心理健康维护意识,端正对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认识,有利于形成全校性的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氛围。同时,网络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征,使更多的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因此,幼专学校应及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平台,抢占网络阵地,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欣.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贵阳幼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红艳.从心理健康层面探究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66-67.
[3]李立新.幼儿师范女生心理健康、自尊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廖桂芳,郑廷友.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4):44-47.
[5]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1-153.
[6]邱亚锋,马丽霞,李玉峰,郭东蛾.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3,11(1).
[7]唐敏仪.搭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平台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0,1:179-181.
[8]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0,15:67-73.
[9]张翔升,陈福红,梁周全,张洁.幼儿师专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分析——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改革与开放[J].2009,7.
[10]仲稳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2):104-106.
[11]周晨.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2,17(4).
一、幼师生心理健康概况
现阶段,幼师生仍以女性为主,加上课程设置和一般幼专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国内对幼师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大多采用SCL-90量表,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幼师生心理问题高于全国常模。例如,邱亚峰、马丽霞等人(2003)对河南省三所幼师学校580名幼师女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幼专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约63.81%的在校幼师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因此,做好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幼师生心理健康工作意义重大。
二、幼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不足
(一)未形成校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目前的幼专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由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依靠专兼职心理辅导咨询教师开展。这一工作模式导致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职工误以为自身置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而未去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和辅导,无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
杨振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显示,平均每所高校有6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平均1.58名,兼职教师平均4.55名。目前幼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数量与该研究基本相符。其中,兼职教师的数量占多数,而兼职教师由于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事务,因此往往在时间、空间和精力上很难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三)幼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和胆怯心理
目前幼专学校大多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然而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数量。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将“心理不健康”直接等同于“有精神问题”或“变态”。因此,有些同学有寻求帮助的意愿却害怕被他人知晓,唯恐遭到他人的揣测和侧目而放弃寻求心理帮助。尤其是幼专学校以女生居多,较敏感胆怯,因此更容易出现“望而生怯”的现象。
三、幼专学校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建设构想
网络的应用在大学生中已经趋向普及,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使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也成了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下六点优势:第一,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第二,实现了心理健康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理性认识;第三,便于更多教师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合力;第四,能够运用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保密性功能,促进幼师生积极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和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实现较小阻抗甚至于无阻抗的心理援助;第五,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第六,可以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转化成现实环境下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模块设置构想
1.心理健康知识资源共享模块。
在心理健康知识资源共享模块可以设置如:心理小课堂、心理案例分析、心灵美文、心理电影、放松音乐、心理健康活动等小模块。根据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待的来访者的情况来看,幼师生的心理困扰主要围绕人际关系(寝室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情绪情感问题、专业发展与就业等方面。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多提供资源引导和支持,便于学生获取和分享有益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信息和资源,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理性认识及其心理自助的能力。另外,设置一个“求知心愿栏”,供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或者是想获取的资源,以便实现模块内容与幼师生的心理需求密切配合。
2.心理在线辅导与咨询。
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时段进行网上心理辅导或咨询,能避免学生对于进入心理健康中心或面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尴尬和担忧,同时能最大化地减少师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广大学生能便捷地接受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
3.心理交流互助模块。
创建在线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实现“助人自助,互助成长”的心理教育辅导宗旨。该模块把学生问题分为公开型及隐私型两类,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其问题进行公开化或隐蔽性探讨,在讨论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由心理协会成员负责管理该模块,并根据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衔接,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4.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由于幼儿教师是从事针对3~6岁幼儿的教育保育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大,需要的从教技能要求高,且需要具备一些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然而目前幼儿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与这些高要求高付出还是不能对等的。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尤其存在流动性大、毕业生不入行、师资缺口大等情况。这些社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在校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总结幼师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案例也发现,对于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是否正确,如何对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和亟需帮助的重要问题。
因此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模块,在此模块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相关在线测验和指导建议,辅助学生了解自我、做好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同时,安排时段请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中来,在线给予学生答疑和指导,使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符合以女性为主要群体的幼师生渴望交流和安全的心理需求,使其可以通过平等、开放、具有较好的隐匿性的网络来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分享的便捷性,使师生都可以轻松获取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全员的心理健康维护意识,端正对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认识,有利于形成全校性的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氛围。同时,网络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征,使更多的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因此,幼专学校应及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平台,抢占网络阵地,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欣.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贵阳幼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红艳.从心理健康层面探究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66-67.
[3]李立新.幼儿师范女生心理健康、自尊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廖桂芳,郑廷友.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4):44-47.
[5]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1-153.
[6]邱亚锋,马丽霞,李玉峰,郭东蛾.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3,11(1).
[7]唐敏仪.搭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平台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0,1:179-181.
[8]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0,15:67-73.
[9]张翔升,陈福红,梁周全,张洁.幼儿师专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分析——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改革与开放[J].2009,7.
[10]仲稳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2):104-106.
[11]周晨.幼师生社会性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