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更具戏剧化,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同时,女主人公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道具的催化中发生了质的转变,由以前的一个爱慕虚荣梦想跻身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夫人变成了能吃苦耐劳、懂得生活的家庭主妇。
二、道具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俄国的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借助道具军大衣,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善于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的形象。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而不断的变色,或借军大衣掩盖出尔反尔的窘相,或借军大衣掩饰内心的不安。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沙皇专制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反动。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为了塑造范进这一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形象,刻画了一个陪衬人物——胡屠户。文中的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他本是一个不起眼的下层人物,但他刻薄势利,看不起他的老实巴交的女婿范进。在范进考中秀才后,他提了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名为贺喜实则借机羞辱女婿。而当范进中了举人以后,他那市侩嘴脸又一次淋漓尽致的显现出来,这回的贺礼变成了几斤猪肉和五千钱。作者通过贺礼这一道具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市侩形象,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少年闰土》中,文章前面写到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等“我”见到了他,又写他“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母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而后来写中年闰土带了他的儿子水生到“我”家里来,水生“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项圈了”。这里岂只是仅仅写水生没有银项圈而已?这里不是还暗示出闰土家境破落,从而使我们一窥当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农村经济破产的暗影吗?
三、道具为揭示人物命运作注释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为揭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巧妙地设计运用了道具——茴香豆、酒。在孔乙己没被丁举人吊打之前,他通过替别人抄抄书挣几个钱,来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钱要一碟茴香豆,温两碗酒;而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以后,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次爬来咸亨酒店时摸出了四文大钱只要了一碗酒。就在这两碗酒、一碟茴香豆到一碗酒,没有茴香豆的对比与变化中,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粉板是鲁迅先生运用的又一道具。粉板是旧时店里记账用的记事牌,然而在这篇小说里却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总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孔乙己整天四处招摇读书人的臭架子的情节中。此时的孔乙己虽然旧习难改,却也不赖账,“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尚存的读书人的自尊,我们在鄙视他的同时还有一份同情。
第二次出现在“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粉板上的记载,勾起了人们对孔乙己遭遇的猜测,后来得知是被打折了腿,他在人们心中仅存的一点“好”已荡然无存。
第三次出现是“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至此,孔乙己早已化成一缕冤魂,只剩下那块粉板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一生的悲哀。
四、道具有助于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及变化
茹志鹃在《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小通讯员前往老乡家借被子,由于小通讯员的不善沟通和新媳妇的不舍,未能借成;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牺牲后,当别人说被子“是借来老乡的”时候,新媳妇一把夺过被子,一句“是我的”后把被子盖在牺牲了的小通讯员的身上。这“百合花”的两次出现写出了新媳妇内心情感的转变。
由此看来,小说中的道具的作用的确很大,独具匠心的道具的运用能够使小说更具魅力。道具作为小说中的一种艺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从中悟出作文之道,领略作者的艺术匠心。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更具戏剧化,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同时,女主人公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道具的催化中发生了质的转变,由以前的一个爱慕虚荣梦想跻身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夫人变成了能吃苦耐劳、懂得生活的家庭主妇。
二、道具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俄国的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借助道具军大衣,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善于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的形象。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而不断的变色,或借军大衣掩盖出尔反尔的窘相,或借军大衣掩饰内心的不安。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沙皇专制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反动。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为了塑造范进这一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形象,刻画了一个陪衬人物——胡屠户。文中的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他本是一个不起眼的下层人物,但他刻薄势利,看不起他的老实巴交的女婿范进。在范进考中秀才后,他提了一副猪大肠和一瓶酒,名为贺喜实则借机羞辱女婿。而当范进中了举人以后,他那市侩嘴脸又一次淋漓尽致的显现出来,这回的贺礼变成了几斤猪肉和五千钱。作者通过贺礼这一道具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市侩形象,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少年闰土》中,文章前面写到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等“我”见到了他,又写他“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母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而后来写中年闰土带了他的儿子水生到“我”家里来,水生“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项圈了”。这里岂只是仅仅写水生没有银项圈而已?这里不是还暗示出闰土家境破落,从而使我们一窥当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农村经济破产的暗影吗?
三、道具为揭示人物命运作注释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为揭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巧妙地设计运用了道具——茴香豆、酒。在孔乙己没被丁举人吊打之前,他通过替别人抄抄书挣几个钱,来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钱要一碟茴香豆,温两碗酒;而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以后,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次爬来咸亨酒店时摸出了四文大钱只要了一碗酒。就在这两碗酒、一碟茴香豆到一碗酒,没有茴香豆的对比与变化中,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粉板是鲁迅先生运用的又一道具。粉板是旧时店里记账用的记事牌,然而在这篇小说里却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总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孔乙己整天四处招摇读书人的臭架子的情节中。此时的孔乙己虽然旧习难改,却也不赖账,“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尚存的读书人的自尊,我们在鄙视他的同时还有一份同情。
第二次出现在“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粉板上的记载,勾起了人们对孔乙己遭遇的猜测,后来得知是被打折了腿,他在人们心中仅存的一点“好”已荡然无存。
第三次出现是“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至此,孔乙己早已化成一缕冤魂,只剩下那块粉板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一生的悲哀。
四、道具有助于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及变化
茹志鹃在《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小通讯员前往老乡家借被子,由于小通讯员的不善沟通和新媳妇的不舍,未能借成;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牺牲后,当别人说被子“是借来老乡的”时候,新媳妇一把夺过被子,一句“是我的”后把被子盖在牺牲了的小通讯员的身上。这“百合花”的两次出现写出了新媳妇内心情感的转变。
由此看来,小说中的道具的作用的确很大,独具匠心的道具的运用能够使小说更具魅力。道具作为小说中的一种艺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从中悟出作文之道,领略作者的艺术匠心。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