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无疑地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较之此前的课程它呼唤更加符合具有千姿百态个性的人的发展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可以说以前我们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用一个模子来铸造,而现在我们要赞美乔木的发展也要欣赏小草生长。对学习者是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亦然,对学校的看法也别无二致,我们总希望学校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在教育的园地里各得其所。然而这一切现在也只是一种设想,一纸课程纲要不可能陡然间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1.特长的变数
  发展学生的特长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这是教育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经过漫长的坚苦的实践,我们终于承认,人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将人等齐划一,它只有顺应人的个性发展才可能成功。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才在课程模块里设置了选修课,并且选修课还分为不同层次,有国家规定的,有地方的,还有各个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这样我们看到任何一所实施课课程的学校学生的选择空间空前的广阔了。不过,这接着就有另一个问题:学生怎样选择呢?
  看起来,这似乎本不是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不就行了吗?其实不然,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已明确知道自己的特长,并且愿意依据自己的特长来选课。但是作为学生,又有多少学生有明确的特长呢?放眼一望,大家都彼此彼此,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所谓特长,而有些人自以为是特长的不过是原来在家长要求下学习一点琴棋书画奥数英语之类而己。
  那么就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吧!可是这似乎也不那么容易。那些表现出来了一些特长的学生真的就愿意按特长来选课,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吗?绝非如此!毋庸讳言,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升学,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点的工作,能更好地解决生存问题。那种纯粹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为了自己心的灵动与自由,希望将来过惬意精神生活的人实在是不多。所以从实践来看,学生选课情况是,与高考结合紧密的课程人满为患,而高考不考的门庭冷落。
  并且,一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其实是有很多变数的。钱伟长18岁时以英语0分、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中文100分、历史100分的绝对偏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从当时来看,无疑地文学、历史是他的特长,可是他并没有成为人文科学的大师,而成为物理学大师,这种结果有谁会想得到呢?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年青的时候本是学经济学的,也一直从事经济和金融工作,做经济学教授,可是有谁又会想到他五十岁的时候改而研究语言文字学并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呢?所以发展特长实在是一个很模糊的理想化的说法。
  2.校本之本
  因为要张扬个性,突显特色,所以我们大量开设校本课程,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各取所需,促进其特长发展,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学校通过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的开发彰显其特色。可是我们当真要这样做的时候却面临一种选择,到底是以学生为本呢,还是以学校为本?因为很多时候这两者是不可以兼得的。
  一方面,学生有自己的需要。他们不仅想升入好学校,而且想课程适合自己的兴趣。按理说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开设的校本课程理当适应学生的需要,“校本”应当以学生为本。但是另一方面,学校固然希望学生得到发展,可是也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以有些学校将自己学校的历史或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作为开设成必选课。而且学校和家长可以认定学生的见识短,他们有义务帮助学生做人生的选择,在他们看来“校本”自然当以学校为本。
  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开设课程是以教师的特长和爱好为准的。这似乎也有道理,因为,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师资能力来开课,这是现实问题,否则,这课怎么上呢?但这样一来,学生那一方面的选择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校本”有了第三个版本,就是教师为本。
  3.评价的扰动
  新课程虽然提出了评价的改革,并且在有些省如江苏已经做了大胆改革的尝试,然而从全国来看实在是还无法看到评价制度改革带给教育的正面的反作用。评价改革的滞后已经明显地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最明显的就是高考制度,虽然全国各地的新课程实施有先有后,但是高考制上却仍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从那些实施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题就可以看出,与以前的或仍未实施新课改的地区的试题没明任何不同。而且在录取方式上也是大江南北一个样,完全以考试总成绩论成败。
  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能责怪学生在选择课程和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上向高考看齐,而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那也就无异于承认新课程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是合理的,那些美好的理想,那些精妙的设计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五彩烟云,只能说“看上去很美”。学校的一切活动只能是以考试为中心,学校、教师、学生只能在应试的泥潭中跳跃。
  要改变这一点实在是很难很难!困难倒不在于设计一种什么新的方案,而在于建立起评价的公信力。公信力来自哪里?最可靠的地方是公众,但是公众虽可表达自己的意见却无法判定一个人的现在与将来,所以外国可以全民选总统却不能全民选教授、选科学家。但是也可以反过来看,他们可以把一个国家交由普通民众来选,我们在进行教育评价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让大众参与呢?
  4.动力之源
  现在我们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大概不会有人反对,课程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都默认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我们认为只要课程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适当,学生就会成为动力十足的学习者。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并理想,除了前述的一些现实因素之外,我们还得承认: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到底是一件艰苦的事。否则的话,自古以来那些纨绔子弟早就成学问家了。现在的学习条件远远超越了哪些艰苦年代,可让人仰慕的却是当年战火中的西南联大,不为别的,只因为从那里走出来了许多大家。
  那么当年的他们是怎样突破物质馈乏的羁绊而走向学术的顶峰呢?这将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课题。
  然而有一种现象我们却可以作为参考,当人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抱着强烈的目的,那效率不会高,做的人感觉较为轻松;反之如果对准目标做事,可能激励人奋斗,效率可能较高,但做起来也劳累得多。比如同样是走路,散步是一种享受,赶路却是一种痛苦。教育到底是应追求效率呢,还是应追求心灵的释放?显然我们选择的是前者。在生长素已大量应用于农产品的今天,但它愿不要渗透到教育上面来。幸好在这样已经把胎教作为教育起跑线的氛围里终于也有人在提“慢教育”了!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让如今这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慢”下来,真正地让老师感受到平理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乐趣与平凡事业中的圣洁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充实与多彩,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青春少年才有的朝气与骄傲,摒弃“应试”“应查”“应评”的教育,真正地“慢”下来,那么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近在咫尺了。
  
  收稿日期:2011-06-02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教材资源的横向联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点,整合学科教学信息资源;语文学科渗透整合课的设计。正是语文渗透课研究的主要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宏观教学目标的整合,客观上淡化了学科界限,为学科整合渗透提供了一个愿景。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语文与其他学科在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一项工作,如何取得效果,爱心是关键、诚心是保证、耐心是前提。  【关键词】转化工作;爱心;诚心;耐心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
期刊
1.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中,借助米罗从平面到立体的抽象艺术,体现了“绘画——浮雕——圆雕”的知识线索  教材从米罗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入手,配合练习图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何充分利用它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人通过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也就是在学生上机操作实习时,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独立或协作完成,与上课时让学生自由操作练习相比,可说是收到了
期刊
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让孩子们学好母语,用好母语,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不喜欢语文,不爱上语文课。那如何让学生爱语文,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乐学语文呢?  对此,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要让学生爱好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谈到爱好,才能更进一步的乐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并且“因文而异”,想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以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让孩子们
期刊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了使音乐学科更加丰富多彩,如今已经让音乐和美术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使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多学科和综合性艺术课程。因此,我们必须把教材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说多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就会使使音乐课更显形
期刊
【摘 要】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针对当前现状,笔者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地位
期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就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同时也是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纵观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上仍徘徊在重教师讲解、重教材知识传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广泛开展,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信息素养的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基础。但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尚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如何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自身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并借以与大家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回顾多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历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
期刊
【摘 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帮助动物们填写好参加运动会的报名表,通过模仿动物的运动,找出各类动物身体发达的部分。懂得利用不同的运动特征来对动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研究运动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激趣;合作;模仿;点拨;延伸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动物的运动,而这一节课学的《动物运动会》,是通过对常见的动物的运动进行比较、总结、分类,得出各种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