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表象 绿色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过去被看做“异端”的学生课堂表象,教师应该赋予新的认知。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话茬”、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以及预设外的问题“生成”等,教师都应看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
  
  1 “接话茬”,学生张扬个性与学习亢奋的聚合体
  
  镜头一语文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背诵。一名女生站起来没背几句就卡壳了,教师刚刚提示半句,一名男生大声地接着背下来,教师送去怒目,这名男生得意低头。
  镜头二作文课上,教师指导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刚刚发问“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很多使我们感动难忘的事!”一名男生顺势结下教师的话茬。
  诸如此种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在调查中学生对插话有着自己的认知。一位七年级、学习较为优秀学生是这样讲的:“上课插话说明我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非常配合老师讲课。”一位八年级学生说:“七年级开始的时候我不喜欢语文课,有一次上课前我预习了课文,老师讲的时候我偶尔插了一句,结果老师对我大加赞扬,说我课堂学习主动。从此我就爱上语文课了。”
  对于课堂中学生插话现象,从传统的教育观点看,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从当今教育理念看,学生的这种插话行为基本上是应该肯定的。细加思忖不难看出,除极少数学生接话茬有哗众取宠之嫌外,其他学生接话茬的过程,也在进行着和讲课有关问题的能动思考,且大部分是正向的,这是一种学生特殊的有效学习。课堂授课过程中,对有些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积极参与进去,甚至对教师内容进行补充,或者提出新鲜看法,所有这些行为态度都是中肯的。这些学生一般思维活跃,比较感性,天资聪颖,善于张扬个性,他们往往是学生中对疑难问题共性看法的代表。学生的插话,其实也代表着大部分学生对上课内容关注的兴奋点。笔者认为,学生课堂插话(正向)是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亢奋思维碰撞的产物,是学生张扬个性与参与学习的聚合体。
  
  2 “错误”,学生意外收获与课堂“美丽”同在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学习活动中,课堂是学生犯错的主要场所。“错误”中包含学生大量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学习个体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错误”资源,巧妙加以引导利用,将会给学生带来丰厚的学习收入,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如一次笔者在听七年级语文课《春》(人教版)时,学生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错读成“小草偷偷从土里长出来”。根据这一“错误”,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钻”和“长”意思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呢?(实际上课后“研讨与练习”已经设计两字效果比较练习)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巧妙点拨,出现很多精彩的回答:“用‘钻’给人以小草生长空间小的感觉,用‘长’字没有那种感觉,读起来也很平淡!”“‘钻’能表现小草有一种向上的挤劲,用‘长’不能反映那种境界。”“‘钻’能看出小草有春天赋予的生命力,预示春天的勃勃生机。”“‘钻’说明小草向往人间,向往大自然,渴望尽快和大家见面!”……
  学生热情的发言、独到的见解使听者感动,“错误”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火种,成为本应课后探究的问题被迫提前的令牌,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爆点。在“错误”的驱使下,学生在探究、交流中,个性得到张扬,智慧得到启迪,课堂充满鲜活和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错误是一种资源,只有在犯错和改错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最能动、最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最美丽的。
  
  3 “生成”,学生智慧与课堂精彩相伴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说的,“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但是过于雕琢“预设”,势必阻塞学生“旁逸斜出”的思维,成为学生探究学习、张扬个性的桎梏。生成是对传统预设的突破,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涌动,师生双方积极互动,课堂上充满师生智慧的挑战,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天地,丰厚的知识流入学生智慧的大脑,加上人文思想启迪,学生将受益匪浅。课堂的精彩往往源于生成。
  观念是行动的指挥棒,容忍、渴望语文课堂上“反常”现象的出现,是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新认知,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挑战。诚然,凡是符合教育规律,利于学生课堂上有效学习的,都是教师所崇尚的。也许过去课堂上的“异端”,恰恰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挖掘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课上的“反常”表象,创设了绿色课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佳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中学)
其他文献
回顾2009    2009年,被视为美国教育改革取得突破的一年,对美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标志性意义。2009年伊始,美国教育部制定目标:让美国教育步入正轨,在高中和大学毕业率、入学准备度和整体学术成就方面重回世界第一。目标旨在改进美国教育体系。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及总统的郑重承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一、教育部拨款982亿美元  法案中包括教育部拨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和谐社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由中央和国家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事业
教学目标:  1.学习“百(白、的)、两、千、万、上、下(卡)”共9个字,学写“三、十”两个字,包括复习基本笔画“横”和学写基本笔画“竖”。  2.在学字中复习“象形字”“指事字”“假借字”知识,初学“记号字”“会意字”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百、白、的”  上节课我们学了从“一”到“十”的数字,这节课,我们学习“百”字。不过,学“百”字前先要学一个重要的字,是什么字呢?请看——  1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对他们实行综合的劳动技能训练。在宏观的语境下,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体现劳动技术课程的价值内涵、学科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以为,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中见大,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培养渗透其中,通过一个个小的任务设计、技能训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1 变“一般授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享受发现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
导入是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旨在引趣、生疑、导题、引发求知欲。课堂导入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情境,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并能长期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常教常新,异彩纷呈,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兴致盎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视听媒体、名人、环境生活、游戏竞赛、温故猜新、简笔画等课堂导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理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课程改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运用项目实践模式的起因    针对高分低能、创造力缺乏的现象,国家设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的的《通用技术》课。2008年9月,北京正式进入课程的实验。如何面对这门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接纳并喜欢这门课,如何让这门课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更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改变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应用。但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探究式教学
摘要 蓝星诗社是三大现代诗派之一,作为蓝星诗社领军人物的覃子豪,他的代表作《瓶之存在》便是中西诗艺合璧的结晶,呈现出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的诗歌风格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象征意蕴。  关键词 覃子豪;传统;象征    1 前言  覃子豪的诗作受到浪漫派、象征派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诗中充满“现代派式”的隐喻、象征和神秘色彩,而又不同于现代派诗歌的艰涩难懂之风。诗中寄寓着诗人一生对自我、对人生乃至宇
摘要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将模具设计课程建设成高水平的精品课程,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模具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具工程;精品课程;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6-0009-03  Lay Stress on
摘要 简笔画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在教学中日益占据重要的位置。将简笔画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排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成功克服将英语译为母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关键词 岩画;寓教于乐;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6-0023-02  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