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兴趣的激励会促使幼儿产生极大的数学学习动力,从而迸发出学习的奇迹。兴趣是幼儿对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肯定幼儿现实生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可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它有一套抽象的理论,但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来说,要尝试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我们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幼儿发现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把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生活化,要积极鼓励、肯定与信任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让幼儿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兴趣、自信、鼓励、生活化、
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字、运算等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是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幼儿形成持久地对数学的追求。那么怎样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游戏是一种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是最为主动的,精神状态也是最为放松,情绪也是最为愉悦的,所以把它与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结合,就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在轻松、自然、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获得到一些最粗浅的数知识和数概念,并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让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让幼儿给大小与颜色不一的图形分类,采用游戏形式“给小动物喂饼干”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幼儿不但在游戏中学习的得心应手,还对学习数学增加了自信。
又如练习顺数倒数时,设计了游戏“造房子”;练习接着往下数时,设计了体育游戏“开火车”“拍球”;学习分类时,设计了“小兔摘蘑菇”设计与正式数学活动相对应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各种动作的发展,还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各种数学知识,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将数学知识有意识地渗入到游戏中,增添了游戏的时实效性。
二、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生活化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如:引导孩子发现车轮是圆的,盆子是圆的,鸡蛋是椭圆形的等等,感知生活中的图形;午餐时让孩子发碗、勺等,感知对应;让孩子整理图书、玩具等感知分类;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让孩子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了做学具和做教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材料注重生活化,如冰糕棒可以用来拼图,小石子可以用来计数,各种种子可以用来分类、排序等,这样既帮助幼儿掌握了数概念,同时又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园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三、积极鼓励、肯定与信任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其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四、让幼儿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
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生怀疑,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化为自卑。特别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来说,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因困难而生畏的感觉,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他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并要善于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其不断获取成功,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操作材料时,孩子们会灵活多变,一物多用,不断创造。在教师提供小花时,让幼儿自编加减法题目,幼儿发现了10朵花的不同,花瓣数量不同、有无花心、花的大小、花的顏色、花的形状等,根据不同,他们会编出多道试题。在学习排序时,我提供了各种钮扣:有颜色、形状、大小不一,幼儿会从纽扣的多维特征进行分类、排序。在认读50以内的数时,我先让幼儿认读20以内点数,在这基础之上再进行扩展练习,这样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机率大大增加,自信也随之增长。当然在安排其他内容时,我也十分注重为幼儿提供多种特征的材料。几年下来,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模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创造思维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
总之,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在数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他们已形成了“我不行”的思维定势,对数学活动也失去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思维定势,一点一点地喜欢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慧和 张俊.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廖丽英 范佩芬.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 : 蒙氏数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3) 张俊.儿童教育:0—6岁小儿数学教育[P].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李淑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钱继芳.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兴趣、自信、鼓励、生活化、
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数字、运算等一些数学技能,更重要是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幼儿形成持久地对数学的追求。那么怎样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游戏是一种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是最为主动的,精神状态也是最为放松,情绪也是最为愉悦的,所以把它与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结合,就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畏惧心理,使他们在轻松、自然、饶有兴趣的气氛中获得到一些最粗浅的数知识和数概念,并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让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让幼儿给大小与颜色不一的图形分类,采用游戏形式“给小动物喂饼干”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幼儿不但在游戏中学习的得心应手,还对学习数学增加了自信。
又如练习顺数倒数时,设计了游戏“造房子”;练习接着往下数时,设计了体育游戏“开火车”“拍球”;学习分类时,设计了“小兔摘蘑菇”设计与正式数学活动相对应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各种动作的发展,还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各种数学知识,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将数学知识有意识地渗入到游戏中,增添了游戏的时实效性。
二、设计的数学活动要生活化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如:引导孩子发现车轮是圆的,盆子是圆的,鸡蛋是椭圆形的等等,感知生活中的图形;午餐时让孩子发碗、勺等,感知对应;让孩子整理图书、玩具等感知分类;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让孩子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省去了做学具和做教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材料注重生活化,如冰糕棒可以用来拼图,小石子可以用来计数,各种种子可以用来分类、排序等,这样既帮助幼儿掌握了数概念,同时又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园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三、积极鼓励、肯定与信任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其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四、让幼儿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
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生怀疑,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化为自卑。特别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来说,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因困难而生畏的感觉,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他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并要善于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其不断获取成功,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
例如:在操作材料时,孩子们会灵活多变,一物多用,不断创造。在教师提供小花时,让幼儿自编加减法题目,幼儿发现了10朵花的不同,花瓣数量不同、有无花心、花的大小、花的顏色、花的形状等,根据不同,他们会编出多道试题。在学习排序时,我提供了各种钮扣:有颜色、形状、大小不一,幼儿会从纽扣的多维特征进行分类、排序。在认读50以内的数时,我先让幼儿认读20以内点数,在这基础之上再进行扩展练习,这样使幼儿获得成功的机率大大增加,自信也随之增长。当然在安排其他内容时,我也十分注重为幼儿提供多种特征的材料。几年下来,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模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创造思维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
总之,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在数学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较弱的幼儿,他们已形成了“我不行”的思维定势,对数学活动也失去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对他们更要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思维定势,一点一点地喜欢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慧和 张俊.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廖丽英 范佩芬.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 : 蒙氏数学[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3) 张俊.儿童教育:0—6岁小儿数学教育[P].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李淑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系列教材)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钱继芳.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