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汉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其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化艺术发达,在这时期产生了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画像石艺术,是雕刻在画像石墓、画像石崖墓,以及附属于画像石墓的地面墓葬建筑物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碑上的石刻艺术。画像石艺术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纯熟、构图新颖、色彩鲜艳,是中国艺术发展新的高峰。
关键词:画像石;汉代艺术;墓葬建筑;雕刻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73-02
画像石是两汉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用绘画的形式语言,雕刻的表现技法如实的描绘了一幅绘画的汉代史。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娱乐等方面内容,是我们研究汉代史的强有力的工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其著的《秦汉史》序言中这样评价汉画像石在两汉史研究中的作用,他说“予以为除了古人的遗物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的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社会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这些画像石刻假如把他们有系统的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①
一、画像石概述
画像石艺术也被称为“坟墓的艺术”,是两汉时期雕刻在画像石墓、画像石崖墓,以及附属于画像石墓的地面墓葬建筑物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碑上的石刻艺术。
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思想观念变革、土地关系变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对画像石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清晰深刻的认识汉代历史。
二、画像石的产生
西汉前期经济凋敝,思想上延续先秦的观念认识,因而西汉前期的墓葬形制继续沿用先秦以来的土坑竖穴木椁墓。经过休养生息,到武帝时期社会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政治上施行附益之法,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开拓四边;经济上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牛耕得到了推广,土地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加剧了土地兼并,出现了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冶铁技术大为提高,铁制工具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画像石产生的政治经济环境、物质基础、营造人群、技术条件都已具备。
夏商周时期,人们对“天”是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人在天的面前是渺小的,人们的各种行为都尽量避免激怒天。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兴盛,人们对天逐渐失去了敬畏的心理,人们更加重视人自身的需求。贵族地主们生前享乐,希望死后仍然可以留住生前的美好生活,“视死如生”的观念对他们影响很深。画像石墓、画像崖墓产生的思想观念基础也已具备。同时“孝”是两汉选举官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孝的突出表现就是对死去的先辈实行厚葬,通过厚葬以博取孝名的厚葬之风在贵族地主阶级中异常盛行。画像石墓、画像崖墓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产生了。
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
已发现的万余快画像石,其刻绘的内容异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祥瑞辟邪、装饰图案七类。
1、社会生活
画像石中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对汉代现实生活的如实描绘,同时也寄托了墓主人希望死后延续生前享乐生活的愿望。画像石中描绘社会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庖厨宴饮、乐舞百戏、车骑出行、游玩行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汉朝贵族地主奢侈生活和农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2、社会生产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繁荣的时代之一,其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画像石中社会生产的内容如实的描绘了两汉时期发达的经济状况。田地中牛拉犁耕作繁忙、农作物硕果累累;草原之上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冶铁作坊,水排鼓风,技术先进,冶铁场面热火朝天;纺织工场,织布机飞梭走线,秀女心灵手巧的编织着美丽的衣裳等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汉代的繁荣强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历史故事
教化是两汉时期绘画的主要功用。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维护统治、贵族地主为了达到教化后辈子孙的目的,多在画像石中刻绘古代圣贤帝王、忠臣义士等内容,如尧舜禹像、文王与十子、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泗水捞鼎、荆轲刺秦王等。
4、神话传说
两汉时期深受上古神话传说的影响,上古神话人物或对人类发展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或具有神奇的力量,是两汉人崇拜的对象。因而反映上古神话人物故事的内容在画像石中频繁出现,如伏羲女娲交尾图、东王公西王母图、羿射九日图、嫦娥奔月图、玄鸟高禖图等。
5、天文星象
汉代的天文学成就异常辉煌,同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各种天文现象的发生都和人间的事情息息相关,都具有预测人间的事情、警示世人的作用等,因此汉人特别看中天文星象。汉代人的这种思想相应的出现在了画像石中,在画像石中就有许多反应天文星象的内容,如阳乌负日、蟾蜍北斗、日中阳乌月中蟾蜍、日月合璧、牵牛织女、双首朱雀星云等。
6、辟邪祥瑞
两汉时一些所谓的道学家出于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将一些日常的自然天文现象神秘化,并同国家的治乱兴衰相联系。他们认为如果人的行为符合天道、符合儒家道德的要求就会出现祥瑞现象,因此两汉人们特别钟情于辟邪祥瑞。辟邪祥瑞是画像石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辅首衔环、郁垒神荼、方向氏、神兽开明、神鱼舞河、天马行空、连理木、嘉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龙车升仙等。
7、装饰图案
画像石中有大面积只起纯装饰作用的图案花纹。装饰图案题材的内容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内容,它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只是用来装饰画像石石面,在画像石画面内起辅助的作用。装饰图案题材的内容主要有云气纹、几何纹、卷草纹、钱币纹等。
四、画像石的艺术风格
1、雕刻技法
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的结合体,在表现内容上是绘画的,在表现技法上是雕刻的。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丰富多样,考古学家蒋英炬将其概括为六类,分别为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②
(1)线刻
在经过雕凿或磨平的石面上,用阴刻线条来表现物象的雕刻技法,具体又可分为糙面线刻、凿纹地线刻、平面线刻、麻点纹鳞纹线刻等几种。
(2)凹面线刻
在经过雕凿或磨平的石材平面上,把物象轮廓内部分剔成凹入的平面,再用阴线刻法刻出细部的雕刻技法,具体可分为凿纹地凹面线刻、平地凹面线刻两种。
(3)减地平面线刻
在经过磨光的石材平面上,把物象轮廓外部分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用朱线墨线或阴刻线刻出物象细部的雕刻技法,其又可分为凿纹减地平面线刻、铲地平面线刻、深剔地平面线刻、剔地平面刻四种。
(4)浅浮雕
在经过雕凿的石材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面凸起,而后阴线刻画物象细部的雕刻技法,其可分为凿纹地浅浮雕和平剔地浅浮雕两种。
(5)高浮雕
雕刻技法同浅浮雕,但物象外剔地较深,物象浮起较高,物象细部起伏较为明显,物象立体感较强,物象的触摸感较强。
(5)透雕
将物象的某些部位凿透,略近于圆雕。
2、构图方式
构图是指根据绘画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把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组合起来,使画面看起来既优美、和谐,又可以很好的突出主题思想的绘画方法。画像石在内容表现上是绘画的,因而画像石也有一定的构图方式。
关键词:画像石;汉代艺术;墓葬建筑;雕刻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73-02
画像石是两汉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用绘画的形式语言,雕刻的表现技法如实的描绘了一幅绘画的汉代史。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娱乐等方面内容,是我们研究汉代史的强有力的工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其著的《秦汉史》序言中这样评价汉画像石在两汉史研究中的作用,他说“予以为除了古人的遗物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的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社会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这些画像石刻假如把他们有系统的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①
一、画像石概述
画像石艺术也被称为“坟墓的艺术”,是两汉时期雕刻在画像石墓、画像石崖墓,以及附属于画像石墓的地面墓葬建筑物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碑上的石刻艺术。
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思想观念变革、土地关系变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对画像石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清晰深刻的认识汉代历史。
二、画像石的产生
西汉前期经济凋敝,思想上延续先秦的观念认识,因而西汉前期的墓葬形制继续沿用先秦以来的土坑竖穴木椁墓。经过休养生息,到武帝时期社会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政治上施行附益之法,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开拓四边;经济上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牛耕得到了推广,土地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加剧了土地兼并,出现了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冶铁技术大为提高,铁制工具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画像石产生的政治经济环境、物质基础、营造人群、技术条件都已具备。
夏商周时期,人们对“天”是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人在天的面前是渺小的,人们的各种行为都尽量避免激怒天。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兴盛,人们对天逐渐失去了敬畏的心理,人们更加重视人自身的需求。贵族地主们生前享乐,希望死后仍然可以留住生前的美好生活,“视死如生”的观念对他们影响很深。画像石墓、画像崖墓产生的思想观念基础也已具备。同时“孝”是两汉选举官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孝的突出表现就是对死去的先辈实行厚葬,通过厚葬以博取孝名的厚葬之风在贵族地主阶级中异常盛行。画像石墓、画像崖墓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产生了。
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
已发现的万余快画像石,其刻绘的内容异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祥瑞辟邪、装饰图案七类。
1、社会生活
画像石中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对汉代现实生活的如实描绘,同时也寄托了墓主人希望死后延续生前享乐生活的愿望。画像石中描绘社会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庖厨宴饮、乐舞百戏、车骑出行、游玩行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汉朝贵族地主奢侈生活和农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2、社会生产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繁荣的时代之一,其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画像石中社会生产的内容如实的描绘了两汉时期发达的经济状况。田地中牛拉犁耕作繁忙、农作物硕果累累;草原之上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冶铁作坊,水排鼓风,技术先进,冶铁场面热火朝天;纺织工场,织布机飞梭走线,秀女心灵手巧的编织着美丽的衣裳等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汉代的繁荣强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历史故事
教化是两汉时期绘画的主要功用。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维护统治、贵族地主为了达到教化后辈子孙的目的,多在画像石中刻绘古代圣贤帝王、忠臣义士等内容,如尧舜禹像、文王与十子、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泗水捞鼎、荆轲刺秦王等。
4、神话传说
两汉时期深受上古神话传说的影响,上古神话人物或对人类发展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或具有神奇的力量,是两汉人崇拜的对象。因而反映上古神话人物故事的内容在画像石中频繁出现,如伏羲女娲交尾图、东王公西王母图、羿射九日图、嫦娥奔月图、玄鸟高禖图等。
5、天文星象
汉代的天文学成就异常辉煌,同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各种天文现象的发生都和人间的事情息息相关,都具有预测人间的事情、警示世人的作用等,因此汉人特别看中天文星象。汉代人的这种思想相应的出现在了画像石中,在画像石中就有许多反应天文星象的内容,如阳乌负日、蟾蜍北斗、日中阳乌月中蟾蜍、日月合璧、牵牛织女、双首朱雀星云等。
6、辟邪祥瑞
两汉时一些所谓的道学家出于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将一些日常的自然天文现象神秘化,并同国家的治乱兴衰相联系。他们认为如果人的行为符合天道、符合儒家道德的要求就会出现祥瑞现象,因此两汉人们特别钟情于辟邪祥瑞。辟邪祥瑞是画像石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辅首衔环、郁垒神荼、方向氏、神兽开明、神鱼舞河、天马行空、连理木、嘉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龙车升仙等。
7、装饰图案
画像石中有大面积只起纯装饰作用的图案花纹。装饰图案题材的内容不同于其他题材的内容,它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只是用来装饰画像石石面,在画像石画面内起辅助的作用。装饰图案题材的内容主要有云气纹、几何纹、卷草纹、钱币纹等。
四、画像石的艺术风格
1、雕刻技法
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的结合体,在表现内容上是绘画的,在表现技法上是雕刻的。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丰富多样,考古学家蒋英炬将其概括为六类,分别为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②
(1)线刻
在经过雕凿或磨平的石面上,用阴刻线条来表现物象的雕刻技法,具体又可分为糙面线刻、凿纹地线刻、平面线刻、麻点纹鳞纹线刻等几种。
(2)凹面线刻
在经过雕凿或磨平的石材平面上,把物象轮廓内部分剔成凹入的平面,再用阴线刻法刻出细部的雕刻技法,具体可分为凿纹地凹面线刻、平地凹面线刻两种。
(3)减地平面线刻
在经过磨光的石材平面上,把物象轮廓外部分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用朱线墨线或阴刻线刻出物象细部的雕刻技法,其又可分为凿纹减地平面线刻、铲地平面线刻、深剔地平面线刻、剔地平面刻四种。
(4)浅浮雕
在经过雕凿的石材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面凸起,而后阴线刻画物象细部的雕刻技法,其可分为凿纹地浅浮雕和平剔地浅浮雕两种。
(5)高浮雕
雕刻技法同浅浮雕,但物象外剔地较深,物象浮起较高,物象细部起伏较为明显,物象立体感较强,物象的触摸感较强。
(5)透雕
将物象的某些部位凿透,略近于圆雕。
2、构图方式
构图是指根据绘画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把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组合起来,使画面看起来既优美、和谐,又可以很好的突出主题思想的绘画方法。画像石在内容表现上是绘画的,因而画像石也有一定的构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