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命在文本的沃土上跃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作者将对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熔铸于语言文字之中。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堂,一起分析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是谁,仅仅是一个母亲吗?
  (学生齐刷刷地举手):作者怀念的是两个母亲,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的敬意和爱慕的句子。
  (小组讨论大约三四分钟后开始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讲到哪,教师问到哪。)
  生1:我画出的句子是: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师:作者有什么愿望没能实现?为什么愿望没能实现就成了孤儿?作者真的遗憾是什么?
  生2:我从这一句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敬意和爱慕:“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这一句找得非常准。那作者的心里为什么是酸酸的、凄凉的却又是甜蜜的呢?
  生一时无语,师又接着追问一遍。
  生:作者心里觉得酸酸的,而且非常凄凉是因为他离开了祖国和亲人。
  师:那为什么又是甜蜜的呢?
  学生默不作声,师自问自答:因为故乡和朋友深藏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每当想起时总会觉得甜蜜。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学生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交流过程中教师问题过多过于随意;当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理解难点时,教师无法突破,在束手无策时干脆自问自答。其实这些问题经常在我们的课堂中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们对文本没有解读和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富有跳跃性的语言文字中以“矛盾”为切入点构建教学框架。
  矛盾一:“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一句中“凄凉而甜蜜”是怎样的矛盾呀!
  矛盾二:“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一声“母亲”让人心中一暖,母亲是孩子们最熟悉、最亲切的亲人。而这一句中的“幻”字却是指空虚的,不真实的意思,最亲最爱的母亲面容变得模糊,“熟悉而模糊”又是怎样的矛盾呀!
  笔者依据以上对文本的解读,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出发,进行了以下教学片段设计:
  【片段一】涕泪满怀〓追忆成“幻”——忆生母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一说。
  2.想一想:季老先生梦中母亲的面容是怎样的?自读《寻梦》中的句子,请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幻”的意思。
  3.为什么最亲最敬的母亲在季老的梦中却变得模糊了?结合前文理解。(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4.当母亲的面庞变成幻影时,作为儿子会是怎样的心情?出示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引导学生感受“子欲养亲不待”的撕心裂肺的痛。
  (1)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帮助学生了解“我的愿望”。
  (2)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帮助学生理解:“终天之恨”。
  5.补充说话:一想到母亲,季老的心痛得就如_____。
  指导朗读。
  【片段二】远离故土 思国成“糊”——思祖国
  1.动情地读一读描写思念故国亲人的几则日记,品一品季老对祖国母亲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词语概括。
  2.品读11月16日的日记,紧扣“凄凉”和“甜蜜”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和祖国“身远心近”的情感。
  设计想象说话:因为想到,季老的心头有些凄凉。然而又想到,心头不觉又涌起一丝甜蜜。
  3.品味“糊”字。
  (1)出示“糊”的字义:①涂抹,粘合;②粥类;③糊涂,混乱。选择本文中正确的义项。
  (2)想一想:季老涂抹在心头的会是些什么呢?那是随时随地的思念和美好的回忆,一层又一层地涂抹在季老的心头,永远也抹不去了。
  4.朗读品味。
  师:这种思念让人简直不能忍耐。
  生:品读11月20日的日记。
  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生:品读11月28日的日记。
  师:万千思绪,浓浓情怀,在凄凉与甜蜜中荡漾开去。
  生:品读11月16日的日记。
  文本就如一片沃土,需要教师适时播种、施肥才能让其开花、结果,让孩子们在这片沃土上汲取营养。◆(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王江
其他文献
有人说,生命就像泰戈尔笔下那美丽而脆薄的杯子,你需要不断把自己倒空,然后,以新的内涵来不断充满,才得以新鲜与丰盈。然而,往往我们欠缺的正是这种自我反思甚至否定的勇气,于是,生命不免流于苍白和平庸。教学亦然。  从教十余载,名师的课、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的课,林林总总也听了不少。头几年,我们往往像小学生那样易于被斑斓的色彩、溢彩的流光吸引,关注点总落在教学知识与教学技术层面,而忽略背后隱藏的教学规律与思
期刊
一、弄懂题目含义,品味语言特色  诗歌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概括,正确理解题目是进行诗歌赏析的必要步骤。如《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又正值作者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将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技术,领会其语言的精练、含蓄、
期刊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是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显现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探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它一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字、词、句、篇面面俱到和枝蔓丛生的局面,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整体性阅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我在两次教学《信客》时,以“主问题”为支点展开教学。余秋雨先生的《信客》,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因它
期刊
函数的最值是函数这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不仅在题型多样、方法灵活上,更主要的是其在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高考应用题几乎都与最值问题有关,一元二次函数是函数应用求最值的常用方法,而基本不等式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方法使用范围较广泛,既可适用于已学过的二次函数,又可适用于分式函数、高次函数、无理函数。  两个基本不等式:  (1)若a,b∈R,则a2+b
期刊
一提到初三英语复习,我就想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学生却在下昏昏欲睡。其复习效率之低也是可想而知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运用方面下工夫,设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上好复习课,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  一、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复习活动  第一,将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穿插在复习课中,在竞赛中强化记忆,
期刊
我们的品德课堂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感情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完成道德建构。  一、由感受感知引发感动  【案例】《从一滴水说起》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懂得节约用水,养成自觉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怎样让学生体验淡水缺乏的严重程度呢?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生活体验不足,无法有较深刻的体会,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影视
期刊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精华的多媒体课件集声、形、色、光于一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漂亮的界面、变幻的色彩、逼真的动画、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深深吸引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显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展现风光,引入美的境界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爱美、喜新
期刊
一、根据《科学》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开放创新  小学《科学》的内容涉及了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还包括日常生活常识等诸多方面,《科学》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性与创新性,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开放。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大班集体或室内授课的方式,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牢固的统治地位,有它的优点,但其缺点是空间狭窄,很难面对丰富的社
期刊
如果说科学给予人类的更多是表现为物质的进步,那么艺术给予人类的则是美丽的精神家园。一个缺乏艺术的社会是悲哀的,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是苍白的,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没有艺术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   什么是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抓手,蕴艺之韵,享艺之趣,将会有效地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理念贯穿学校的艺术教育中。  艺术教育研究就是通过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面对班级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班主任充分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把班级管理当成艺术,用心去培育每一颗种子、每一个健康的生命。  一、把人的世界还给学生  班级工作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应以学生的进步、人格的发展为主。教师要放下架子,确立师生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一种轻松、宽容的环境。记得我班去年新生刚入校军训时,个头最大又调皮的学生周晶第一天就被教官“揪”出来罚站,教官说一句,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