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代词人周邦彦是一位存在很大争议的词人,从周邦彦在世之时起到今天,人们对其词品与人品毁誉不一。本文从词中老杜说,隔与不隔的论争,对娼妓之词说的评价入手,旨在通过王国维对周邦彦词的评价,厘清词类批评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王国维;周邦彦:隔与不隔;词中老杜
作者简介:吕靖雪(1994-),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青岛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人间词话》中周邦彦是论述比较多的一位词作家,其中有关篇目共有14篇。除《人间词话》外,王国维还著有专门考证周邦彦生平事迹的《清真先生遗事》。这些足以说明王国维对周邦彦词作的重视。
对周邦彦词作的评价,学界多认为是存在前后矛盾的。矛盾中心集中在《清真先生遗事》中王国维对周邦彦推崇备至,甚至直接赞周邦彦为“词中老杜”。而在《人间词话》中,王氏对周词的评价却不高。
笔者认为,“词中老杜”并不是矛盾中心。
首先“词中老杜”说的立足点是艺术风格相似,二人皆是沉郁顿挫。杜诗的沉郁顿挫,指的是诗作情感的悲慨深厚及情绪表达的反复低回。同样,王国维是从“精工博大”,也是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方面称赞周词的,随后将宋代词人苏轼、柳永等与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比附,也是从艺术风格方面加以比较。因此,后面这句“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当然也是从这方面比较的。
其次,此说指的是杜诗与周词在炼字炼句上的相似之处。杜甫是用其真挚的情感,生动明快的语言,自然简练的手法来炼字炼句,使杜诗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有篇无句”的境界。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周邦彦的炼字炼句,是艺术特征上的精工博大: 文字上的精工;词法多变化、局面开阔又针缕绵密,包括章法、炼字、格律严整又多用拗句、多用偶句、沉郁顿挫;周词还多用杜诗。因此王国维在这里是从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的角度论证杜甫与周邦彦的相似之处。从这可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写词技术的认可,但《人间词话》中对美成的批评主要是从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来说的。两者显而易见不是在同一个比较下的。因此“词中老杜”说不应该作为支持王国维对周词评价存在矛盾的论据。
论争的另一中心指向《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周词评价的“不一致”。《人间词话》对美成的批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条。
一、隔与不隔
王国维关于隔与不隔的论述,集中在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六条。三十四条里以《解语花》为例子,批评周词中用“桂华”指代月光,指出“词忌用替代字”。三十六条是用《青玉案》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反衬姜夔《念奴娇》、《惜红衣》二词有“隔雾看花之恨”。
王国维此处对周邦彦词隔与不隔的评价并不是就同一首词而言的,那么,我们可以说王国维认为《解语花》隔,《青玉案》不隔,但是却不能简单下结论说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评价存在前后矛盾。
朱光潜对王国维提出的对于“隔”的批评不以为然。他认为“隔”其实是“隐”,是诗歌抒情应该讲究的一种艺术手法,是情趣与意象的关系,他从这两者的关系得出诗歌具有显和隐的区别,这也是他批评王国维词学的重要立足点。所以。他认为,“隔”就是“隐”。他说:“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在这里,朱光潛的划分自然片面了些,但是因为诗词中的写景言情本就难以划分,也不能简单地用隐、显来定义与划分,但在一篇当中,写景和言情确应有侧重。
王国维对“隔”的理解是有些偏激的,在艺术手法上,“隔”与“不隔”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也不存在高低优劣的划分,而应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美学形式。
“隔”是诗歌语言造成的。决定诗歌主要特征的是意象和文字,“隔”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诗歌内容或诗歌对象的“隔”,这是由于诗歌所描述的景致、抒发的情绪、描写的意境等都是读者无法亲身经历的。另一种就是艺术手法的“隔”,即用一种新奇的语言来描述为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这样得出的效果是新奇的。这些被王国维视作“隔”,而钱钟书却把被王国维视为“隔”语言称为“创辟的语言”,并认为这些语言是具有美感的。这种语言的特征是艺术手法上的创造性,虽然陌生,但是不能因此就贬低他的价值。
二、娼妓之词
《人间词话》初刊本是最能体现王国维对周邦彦评价的复杂态度的版本。该版本有关周邦彦的有六篇。通过对这六篇论述的具体分析,就可以发现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词作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背后的原因。
在第三十二条中,王国维把周邦彦与秦观、欧阳修进行比较: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言,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妓之别”。在此则中,王国维对周邦彦只有贬斥之语,认为同为艳语,欧阳修和秦观是有品格在的,而周邦彦的词作则是没有真情品格的娼妓之词。
这种评价不只存在于《人间词话》,更早在清《艺概》中刘熙载就有评论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周美成律最精审……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在这里刘熙载就认为周词荡而不贞,这与王国维的评价大致上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另外王国维在记叙周邦彦生平事迹的《清真先生遗事》中曾概括周邦彦人品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少检”就是“荡”,“不贞”等同于“淫”,淫荡之词即“娼妓”之词,淫荡词人即“娼妓”词人。此外,对周词的定位,除了这两个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的文学观。在传统的文学中,闺阁文化是诗文经常运用的题材,女性是传统文学的表现对象之一,但娼妓文化却因为不轨于正途,在传统文学里乏人问津。
娼妓题材在诗文里几乎无人问津,但在词中,娼妓题材却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柳永开始吟唱娼妓之后,后继者不断。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词填补了诗文的空白。但“娼妓”词却始终遭到传统文人的白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明显地表现出对娼妓题材的反感。但王国维用“娼妓”一词来定义周邦彦,显然是以偏概全,也是对周邦彦人品的不尊重。以此为基础的对周词的过分贬低,是有失公允的。
由于此篇对周邦彦的贬低过甚,故在1915年初,王国维在《盛京时报》上刊发重编本《人间词话》的时候,将这条删去了。
综上,词论家们认为王国维是自相矛盾的,晚年《清真先生遗事》是对青年时期《人间词话》的一种否定。但据蒋哲伦先生考据,《人间词话》约写成于 1906年至1908 年间,而《清真先生遗事》于1910年写成,二者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存在自我否定一说。与其说是自相矛盾,或者自我否定,倒不如说是相互补充,相互发明,如果非要说有矛盾,也不是王国维对周邦彦词作评论的态度上的矛盾,而是周邦彦词作自身所蕴含的矛盾,也就是‘不平衡性’。而一个词作家有优秀作品也有平淡的作品,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不应该以偏概全,质疑乃至否认周邦彦词作的价值。
王国维是中国诗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人物,《人间词话》是这一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虽然此书是以传统词话为主要形式,传统文学评论的观点也深深影响着王国维,但《人间词话》的思想上却引入了西方哲学及美学中的诸如真实虚构、主客体等新概念,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成对观点。 因此王国维对周邦彦词所作的不同评论,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矛盾的。 应结合王国维评论文章的具体语境及周邦彦的具体词作来看。
参考文献:
[1]彭玉平.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周邦彦.清真集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姚柯夫编.<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关键词:王国维;周邦彦:隔与不隔;词中老杜
作者简介:吕靖雪(1994-),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青岛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人间词话》中周邦彦是论述比较多的一位词作家,其中有关篇目共有14篇。除《人间词话》外,王国维还著有专门考证周邦彦生平事迹的《清真先生遗事》。这些足以说明王国维对周邦彦词作的重视。
对周邦彦词作的评价,学界多认为是存在前后矛盾的。矛盾中心集中在《清真先生遗事》中王国维对周邦彦推崇备至,甚至直接赞周邦彦为“词中老杜”。而在《人间词话》中,王氏对周词的评价却不高。
笔者认为,“词中老杜”并不是矛盾中心。
首先“词中老杜”说的立足点是艺术风格相似,二人皆是沉郁顿挫。杜诗的沉郁顿挫,指的是诗作情感的悲慨深厚及情绪表达的反复低回。同样,王国维是从“精工博大”,也是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方面称赞周词的,随后将宋代词人苏轼、柳永等与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比附,也是从艺术风格方面加以比较。因此,后面这句“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当然也是从这方面比较的。
其次,此说指的是杜诗与周词在炼字炼句上的相似之处。杜甫是用其真挚的情感,生动明快的语言,自然简练的手法来炼字炼句,使杜诗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有篇无句”的境界。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周邦彦的炼字炼句,是艺术特征上的精工博大: 文字上的精工;词法多变化、局面开阔又针缕绵密,包括章法、炼字、格律严整又多用拗句、多用偶句、沉郁顿挫;周词还多用杜诗。因此王国维在这里是从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的角度论证杜甫与周邦彦的相似之处。从这可看出王国维对周邦彦写词技术的认可,但《人间词话》中对美成的批评主要是从隔与不隔的艺术手法来说的。两者显而易见不是在同一个比较下的。因此“词中老杜”说不应该作为支持王国维对周词评价存在矛盾的论据。
论争的另一中心指向《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周词评价的“不一致”。《人间词话》对美成的批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条。
一、隔与不隔
王国维关于隔与不隔的论述,集中在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六条。三十四条里以《解语花》为例子,批评周词中用“桂华”指代月光,指出“词忌用替代字”。三十六条是用《青玉案》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反衬姜夔《念奴娇》、《惜红衣》二词有“隔雾看花之恨”。
王国维此处对周邦彦词隔与不隔的评价并不是就同一首词而言的,那么,我们可以说王国维认为《解语花》隔,《青玉案》不隔,但是却不能简单下结论说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评价存在前后矛盾。
朱光潜对王国维提出的对于“隔”的批评不以为然。他认为“隔”其实是“隐”,是诗歌抒情应该讲究的一种艺术手法,是情趣与意象的关系,他从这两者的关系得出诗歌具有显和隐的区别,这也是他批评王国维词学的重要立足点。所以。他认为,“隔”就是“隐”。他说:“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在这里,朱光潛的划分自然片面了些,但是因为诗词中的写景言情本就难以划分,也不能简单地用隐、显来定义与划分,但在一篇当中,写景和言情确应有侧重。
王国维对“隔”的理解是有些偏激的,在艺术手法上,“隔”与“不隔”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也不存在高低优劣的划分,而应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美学形式。
“隔”是诗歌语言造成的。决定诗歌主要特征的是意象和文字,“隔”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诗歌内容或诗歌对象的“隔”,这是由于诗歌所描述的景致、抒发的情绪、描写的意境等都是读者无法亲身经历的。另一种就是艺术手法的“隔”,即用一种新奇的语言来描述为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这样得出的效果是新奇的。这些被王国维视作“隔”,而钱钟书却把被王国维视为“隔”语言称为“创辟的语言”,并认为这些语言是具有美感的。这种语言的特征是艺术手法上的创造性,虽然陌生,但是不能因此就贬低他的价值。
二、娼妓之词
《人间词话》初刊本是最能体现王国维对周邦彦评价的复杂态度的版本。该版本有关周邦彦的有六篇。通过对这六篇论述的具体分析,就可以发现王国维对周邦彦的词作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背后的原因。
在第三十二条中,王国维把周邦彦与秦观、欧阳修进行比较: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言,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妓之别”。在此则中,王国维对周邦彦只有贬斥之语,认为同为艳语,欧阳修和秦观是有品格在的,而周邦彦的词作则是没有真情品格的娼妓之词。
这种评价不只存在于《人间词话》,更早在清《艺概》中刘熙载就有评论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周美成律最精审……然未得为君子之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在这里刘熙载就认为周词荡而不贞,这与王国维的评价大致上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另外王国维在记叙周邦彦生平事迹的《清真先生遗事》中曾概括周邦彦人品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少检”就是“荡”,“不贞”等同于“淫”,淫荡之词即“娼妓”之词,淫荡词人即“娼妓”词人。此外,对周词的定位,除了这两个原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的文学观。在传统的文学中,闺阁文化是诗文经常运用的题材,女性是传统文学的表现对象之一,但娼妓文化却因为不轨于正途,在传统文学里乏人问津。
娼妓题材在诗文里几乎无人问津,但在词中,娼妓题材却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柳永开始吟唱娼妓之后,后继者不断。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词填补了诗文的空白。但“娼妓”词却始终遭到传统文人的白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明显地表现出对娼妓题材的反感。但王国维用“娼妓”一词来定义周邦彦,显然是以偏概全,也是对周邦彦人品的不尊重。以此为基础的对周词的过分贬低,是有失公允的。
由于此篇对周邦彦的贬低过甚,故在1915年初,王国维在《盛京时报》上刊发重编本《人间词话》的时候,将这条删去了。
综上,词论家们认为王国维是自相矛盾的,晚年《清真先生遗事》是对青年时期《人间词话》的一种否定。但据蒋哲伦先生考据,《人间词话》约写成于 1906年至1908 年间,而《清真先生遗事》于1910年写成,二者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存在自我否定一说。与其说是自相矛盾,或者自我否定,倒不如说是相互补充,相互发明,如果非要说有矛盾,也不是王国维对周邦彦词作评论的态度上的矛盾,而是周邦彦词作自身所蕴含的矛盾,也就是‘不平衡性’。而一个词作家有优秀作品也有平淡的作品,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不应该以偏概全,质疑乃至否认周邦彦词作的价值。
王国维是中国诗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人物,《人间词话》是这一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虽然此书是以传统词话为主要形式,传统文学评论的观点也深深影响着王国维,但《人间词话》的思想上却引入了西方哲学及美学中的诸如真实虚构、主客体等新概念,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成对观点。 因此王国维对周邦彦词所作的不同评论,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矛盾的。 应结合王国维评论文章的具体语境及周邦彦的具体词作来看。
参考文献:
[1]彭玉平.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周邦彦.清真集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姚柯夫编.<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5]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