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相关论文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楚简,其中有一部久已佚失的史书,被称为《系年》。此书被分为23章,概述从周朝建立至战国早期的历史大事,......
清华简《管仲》篇提供了补述管仲治国思想的崭新素材。管仲遵循“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之理念,关切邦国德性的“国之四维”,秉持“令......
两周之际,本为王朝根基的宗法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自王室,下至诸侯国,大小宗之争愈演愈烈。本文以《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为切......
清华简《五纪》以灾异论中的常见母题洪水故事开篇,引出了该篇的核心概念"五纪",并顺势推出一整套以之为基础的思想纲领与社会治......
先秦时期“重文”现象大量存在,清华简《成人》比《厚父》更接近《孟子》引《书》,直接动摇了《厚父》“时王为周武王”说立论的基础......
清华简《五纪》中有关黄帝蚩尤之战的记载,对于兵学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战前的动员过程中,蚩尤创设了锥阵、圆阵、方阵等阵法,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十一辑公布了先秦长篇佚籍《五纪》,这是先秦出土文献的又一重要新发现.根据《五纪》篇的主要内容和内在......
《墨子·尚贤下》等文献记载商代武丁贤相傅说早期曾居住在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学术界对“北海之州”、“圜土”的解释说法不一.清......
【关键词】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祝辞》;战国时期 【摘要】清华大学藏楚简《祭公之顾命》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史料价值可比《尚书......
从山西黎城县西关墓地、长子县西南呈墓地的文化内涵及相关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看,西关与西南呈两处墓地都是黎国遗存.这两处墓地遗......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与《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均出自郑国史料系统,其在涉及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的史事时提到的"三年",应是郑国史......
<正>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收录了一篇重要的《尚书》类文献,该篇共有简32支,字迹清晰,有序号,无篇题,通篇内容以"......
清华简《傅说之命》主要记述了武丁发现傅说的过程、傅说失仲的战争情况,其中武丁对傅说的训戒占有大半篇幅。它的发现为帮助我们......
《芮良夫毖》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 (以下簡稱《清華叁》)中收錄的一篇簡文,簡文一共二十八支簡,简长约44.7厘米,滿簡書寫30......
清华简《赤(鳥咎)之集汤之屋》首句“曰故(古)有赤(鳥咎)……”中,“曰”字是一个独立的语义单位,具有特殊的文体意义,表示叙述古......
平王东迁是周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清华简《系年》中的“京师”不仅是平王东迁路线上的关键节点,更是晋国拓土的首要选择.从晋......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这时他可以对越国赶尽杀绝,也可以接受越国求和。夫差选择了和平,后来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反而灭掉了吴......
清华简《说命》三篇表明今传《尚书》文本并不是早期唯一形成的《尚书》文本,早期《尚书》文本的形成具有某种多元性。由此应看到......
战国时期古史述作蔚然成风,竹书《金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对象。其时古史述作多单篇流行,故一个传说常有多种文本。述作......
楚武王向周王室请尊号不成,就自封为郢,作为楚国王城。从清华简《楚居》篇来看,称呼都城为郢是当时的表达习惯,屈原《哀郢》所表达......
传世春秋 《左传》 摹写子产最工,出土 《清华简》 则详于郑史及子产治道,二者互证可对子产之礼义与变法再作诠释.既被誉为“春秋......
在中国早期历史文献中,故事与历史纠结难分.历史常常以故事为载体,得以呈现和流传;故事往往以历史为内核,叙述情节.对比清华简《越......
近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摄命》简3“(霉)猷卜乃身”中的“(霉)”字,学界多有说法.本文根据安大简《诗经·小戎》篇中的“(......
摘 要:作为免遭秦火破坏的珍贵战国写本,清华简《金縢》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簡洁凝练,文学艺术成就较高。情节构造上,因果清晰、逻辑严......
两个版本的《蟋蟀》,主题思想都归结于“康乐毋荒”.“康乐毋荒”之思想,就其哲学意义而言,不仅与清华简《耆夜》周公另外两首诗一......
摘 要:清华简《子仪》记录了殽之戰后秦穆公释放申公斗克(子仪)时两人应和的三首歌诗。歌诗的部分文字难以考释,兼之用譬喻、隐语,导致......
对清华六《郑文公问太伯》甲4-6简的几个字做了补释,在分析字形的基础上探讨其用法,如将“(额)”读为“劝”、“刈”读为“挈”等,......
中国人对生死之事格外注意,尤其是古人,对生平所享倾尽一切去追求,对死后的哀荣也是格外重视,楚人对墓葬的规制亦是如此.由清华简......
与先秦文学文本一样,近出楚简对楚国形象的书写也主要呈现两个维度:楚人对楚国形象的自我建构与中原人对楚国形象的他者书写.这种......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殷高宗问于三寿》《厚父》《祭公》《郑文公问太伯》《成人》等篇记载了君王向耆老请教为政,还有部分篇章......
西方学者多有论证《诗经》产生于口述文化环境中,认为在《诗》的创作和传授过程中,书写没有起到多少作用.然而,最近出土的几种《诗......
东周时期,邦交关系成为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新发现的竹简资料——清华简《系年》,对东周时期的邦交活动进行探讨。首先......
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在甲骨文、青铜器、简帛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于上世......
《芮良夫毖》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以下简称《清华叁》)中收录的一篇简文,简文一共二十八支简,简长约44.7厘米,满简书写30字左右......
凡两书文辞存在差异的情形,都归为异文研究的范围之内,本论文主要研究清华简《金縢》、《祭公之顾命》与今本的《金縢》、《祭公》的......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以下简称《清华简(陆)》)於2016年4月发布。此次出版的第六册共收录竹简五种六篇,包括:《郑武夫人规孺子》、......
清华简《越公其事》问世以来,学术界研究热烈,在整理工作、古文字释读研究以及文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文学价值......
清华简第三辑发布一篇题名为《周公之琴舞》的重要文献,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其篇名作者与年代问题、与孔子“删”诗说之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