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人口质量”问题就被人们注意。陈达先生早就明确提出要从优生和教育两个方面“改善人口的品质”;至五十年代,马寅初先生在《新人口论》中再度关注了人口质量问题。进入八十年代,沉寂多年的人口学研究重又蓬勃起来。但是当时研究的重点在于打破禁区,于学说本身较少突破性进展。
作为有系统的专著,新近问世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一书也在人口质量研究方面付出了值得称道的努力,本书的研究风格谨严,规范。尤其令人注意的,是书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这使他的学术有一种厚重感。由于注意了学术的承继关系,从而能使自己的研究在历史的沃土中开放出思想的花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总结,也是在总结基础上的一种探索。以笔者管见,本书的贡献为:
一、长期来,我们对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的人口质量思想缺乏系统的把握,而本书细致严密的条分缕析使我们第一次看清了人口质量研究清晰的历史脉络。譬如,本书从历史的大视野清晰地指出:“人口质量概念形成的脉络大致是:人种贵贱——通种——淑种
改善人口品质。在这一脉络中,人口质量被逐步加深认识,并最终形成了人口质量概念。”
二、本书率先指出了权威的《人口理论教程》中所罗列的人口质量衡量指标的五点不足,这是一种有说服力的“破”,最终则为作者自己及其他学者在人口质量存量的测度方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三、在分析方法上,本书选择了广有影响的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分析人口质量问题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这在国内是首次尝试。
四、本书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国人口质量存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有明显的“超前性”,并对中国人口质量在存量上超前提高但在贡献上却偏低的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制度分析”。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决非人口质量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越大。因为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人口质量的贡献不仅可能降低,而且贡献本身可能被阻断。“因为制度性因素的障碍作用,中国人口质量在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转化速度慢、水平低和效率不高的情况。”遗憾的是,书中在这方面的实证没有充分展开。
五、首次提出了“人口质量的质量”问题,指出人口质量的贡献取决于“人口质量存量上所体现的人口质量”是否正好满足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增长要求。这一观点使我们轻松地走出了“人口质量存量越高,则对经济增长贡献越大”的认识误区。
(《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朱国宏著,上海三联书店一九九四年一月版,12.50元)
作为有系统的专著,新近问世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一书也在人口质量研究方面付出了值得称道的努力,本书的研究风格谨严,规范。尤其令人注意的,是书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这使他的学术有一种厚重感。由于注意了学术的承继关系,从而能使自己的研究在历史的沃土中开放出思想的花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总结,也是在总结基础上的一种探索。以笔者管见,本书的贡献为:
一、长期来,我们对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的人口质量思想缺乏系统的把握,而本书细致严密的条分缕析使我们第一次看清了人口质量研究清晰的历史脉络。譬如,本书从历史的大视野清晰地指出:“人口质量概念形成的脉络大致是:人种贵贱——通种——淑种
改善人口品质。在这一脉络中,人口质量被逐步加深认识,并最终形成了人口质量概念。”
二、本书率先指出了权威的《人口理论教程》中所罗列的人口质量衡量指标的五点不足,这是一种有说服力的“破”,最终则为作者自己及其他学者在人口质量存量的测度方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三、在分析方法上,本书选择了广有影响的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分析人口质量问题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这在国内是首次尝试。
四、本书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国人口质量存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有明显的“超前性”,并对中国人口质量在存量上超前提高但在贡献上却偏低的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制度分析”。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决非人口质量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越大。因为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人口质量的贡献不仅可能降低,而且贡献本身可能被阻断。“因为制度性因素的障碍作用,中国人口质量在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转化速度慢、水平低和效率不高的情况。”遗憾的是,书中在这方面的实证没有充分展开。
五、首次提出了“人口质量的质量”问题,指出人口质量的贡献取决于“人口质量存量上所体现的人口质量”是否正好满足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增长要求。这一观点使我们轻松地走出了“人口质量存量越高,则对经济增长贡献越大”的认识误区。
(《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朱国宏著,上海三联书店一九九四年一月版,1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