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新课改经历了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到追求高效课堂和卓越课堂的探索。回顾我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对于课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 我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1、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要实现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只有根源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浓厚的生命力。
政治老师必须逐步扩展学生的生活,并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每个人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由于互联网时代不同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创新使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同时也接受了大量的新的知识,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这会造成两种情况,第一,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加深,第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质疑更频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需要教材,更要跳出教材,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指引。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的教师,如果自身知识不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更新,就会被学生和社会所淘汰,更别说要上一节好课。
3、教师应该学会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即换位思考,我们判断和衡量自己课的时候,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这节课我是否感兴趣,第二,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那么,以此我们就思考,一堂课的本质到底谁是我们设计这样课的基础,是教材吗?是教师吗?还是学生?很显然,答案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是设计一堂课的根本出发点。而且,根据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来说,如果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能被激发和应用,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政治课堂上被边缘化,甚至主动寻求边缘化。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同理心即换位思考,不但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而且关系到一个教师教育生涯是否成功。
二、对学生的全面分析
1、学生是一个鲜明的个体
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而我们课堂的模式往往只是注重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差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它放大,不断鼓励学生从而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学生是一个敏感的个体
作为成长中的中学生,特别是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从表面形式上,他们喜欢我行我素,彰显个性,但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非常看重外在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他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管学生成绩如何我们要尊重他,爱护她,关心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孩子的潜能。
3、 学生是一个聪明的个体
实际上,就目前我们初中政治而言,不存在能不能学懂的问题,而是学生愿不愿意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愿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寻求成长的问题。那么这一责任在于我们老师,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学生笨,不会做题,如果我们长期把这种负面能量和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不但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且会使课堂越来越难开展下去。所以,创造一个愿意主动学习的情景和课堂,而不是一味埋怨学生笨,这是我们应该树立的一个正确的学生观。
4、 学生是一个求知的个体
有的老师觉得学生不爱学习,学生只喜欢上网、只喜欢玩手机,或者被其他事情所吸引,而唯独不愿意学习。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只要给与正确的培养和引导,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教师应该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永远对孩子满怀信心,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同时和孩子一起展望他的美好未来,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对课堂的全新认识
1、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2、 课堂应该是一个有争论的课堂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3、课堂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构建真正的“快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快乐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快乐课堂”的全面实施。我们作为一个当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学观,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快乐课堂”建设,全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燃起他们求知的火焰,让他们体验学习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新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让课堂真正快乐起来,让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课堂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年龄特点,政治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能够读懂,在课上就不必在浪费时间去学课文,可把时间用在处理信息上。做好预习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课认知与行为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带着思考题,一方面去预习课文,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引发认知间矛盾,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矛盾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调查、分析、归类。这样,不仅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一、 我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1、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要实现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只有根源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浓厚的生命力。
政治老师必须逐步扩展学生的生活,并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每个人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由于互联网时代不同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创新使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同时也接受了大量的新的知识,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这会造成两种情况,第一,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加深,第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质疑更频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需要教材,更要跳出教材,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指引。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的教师,如果自身知识不能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更新,就会被学生和社会所淘汰,更别说要上一节好课。
3、教师应该学会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即换位思考,我们判断和衡量自己课的时候,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这节课我是否感兴趣,第二,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那么,以此我们就思考,一堂课的本质到底谁是我们设计这样课的基础,是教材吗?是教师吗?还是学生?很显然,答案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是设计一堂课的根本出发点。而且,根据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来说,如果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能被激发和应用,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政治课堂上被边缘化,甚至主动寻求边缘化。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同理心即换位思考,不但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而且关系到一个教师教育生涯是否成功。
二、对学生的全面分析
1、学生是一个鲜明的个体
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而我们课堂的模式往往只是注重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差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它放大,不断鼓励学生从而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学生是一个敏感的个体
作为成长中的中学生,特别是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从表面形式上,他们喜欢我行我素,彰显个性,但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非常看重外在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他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管学生成绩如何我们要尊重他,爱护她,关心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孩子的潜能。
3、 学生是一个聪明的个体
实际上,就目前我们初中政治而言,不存在能不能学懂的问题,而是学生愿不愿意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愿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寻求成长的问题。那么这一责任在于我们老师,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学生笨,不会做题,如果我们长期把这种负面能量和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不但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且会使课堂越来越难开展下去。所以,创造一个愿意主动学习的情景和课堂,而不是一味埋怨学生笨,这是我们应该树立的一个正确的学生观。
4、 学生是一个求知的个体
有的老师觉得学生不爱学习,学生只喜欢上网、只喜欢玩手机,或者被其他事情所吸引,而唯独不愿意学习。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只要给与正确的培养和引导,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教师应该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永远对孩子满怀信心,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同时和孩子一起展望他的美好未来,让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对课堂的全新认识
1、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2、 课堂应该是一个有争论的课堂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3、课堂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构建真正的“快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快乐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快乐课堂”的全面实施。我们作为一个当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学观,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快乐课堂”建设,全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燃起他们求知的火焰,让他们体验学习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新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让课堂真正快乐起来,让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课堂应该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年龄特点,政治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能够读懂,在课上就不必在浪费时间去学课文,可把时间用在处理信息上。做好预习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本课认知与行为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带着思考题,一方面去预习课文,明确教材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引发认知间矛盾,产生一种急于想解决矛盾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调查、分析、归类。这样,不仅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