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而且历史教学,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应有的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四通八达的通讯,使他们更便利更快捷的接触新事物、新思想,但怎样甄别这些事物,什么样的思想是可以为我所用的,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学生们要学习的。作为历史学科,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就要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然而,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历史教师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 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的一种纯洁的、高尚的感情。翻开史册,古今中外,为了祖国做出贡献的有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商人、教师……也有默默无闻的甚至連名字也没留下的普通百姓,他们把宝贵的生命、杰出的智慧、美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
中国古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伟大气节;近代史上的林则徐正义凛然,虎门销烟;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现代史上有一心为民的焦裕禄,有兢兢业业的孔繁森;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祖国的繁荣,战斗到最后一息。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光辉事迹,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灵活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爱国人物的事迹,理解在其历史背景下做出的伟大举动,把这种纯洁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学生,传递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思考在新时期下,我们如何去爱国,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 树立冒险创新意识。
当前人们仍积极的向未知领域探索,只有具备敢于批判、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才有可能冲破旧势力的阻挠、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新领域有所发现,使人类进步。
回顾我国历史,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经济文化,被誉为“发明的国度”,有很多成就处于世界之最的地位。如最早种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地动仪、最早测算子午线的长度,四大发明的成果为全世界瞩目,祖冲之圆周率成就,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还有万里长城是文明于世的伟大建筑工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丝绸之路也是举世闻名的等等。这些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只是在近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统治腐败,才使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技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某些成果不断直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讲述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给学生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用活生生的历史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
三、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身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生理和心理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期。一方面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很多问题,而另一方面却由于知识的欠缺,对问题认识的不全面,从而导致很多困惑。学习历史,从中借鉴,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如讲到中国古代史上的农业成就时,让学生联系现在我国的“惠农政策”对富国强民的重要性,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不是孤立的,它与过去、现在的联系很紧密,它能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
再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业绩和清初设置台湾府的这段历史时,可联系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并让学生列举相关史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等分裂祖国的言论是违背两岸人民的心愿的,违背历史的潮流的,从而坚信祖国统一必定会实现。通过事实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台独妄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及时地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大胆设想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方面去思考,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边中国人的责任,祖国最终统一必然实现!
综上,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应循序渐进,彼此不可孤立,有“事事洞明皆学问”的细心,又少不了“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的耐心;当然更多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长此下去,德育之花定会处处开放!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四通八达的通讯,使他们更便利更快捷的接触新事物、新思想,但怎样甄别这些事物,什么样的思想是可以为我所用的,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学生们要学习的。作为历史学科,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就要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应有的努力。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然而,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历史教师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 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的一种纯洁的、高尚的感情。翻开史册,古今中外,为了祖国做出贡献的有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商人、教师……也有默默无闻的甚至連名字也没留下的普通百姓,他们把宝贵的生命、杰出的智慧、美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
中国古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伟大气节;近代史上的林则徐正义凛然,虎门销烟;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现代史上有一心为民的焦裕禄,有兢兢业业的孔繁森;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祖国的繁荣,战斗到最后一息。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光辉事迹,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灵活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爱国人物的事迹,理解在其历史背景下做出的伟大举动,把这种纯洁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学生,传递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思考在新时期下,我们如何去爱国,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 树立冒险创新意识。
当前人们仍积极的向未知领域探索,只有具备敢于批判、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才有可能冲破旧势力的阻挠、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新领域有所发现,使人类进步。
回顾我国历史,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经济文化,被誉为“发明的国度”,有很多成就处于世界之最的地位。如最早种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地动仪、最早测算子午线的长度,四大发明的成果为全世界瞩目,祖冲之圆周率成就,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还有万里长城是文明于世的伟大建筑工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丝绸之路也是举世闻名的等等。这些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只是在近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统治腐败,才使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技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某些成果不断直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讲述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给学生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用活生生的历史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
三、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身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生理和心理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期。一方面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很多问题,而另一方面却由于知识的欠缺,对问题认识的不全面,从而导致很多困惑。学习历史,从中借鉴,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如讲到中国古代史上的农业成就时,让学生联系现在我国的“惠农政策”对富国强民的重要性,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不是孤立的,它与过去、现在的联系很紧密,它能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
再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业绩和清初设置台湾府的这段历史时,可联系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并让学生列举相关史实来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等分裂祖国的言论是违背两岸人民的心愿的,违背历史的潮流的,从而坚信祖国统一必定会实现。通过事实揭露当今世界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台独妄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及时地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大胆设想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方面去思考,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边中国人的责任,祖国最终统一必然实现!
综上,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应循序渐进,彼此不可孤立,有“事事洞明皆学问”的细心,又少不了“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的耐心;当然更多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长此下去,德育之花定会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