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攀登8000米,我总是听信他人之言:很简单,比7000米简单。但是实际情况是,每次攀登8000米都像是从地狱逃回来一样,惊魂未定地对自己说:我又赚到了一条命!我喜欢8000米的高度,喜欢站在云端看世界的大起大落,喜欢为了接近顶峰而付出的那种努力,喜欢山高人为峰的豪迈。只是不太喜欢攀登路上的险和远。但人生就是如此,苦难重重。只不过,攀登终究是给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马纳斯鲁 第一座8000米极致体验
2016年9月28日,从C3到C4的路比前一天更陡,角度大得有些不可思议。万仞冰壁如同刀削过一般立在天地之间,而我们,今天就要翻过这道冰壁,达到目前目力所不及的天际。
整个马纳斯鲁登山季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队,大约100多人在同一条路上,每段绳距间,至少挤着20~30人,每个人都依赖这根细细的绳子保护自己。稍微平缓的路段,修路夏尔巴用尼龙绳做路绳,险要路段就用动力绳。每次上升器换到动力绳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紧张起来。
我被挤在排成长龙的队伍里,进退不能。每一步都是痛苦的,寒冷和危险无时不在。手搭着的那根绳子,偶尔会传来一次剧烈的震动,不用回头都知道有人滑倒了;有时候绳子会长时间不停地颤抖,也许有人尿急了。在这里解决三急需要在众目睽睽下扣着安全带进行,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冰壁万劫不复。在这无比敏感的当下,引起了我的各种不适。
前进的速度异常缓慢。脚下、头上都是万丈冰壁,我们在冰壁的细微褶皱里面穿行。一根根路绳就是连接我们与未来的生命线。由于察觉自己身体有恙,我命令自己无论如何要抓紧时间到达C4。此时的队伍人丁稀少,但是山风正旺,那似乎能撼动山河的飓风,夹杂着雪粒子劈头盖脸地袭来。渐渐接近C4,这是一段略为平缓的上升。又开始向右,迎着阳光,大风依然在身后猛烈地吹,狂风卷着飞舞的积雪,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后背。我死死地拽着路绳,弓着腰奋力前进。
C4营地坐落在马纳斯鲁海拔7400米山体唯一露出土地和石头的鞍部,也正处于飓风的中心。队员们到了营地就被各自的夏尔巴请进帐篷避风喝茶,狂风啪嗒啪嗒继续撕扯着我们的帐篷,像一个愤怒的巨人想将这些外来的异类连根拔起。夏尔巴坐在帐篷门口一边烧水一边念着“嗡嘛呢叭咪”。
冲顶前夕,我的那达夏尔巴病倒了。我找药给他,给他吸氧。一边担心那达病情没有好转,明天只能靠自己冲顶,一边开始整理装备,穿上加厚的羊毛袜,不停地吃任何能吃的东西。
醒来时那达已经在烧水了,看来已经好转。帐篷外面人声鼎沸,大家摩拳擦掌,兴奋异常。趁着没穿装备,准备出去先解决一下个人问题。穿着内靴踏出帐篷的一刹那,还没站直腰,就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一下子冻得浑身发麻,一呼吸鼻毛因为遇冷结冰都变成刺了,一根根坚挺无比,扎得鼻孔疼。什么天大的问题也不想解决了,嗖地缩回帐篷,迫不及待地戴上氧气面罩。
接近凌晨3点,准备向马纳斯鲁峰发起冲顶。队伍在远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长龙,蜿蜒在营地与天空之间。晴朗的天空繁星点点,像一顶巨大的镶满钻石的天幕,笼罩在雪山之上。除了脚踩雪地发出的咔擦咔擦声和装备发出的叮当叮当碰撞声,营地安静极了。我竟然忘了自己身处海拔7400 米,一抬腿便跑起来,才5步,氧气面罩的硅胶就被我猛地吸变形了,堵住了两个鼻孔,差点窒息晕倒。“slowly!slowly!” 我默念着夏尔巴们的口头禅,慢慢地向前挪动脚步。
我平常登山的习惯是像跑马拉松一样匀速前进,步伐节奏根据呼吸来调节,调整到微微喘但不影响说话的程度。除非喝水或者用路餐,否则步伐绝不停止。穿衣服的经验也类似,出发前身体保持微微凉,走起来刚刚暖和而不会出汗。
接着,迎来了登顶路上的第一个“下马威”—销魂坡。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速度,尽量呼吸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我计划一直保持这样持续稳定的体力,安全优雅地登顶,再安全优雅地撤回大本营。
上了“下马威”之后,有一段漫长的缓坡,呼吸慢慢顺畅起来。我边走边环顾四周,缥缈的感觉像是月球漫步。海拔已经8100 米了,我不停步地向前冲,夏尔巴跟在我身后。山路的右边是看不到底的悬崖,白云的下面,能看见很远很远的山丘和平原。
马纳斯鲁峰的顶峰到了。那达夏尔巴拉着我来到两个顶点之间的凹形鞍部,他像变戏法似地从胸前掏出一条长长的五彩经幡抛向天空。仿佛我的身體游离在海拔8163米的高空,摘下氧气面罩、配合冻得僵硬的脸傻笑着拍照记录。我急切地想离开山顶,不想再停留一秒钟。趁还剩下一缕灵魂,我重新戴上氧气面罩和雪镜,整理好背包,拉着那达夏尔巴开始下撤。
平时登山或越野跑,我最喜欢的就是下撤和跑下坡路,只需把握平衡速降,根本不需要什么力量。而今天,这一套经验明显吃不开。也许是在山顶无氧状态下停留的时间太长了,我怀疑身体的百分之八九十其实已经死了。除了头顶还有一点知觉,整个躯体都是麻木沉重的。仅凭意志操控自己的身躯,连迈一步距离稍大的步子,我都会像踩着毫无支撑的棉花垫子一样瘫软倒地。
一些队友因为体力不支干脆把屁股坐在雪地里,像滑滑梯一样“屁降”。所过之处,冰雪路面光滑无比。这样虽然省力了,却会使后面的队友行走更加困难。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大,坚持用靴后跟的冰爪齿,一步一个脚印砸着雪地向下移动。一来觉得这才像一个真正的登山者,二来可以给我后面的队员留下一条可以正常行走的路,心里也不会留下愧疚。
撤往C3的路上,由于忘了打开氧气瓶阀门,行动变得迟缓,意识渐渐迷糊。我在雪地里坐了一个大屁蹲儿,拼命挣扎想站起来,却怎么也使不出力气,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直到有人拍我肩膀,是那达夏尔巴。我站起来努力地走了几十米远,不小心又是一个大屁蹲儿,坐在雪地上低下头又睡着了。如此一路摔,一路睡,一路被喊醒。 虽然从C1到大本营不到5公里,但是我们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冲顶,从8163米的绝命海拔下撤到此刻已经走了快16个小时,筋疲力尽,我已经进入半梦半醒的迷离,精神不再集中。在我再次跳过一个冰裂缝的时候跌倒滑落了。我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软绵绵地向前趴倒,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幸好我的夏尔巴警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卧倒把我拽住了。此刻,他也只能搭把手阻止我继续下滑,我的靴子被下面的冰裂缝卡住,凭他的力量无法把我拉出来。最后,集三位夏尔巴之力,才把我救出来。我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眼泪决堤而出。
不过經过一番惊吓,我再也不打瞌睡了,步子也变得轻盈了。很快就走完裂缝区,到达换鞋处,越过雪线变成了石头路。走完最后一个碎石横切,远远看见大本营灯火通明,归心似箭,我步伐快得竟然都听见了耳旁的风声—我们可以回家了。
珠峰 生命禁区的尸体路标
2017年5月21日,我在视频里对着镜头说:“经过47天的艰苦跋涉,终于住上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五星级山景房”,指了指我身后的珠峰C3营地(8300米)。在这里短暂休息的时候,碰到世界著名的越野跑大咖K天王,因为高反导致的肠胃不适,他一路四肢爬行经过我们的营地,稍作休息又继续往顶峰爬去了。
登顶的过程没有太多波折,只是路线上堵车的很多人,主要是外国人,明显他们平时不怎么锻炼,也不学习攀岩技术,在岩壁上乱蹬乱踢,火星四溅,毫无进展。他们踢落的一块冰雪石头混合物砸在我裸露的眼球上,钻心的疼痛立刻让我快要晕厥过去。
我们平稳地越过了第一台阶,下一个是第二台阶,也就是中国梯所在的地方,它位于珠峰北侧海拔8680~8700米之间,下去就是中绒布冰川,是一段近乎垂直、暴露感很强的4米宽的峭壁,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也是登顶过程中最难的一道鬼门关。珠峰北坡路线首登之前,英国人曾经花了17年时间,也没能攀上第二台阶,直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用搭人梯的方式首次攻克这个难关。
第二台阶离我们距离较远,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窄窄的横切,所谓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放半只脚,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听说有个夏尔巴,只是因为脚扭伤,就永远留在了第二台阶。其实在珠峰8300米以上,至今躺着无数具尸体。这也是我登山不戴眼镜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我认为他们还活着。
每一具尸体的前世,都如同我的此时,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追寻着,坚持着,但无论愿意与否,随时随地都会面对死亡。而我,只想在这高高的山上,孤独地行走,参透生死。
到第三台阶了,顶峰的轮廓清晰地显现,看看手表,才4点40分。再抬头仰望满天繁星,一弯黄色的下弦月在天空挂着,像街上路灯一样明亮。天空越来越暗,可能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相比第二台阶来说,第三台阶就太轻松了,只需要预防落石砸中和滚石。凌晨5点半,我已经到了海拔8780米,这是一段背风的岩石,爬上岩石转过弯就是珠峰顶峰了。一步两步三步……我数着这段最庄重的步伐,在微微泛白的夜空下,站在了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
挂好安全保护后,我转向北方,面向中国,遥望此生最远的天际,曙光像一线细长的金黄色镶边,镶在滚滚云海与深蓝天空的边缘。在峰顶拍照录像、做祈祷仪式、和熟人互相祝贺拥抱,待了一个小时才下撤。
下撤对我来说,是一个最享受的过程。阳光照耀下的空气稀薄地带,风景实在是太迷人,我掏出相机拍照,这时总感觉左边有人用镜子的反光晃我。我不由得猛回头一看,一具身材壮硕的穿着连体服的尸体趴在我左下方的石头上。看衣服的新旧颜色和某些部位凹陷的形状,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他的右手腕上一只明晃晃的劳力士大金表,是我认为的反光的镜子。
我的脑海里猛地冒出一个念头:赶紧帮他念往生咒超度!
也从这个时刻开始,一直到下第二台阶、第一台阶,我发现路绳下方有着成堆的山难遗体。我这一路都在为他们诵经。在平时,这些宗教祈祷仪式离我很遥远,而在这个生命的禁区里,这些超越人力的神,是我唯一能依靠的力量。
因为路况特殊,至今没人能够把尸体运下山去,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有的已经变成了骷髅,据说散落在8300米以上的遗体有280多具,每当路过成片的尸体时我就格外小心,他们在提醒我:巅峰之路,真的很危险。
地球上只有14座8000米雪峰,那是探险者的最高殿堂。地球上的人分两种:活着的,死去的。活着的人总在拼命地证明自己活着,在每一种生活里分秒必争地证明活着的意义。总是不满足现状,直到站在世界的顶端,踏进探险者的殿堂。而我,就是想做一个活着的人。
人生路漫漫,雪山来相伴。一边在生活的苦难里挣扎,一边用14座礼物犒劳自己前行,这就是我的14座目标。下一站:K2,两年内完成。
马纳斯鲁 第一座8000米极致体验
2016年9月28日,从C3到C4的路比前一天更陡,角度大得有些不可思议。万仞冰壁如同刀削过一般立在天地之间,而我们,今天就要翻过这道冰壁,达到目前目力所不及的天际。
整个马纳斯鲁登山季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队,大约100多人在同一条路上,每段绳距间,至少挤着20~30人,每个人都依赖这根细细的绳子保护自己。稍微平缓的路段,修路夏尔巴用尼龙绳做路绳,险要路段就用动力绳。每次上升器换到动力绳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紧张起来。
我被挤在排成长龙的队伍里,进退不能。每一步都是痛苦的,寒冷和危险无时不在。手搭着的那根绳子,偶尔会传来一次剧烈的震动,不用回头都知道有人滑倒了;有时候绳子会长时间不停地颤抖,也许有人尿急了。在这里解决三急需要在众目睽睽下扣着安全带进行,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冰壁万劫不复。在这无比敏感的当下,引起了我的各种不适。
前进的速度异常缓慢。脚下、头上都是万丈冰壁,我们在冰壁的细微褶皱里面穿行。一根根路绳就是连接我们与未来的生命线。由于察觉自己身体有恙,我命令自己无论如何要抓紧时间到达C4。此时的队伍人丁稀少,但是山风正旺,那似乎能撼动山河的飓风,夹杂着雪粒子劈头盖脸地袭来。渐渐接近C4,这是一段略为平缓的上升。又开始向右,迎着阳光,大风依然在身后猛烈地吹,狂风卷着飞舞的积雪,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后背。我死死地拽着路绳,弓着腰奋力前进。
C4营地坐落在马纳斯鲁海拔7400米山体唯一露出土地和石头的鞍部,也正处于飓风的中心。队员们到了营地就被各自的夏尔巴请进帐篷避风喝茶,狂风啪嗒啪嗒继续撕扯着我们的帐篷,像一个愤怒的巨人想将这些外来的异类连根拔起。夏尔巴坐在帐篷门口一边烧水一边念着“嗡嘛呢叭咪”。
冲顶前夕,我的那达夏尔巴病倒了。我找药给他,给他吸氧。一边担心那达病情没有好转,明天只能靠自己冲顶,一边开始整理装备,穿上加厚的羊毛袜,不停地吃任何能吃的东西。
醒来时那达已经在烧水了,看来已经好转。帐篷外面人声鼎沸,大家摩拳擦掌,兴奋异常。趁着没穿装备,准备出去先解决一下个人问题。穿着内靴踏出帐篷的一刹那,还没站直腰,就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一下子冻得浑身发麻,一呼吸鼻毛因为遇冷结冰都变成刺了,一根根坚挺无比,扎得鼻孔疼。什么天大的问题也不想解决了,嗖地缩回帐篷,迫不及待地戴上氧气面罩。
接近凌晨3点,准备向马纳斯鲁峰发起冲顶。队伍在远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长龙,蜿蜒在营地与天空之间。晴朗的天空繁星点点,像一顶巨大的镶满钻石的天幕,笼罩在雪山之上。除了脚踩雪地发出的咔擦咔擦声和装备发出的叮当叮当碰撞声,营地安静极了。我竟然忘了自己身处海拔7400 米,一抬腿便跑起来,才5步,氧气面罩的硅胶就被我猛地吸变形了,堵住了两个鼻孔,差点窒息晕倒。“slowly!slowly!” 我默念着夏尔巴们的口头禅,慢慢地向前挪动脚步。
我平常登山的习惯是像跑马拉松一样匀速前进,步伐节奏根据呼吸来调节,调整到微微喘但不影响说话的程度。除非喝水或者用路餐,否则步伐绝不停止。穿衣服的经验也类似,出发前身体保持微微凉,走起来刚刚暖和而不会出汗。
接着,迎来了登顶路上的第一个“下马威”—销魂坡。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速度,尽量呼吸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我计划一直保持这样持续稳定的体力,安全优雅地登顶,再安全优雅地撤回大本营。
上了“下马威”之后,有一段漫长的缓坡,呼吸慢慢顺畅起来。我边走边环顾四周,缥缈的感觉像是月球漫步。海拔已经8100 米了,我不停步地向前冲,夏尔巴跟在我身后。山路的右边是看不到底的悬崖,白云的下面,能看见很远很远的山丘和平原。
马纳斯鲁峰的顶峰到了。那达夏尔巴拉着我来到两个顶点之间的凹形鞍部,他像变戏法似地从胸前掏出一条长长的五彩经幡抛向天空。仿佛我的身體游离在海拔8163米的高空,摘下氧气面罩、配合冻得僵硬的脸傻笑着拍照记录。我急切地想离开山顶,不想再停留一秒钟。趁还剩下一缕灵魂,我重新戴上氧气面罩和雪镜,整理好背包,拉着那达夏尔巴开始下撤。
平时登山或越野跑,我最喜欢的就是下撤和跑下坡路,只需把握平衡速降,根本不需要什么力量。而今天,这一套经验明显吃不开。也许是在山顶无氧状态下停留的时间太长了,我怀疑身体的百分之八九十其实已经死了。除了头顶还有一点知觉,整个躯体都是麻木沉重的。仅凭意志操控自己的身躯,连迈一步距离稍大的步子,我都会像踩着毫无支撑的棉花垫子一样瘫软倒地。
一些队友因为体力不支干脆把屁股坐在雪地里,像滑滑梯一样“屁降”。所过之处,冰雪路面光滑无比。这样虽然省力了,却会使后面的队友行走更加困难。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大,坚持用靴后跟的冰爪齿,一步一个脚印砸着雪地向下移动。一来觉得这才像一个真正的登山者,二来可以给我后面的队员留下一条可以正常行走的路,心里也不会留下愧疚。
撤往C3的路上,由于忘了打开氧气瓶阀门,行动变得迟缓,意识渐渐迷糊。我在雪地里坐了一个大屁蹲儿,拼命挣扎想站起来,却怎么也使不出力气,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直到有人拍我肩膀,是那达夏尔巴。我站起来努力地走了几十米远,不小心又是一个大屁蹲儿,坐在雪地上低下头又睡着了。如此一路摔,一路睡,一路被喊醒。 虽然从C1到大本营不到5公里,但是我们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冲顶,从8163米的绝命海拔下撤到此刻已经走了快16个小时,筋疲力尽,我已经进入半梦半醒的迷离,精神不再集中。在我再次跳过一个冰裂缝的时候跌倒滑落了。我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软绵绵地向前趴倒,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幸好我的夏尔巴警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卧倒把我拽住了。此刻,他也只能搭把手阻止我继续下滑,我的靴子被下面的冰裂缝卡住,凭他的力量无法把我拉出来。最后,集三位夏尔巴之力,才把我救出来。我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眼泪决堤而出。
不过經过一番惊吓,我再也不打瞌睡了,步子也变得轻盈了。很快就走完裂缝区,到达换鞋处,越过雪线变成了石头路。走完最后一个碎石横切,远远看见大本营灯火通明,归心似箭,我步伐快得竟然都听见了耳旁的风声—我们可以回家了。
珠峰 生命禁区的尸体路标
2017年5月21日,我在视频里对着镜头说:“经过47天的艰苦跋涉,终于住上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五星级山景房”,指了指我身后的珠峰C3营地(8300米)。在这里短暂休息的时候,碰到世界著名的越野跑大咖K天王,因为高反导致的肠胃不适,他一路四肢爬行经过我们的营地,稍作休息又继续往顶峰爬去了。
登顶的过程没有太多波折,只是路线上堵车的很多人,主要是外国人,明显他们平时不怎么锻炼,也不学习攀岩技术,在岩壁上乱蹬乱踢,火星四溅,毫无进展。他们踢落的一块冰雪石头混合物砸在我裸露的眼球上,钻心的疼痛立刻让我快要晕厥过去。
我们平稳地越过了第一台阶,下一个是第二台阶,也就是中国梯所在的地方,它位于珠峰北侧海拔8680~8700米之间,下去就是中绒布冰川,是一段近乎垂直、暴露感很强的4米宽的峭壁,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也是登顶过程中最难的一道鬼门关。珠峰北坡路线首登之前,英国人曾经花了17年时间,也没能攀上第二台阶,直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用搭人梯的方式首次攻克这个难关。
第二台阶离我们距离较远,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窄窄的横切,所谓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放半只脚,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听说有个夏尔巴,只是因为脚扭伤,就永远留在了第二台阶。其实在珠峰8300米以上,至今躺着无数具尸体。这也是我登山不戴眼镜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我认为他们还活着。
每一具尸体的前世,都如同我的此时,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追寻着,坚持着,但无论愿意与否,随时随地都会面对死亡。而我,只想在这高高的山上,孤独地行走,参透生死。
到第三台阶了,顶峰的轮廓清晰地显现,看看手表,才4点40分。再抬头仰望满天繁星,一弯黄色的下弦月在天空挂着,像街上路灯一样明亮。天空越来越暗,可能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相比第二台阶来说,第三台阶就太轻松了,只需要预防落石砸中和滚石。凌晨5点半,我已经到了海拔8780米,这是一段背风的岩石,爬上岩石转过弯就是珠峰顶峰了。一步两步三步……我数着这段最庄重的步伐,在微微泛白的夜空下,站在了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
挂好安全保护后,我转向北方,面向中国,遥望此生最远的天际,曙光像一线细长的金黄色镶边,镶在滚滚云海与深蓝天空的边缘。在峰顶拍照录像、做祈祷仪式、和熟人互相祝贺拥抱,待了一个小时才下撤。
下撤对我来说,是一个最享受的过程。阳光照耀下的空气稀薄地带,风景实在是太迷人,我掏出相机拍照,这时总感觉左边有人用镜子的反光晃我。我不由得猛回头一看,一具身材壮硕的穿着连体服的尸体趴在我左下方的石头上。看衣服的新旧颜色和某些部位凹陷的形状,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他的右手腕上一只明晃晃的劳力士大金表,是我认为的反光的镜子。
我的脑海里猛地冒出一个念头:赶紧帮他念往生咒超度!
也从这个时刻开始,一直到下第二台阶、第一台阶,我发现路绳下方有着成堆的山难遗体。我这一路都在为他们诵经。在平时,这些宗教祈祷仪式离我很遥远,而在这个生命的禁区里,这些超越人力的神,是我唯一能依靠的力量。
因为路况特殊,至今没人能够把尸体运下山去,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有的已经变成了骷髅,据说散落在8300米以上的遗体有280多具,每当路过成片的尸体时我就格外小心,他们在提醒我:巅峰之路,真的很危险。
地球上只有14座8000米雪峰,那是探险者的最高殿堂。地球上的人分两种:活着的,死去的。活着的人总在拼命地证明自己活着,在每一种生活里分秒必争地证明活着的意义。总是不满足现状,直到站在世界的顶端,踏进探险者的殿堂。而我,就是想做一个活着的人。
人生路漫漫,雪山来相伴。一边在生活的苦难里挣扎,一边用14座礼物犒劳自己前行,这就是我的14座目标。下一站:K2,两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