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高山殿堂那木错的8000米巅峰体验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攀登8000米,我总是听信他人之言:很简单,比7000米简单。但是实际情况是,每次攀登8000米都像是从地狱逃回来一样,惊魂未定地对自己说:我又赚到了一条命!我喜欢8000米的高度,喜欢站在云端看世界的大起大落,喜欢为了接近顶峰而付出的那种努力,喜欢山高人为峰的豪迈。只是不太喜欢攀登路上的险和远。但人生就是如此,苦难重重。只不过,攀登终究是给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马纳斯鲁 第一座8000米极致体验
  2016年9月28日,从C3到C4的路比前一天更陡,角度大得有些不可思议。万仞冰壁如同刀削过一般立在天地之间,而我们,今天就要翻过这道冰壁,达到目前目力所不及的天际。
  整个马纳斯鲁登山季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登山队,大约100多人在同一条路上,每段绳距间,至少挤着20~30人,每个人都依赖这根细细的绳子保护自己。稍微平缓的路段,修路夏尔巴用尼龙绳做路绳,险要路段就用动力绳。每次上升器换到动力绳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紧张起来。
  我被挤在排成长龙的队伍里,进退不能。每一步都是痛苦的,寒冷和危险无时不在。手搭着的那根绳子,偶尔会传来一次剧烈的震动,不用回头都知道有人滑倒了;有时候绳子会长时间不停地颤抖,也许有人尿急了。在这里解决三急需要在众目睽睽下扣着安全带进行,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冰壁万劫不复。在这无比敏感的当下,引起了我的各种不适。
  前进的速度异常缓慢。脚下、头上都是万丈冰壁,我们在冰壁的细微褶皱里面穿行。一根根路绳就是连接我们与未来的生命线。由于察觉自己身体有恙,我命令自己无论如何要抓紧时间到达C4。此时的队伍人丁稀少,但是山风正旺,那似乎能撼动山河的飓风,夹杂着雪粒子劈头盖脸地袭来。渐渐接近C4,这是一段略为平缓的上升。又开始向右,迎着阳光,大风依然在身后猛烈地吹,狂风卷着飞舞的积雪,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后背。我死死地拽着路绳,弓着腰奋力前进。
  C4营地坐落在马纳斯鲁海拔7400米山体唯一露出土地和石头的鞍部,也正处于飓风的中心。队员们到了营地就被各自的夏尔巴请进帐篷避风喝茶,狂风啪嗒啪嗒继续撕扯着我们的帐篷,像一个愤怒的巨人想将这些外来的异类连根拔起。夏尔巴坐在帐篷门口一边烧水一边念着“嗡嘛呢叭咪”。
  冲顶前夕,我的那达夏尔巴病倒了。我找药给他,给他吸氧。一边担心那达病情没有好转,明天只能靠自己冲顶,一边开始整理装备,穿上加厚的羊毛袜,不停地吃任何能吃的东西。
  醒来时那达已经在烧水了,看来已经好转。帐篷外面人声鼎沸,大家摩拳擦掌,兴奋异常。趁着没穿装备,准备出去先解决一下个人问题。穿着内靴踏出帐篷的一刹那,还没站直腰,就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一下子冻得浑身发麻,一呼吸鼻毛因为遇冷结冰都变成刺了,一根根坚挺无比,扎得鼻孔疼。什么天大的问题也不想解决了,嗖地缩回帐篷,迫不及待地戴上氧气面罩。
  接近凌晨3点,准备向马纳斯鲁峰发起冲顶。队伍在远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长龙,蜿蜒在营地与天空之间。晴朗的天空繁星点点,像一顶巨大的镶满钻石的天幕,笼罩在雪山之上。除了脚踩雪地发出的咔擦咔擦声和装备发出的叮当叮当碰撞声,营地安静极了。我竟然忘了自己身处海拔7400 米,一抬腿便跑起来,才5步,氧气面罩的硅胶就被我猛地吸变形了,堵住了两个鼻孔,差点窒息晕倒。“slowly!slowly!” 我默念着夏尔巴们的口头禅,慢慢地向前挪动脚步。
  我平常登山的习惯是像跑马拉松一样匀速前进,步伐节奏根据呼吸来调节,调整到微微喘但不影响说话的程度。除非喝水或者用路餐,否则步伐绝不停止。穿衣服的经验也类似,出发前身体保持微微凉,走起来刚刚暖和而不会出汗。
  接着,迎来了登顶路上的第一个“下马威”—销魂坡。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速度,尽量呼吸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我计划一直保持这样持续稳定的体力,安全优雅地登顶,再安全优雅地撤回大本营。
  上了“下马威”之后,有一段漫长的缓坡,呼吸慢慢顺畅起来。我边走边环顾四周,缥缈的感觉像是月球漫步。海拔已经8100 米了,我不停步地向前冲,夏尔巴跟在我身后。山路的右边是看不到底的悬崖,白云的下面,能看见很远很远的山丘和平原。
  马纳斯鲁峰的顶峰到了。那达夏尔巴拉着我来到两个顶点之间的凹形鞍部,他像变戏法似地从胸前掏出一条长长的五彩经幡抛向天空。仿佛我的身體游离在海拔8163米的高空,摘下氧气面罩、配合冻得僵硬的脸傻笑着拍照记录。我急切地想离开山顶,不想再停留一秒钟。趁还剩下一缕灵魂,我重新戴上氧气面罩和雪镜,整理好背包,拉着那达夏尔巴开始下撤。
  平时登山或越野跑,我最喜欢的就是下撤和跑下坡路,只需把握平衡速降,根本不需要什么力量。而今天,这一套经验明显吃不开。也许是在山顶无氧状态下停留的时间太长了,我怀疑身体的百分之八九十其实已经死了。除了头顶还有一点知觉,整个躯体都是麻木沉重的。仅凭意志操控自己的身躯,连迈一步距离稍大的步子,我都会像踩着毫无支撑的棉花垫子一样瘫软倒地。
  一些队友因为体力不支干脆把屁股坐在雪地里,像滑滑梯一样“屁降”。所过之处,冰雪路面光滑无比。这样虽然省力了,却会使后面的队友行走更加困难。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大,坚持用靴后跟的冰爪齿,一步一个脚印砸着雪地向下移动。一来觉得这才像一个真正的登山者,二来可以给我后面的队员留下一条可以正常行走的路,心里也不会留下愧疚。
  撤往C3的路上,由于忘了打开氧气瓶阀门,行动变得迟缓,意识渐渐迷糊。我在雪地里坐了一个大屁蹲儿,拼命挣扎想站起来,却怎么也使不出力气,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直到有人拍我肩膀,是那达夏尔巴。我站起来努力地走了几十米远,不小心又是一个大屁蹲儿,坐在雪地上低下头又睡着了。如此一路摔,一路睡,一路被喊醒。   虽然从C1到大本营不到5公里,但是我们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冲顶,从8163米的绝命海拔下撤到此刻已经走了快16个小时,筋疲力尽,我已经进入半梦半醒的迷离,精神不再集中。在我再次跳过一个冰裂缝的时候跌倒滑落了。我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软绵绵地向前趴倒,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幸好我的夏尔巴警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卧倒把我拽住了。此刻,他也只能搭把手阻止我继续下滑,我的靴子被下面的冰裂缝卡住,凭他的力量无法把我拉出来。最后,集三位夏尔巴之力,才把我救出来。我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眼泪决堤而出。
  不过經过一番惊吓,我再也不打瞌睡了,步子也变得轻盈了。很快就走完裂缝区,到达换鞋处,越过雪线变成了石头路。走完最后一个碎石横切,远远看见大本营灯火通明,归心似箭,我步伐快得竟然都听见了耳旁的风声—我们可以回家了。
  珠峰 生命禁区的尸体路标
  2017年5月21日,我在视频里对着镜头说:“经过47天的艰苦跋涉,终于住上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五星级山景房”,指了指我身后的珠峰C3营地(8300米)。在这里短暂休息的时候,碰到世界著名的越野跑大咖K天王,因为高反导致的肠胃不适,他一路四肢爬行经过我们的营地,稍作休息又继续往顶峰爬去了。
  登顶的过程没有太多波折,只是路线上堵车的很多人,主要是外国人,明显他们平时不怎么锻炼,也不学习攀岩技术,在岩壁上乱蹬乱踢,火星四溅,毫无进展。他们踢落的一块冰雪石头混合物砸在我裸露的眼球上,钻心的疼痛立刻让我快要晕厥过去。
  我们平稳地越过了第一台阶,下一个是第二台阶,也就是中国梯所在的地方,它位于珠峰北侧海拔8680~8700米之间,下去就是中绒布冰川,是一段近乎垂直、暴露感很强的4米宽的峭壁,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也是登顶过程中最难的一道鬼门关。珠峰北坡路线首登之前,英国人曾经花了17年时间,也没能攀上第二台阶,直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用搭人梯的方式首次攻克这个难关。
  第二台阶离我们距离较远,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窄窄的横切,所谓的路,最窄的地方只能放半只脚,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听说有个夏尔巴,只是因为脚扭伤,就永远留在了第二台阶。其实在珠峰8300米以上,至今躺着无数具尸体。这也是我登山不戴眼镜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我认为他们还活着。
  每一具尸体的前世,都如同我的此时,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追寻着,坚持着,但无论愿意与否,随时随地都会面对死亡。而我,只想在这高高的山上,孤独地行走,参透生死。
  到第三台阶了,顶峰的轮廓清晰地显现,看看手表,才4点40分。再抬头仰望满天繁星,一弯黄色的下弦月在天空挂着,像街上路灯一样明亮。天空越来越暗,可能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相比第二台阶来说,第三台阶就太轻松了,只需要预防落石砸中和滚石。凌晨5点半,我已经到了海拔8780米,这是一段背风的岩石,爬上岩石转过弯就是珠峰顶峰了。一步两步三步……我数着这段最庄重的步伐,在微微泛白的夜空下,站在了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
  挂好安全保护后,我转向北方,面向中国,遥望此生最远的天际,曙光像一线细长的金黄色镶边,镶在滚滚云海与深蓝天空的边缘。在峰顶拍照录像、做祈祷仪式、和熟人互相祝贺拥抱,待了一个小时才下撤。
  下撤对我来说,是一个最享受的过程。阳光照耀下的空气稀薄地带,风景实在是太迷人,我掏出相机拍照,这时总感觉左边有人用镜子的反光晃我。我不由得猛回头一看,一具身材壮硕的穿着连体服的尸体趴在我左下方的石头上。看衣服的新旧颜色和某些部位凹陷的形状,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他的右手腕上一只明晃晃的劳力士大金表,是我认为的反光的镜子。
  我的脑海里猛地冒出一个念头:赶紧帮他念往生咒超度!
  也从这个时刻开始,一直到下第二台阶、第一台阶,我发现路绳下方有着成堆的山难遗体。我这一路都在为他们诵经。在平时,这些宗教祈祷仪式离我很遥远,而在这个生命的禁区里,这些超越人力的神,是我唯一能依靠的力量。
  因为路况特殊,至今没人能够把尸体运下山去,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有的已经变成了骷髅,据说散落在8300米以上的遗体有280多具,每当路过成片的尸体时我就格外小心,他们在提醒我:巅峰之路,真的很危险。
  地球上只有14座8000米雪峰,那是探险者的最高殿堂。地球上的人分两种:活着的,死去的。活着的人总在拼命地证明自己活着,在每一种生活里分秒必争地证明活着的意义。总是不满足现状,直到站在世界的顶端,踏进探险者的殿堂。而我,就是想做一个活着的人。
  人生路漫漫,雪山来相伴。一边在生活的苦难里挣扎,一边用14座礼物犒劳自己前行,这就是我的14座目标。下一站:K2,两年内完成。
其他文献
Trade between mal’llland China and Taiwan saw a sharp increase.应译成: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有了急剧的增长。但有人将其译为“大陆中国和台湾之间的贸易有了很大的增长。”这样译有点儿涉及到一个原则问题,即“大陆中国”的提法,因为这样说会给人一个错误的联想,好像还有另外一个(大陆之外的)“岛屿中国”,这不是助长了“两个中国”的论调吗?
俯瞰昂赛乡巴艾涌。摄影/ 舒欣昂赛乡采若神山。摄影/ 舒欣  三江源国家公园预计将于2020年底正式设立,届时将会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 个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县,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免让人联想到美国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大峡谷国
對越野跑真正的玩家来说,经久耐用品与消耗品都必不可少。  值得推荐的经久耐用品是OUTDO 高特眼镜,国产品牌高特推出了NXT 变色镜片且支持定制近视度数,对于近视的玩家来说格外友好,并且变色范围覆盖之广,从高海拔天空跑到日常训练的玩家所需都可满足,可谓一镜通用。与法国Julbo 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售价低廉,以及定制到手时间周期短。  而越野跑杖,毫无疑问是消耗品。如今Z 字杖成为了越野跑主流用杖
点赞Q
5月15日,2017“引擎鳥”中国福建·将乐国际越野挑战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宾馆举行,并发布本次越野挑战赛将于2017年7月16日开跑。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国际田联运动研究中心主任孙南、王林教授、将乐县人民政府县长温毅、副县长肖玉琴、副县长廖荣才、将乐县文体广电出版局黄敏副局长、橙光线赛事管理专家石春健老师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现场签署了将乐县人民政府与深圳深度体验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签
The bed we loved in was a spinning world  of forests, castles, torchlight, clifftops, seas  where we would dive for pearls. My lover’s words  were shooting stars which fell to earth as kisses  on thes
与内心对话并不意指人格与精神的分崩离析,而是代表着行动与回应、起因与结果的中间过程。  任何一项耐力运动,都是与内心对话的过程,一段充斥着专注与迷茫、隐忍与坚强、肯定与否定、焦虑与激荡、沮丧与辉煌……等一系列犹在眼前的过程。也正是耐力,赋予了感官如此丰富的层次。它是一道曲线,只属于每个个体的曲线,它独一无二。  铁人三项尤其如此。  当游泳、骑行与跑步结合在一起,并不仅仅代表着项目的叠加,还意味着
就像是充满未知的旅程一样,越野这种炫酷的户外活动更是平添了一股硬汉和刺激的味道。來自法国的CLVII腕表绝对是越野人那种对辽阔生命的向往和张狂的内心最直接的表达。CLVII代表一种力量、信仰、重生及不拘一格、随性自由的轻奢手表,寓意每分每秒,始终快乐,鼓励大家要活得精彩不枉此生。该款机械表集钟表及珠宝于一身,尽显品牌制表及珠宝造诣与天马行空的创意。CLVII腕表机芯选用有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的全自动
提名NOMINATION  《探险途上的情书》  作者:徐仁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提名理由  徐仁修,探险家、生态摄影师、自然文学作家,纵情荒野40余年,《探险途上的情书》是其精心锤炼的经典之作。它既是描绘异国原始自然风光的旅行笔记,也是记述与自然为伍的人们平凡生活和美丽心灵的风俗志;既是险象环生的山野莽林探险集,也是饱经忧患的传奇人物的沧桑回忆录。本书在为读者打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唤起对生态
民宿:西行驿站,原为唐宋茶马古道—滇藏道的官办驿站,古管会认证纳西族重点保护民居,保存了特色木质瓦屋结构与住客最爱的观景玻璃天台及观雪山玻璃房。  位置: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老板:来自台湾的Vita  亮点:客栈位于束河古镇内,古镇距今已有1000年左右历史,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