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综合素质,对此逐渐加大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教育事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对各科教学的要求也明显提高,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因此,高中物理必须肩负起自身教学的义务,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主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将结合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越性进行阐述,并提出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81-02
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而言,绝大部分都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长此以往,不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对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是当前各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将重点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帮助。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所带来的优越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概念、公式、原理等基础的知识内容这么简单了,还需要学生拥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内容的本领。然而,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和原理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和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单是理解这些内容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更别说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能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探究性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和解题思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通过质疑,并结合具体的疑问去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这么一个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带着疑问去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体會和感悟,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高中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探究性的科目,所以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教师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有促进效果。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探究性学习模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根据知识点、学生学习特征、学年段的不同采用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并非固定和一成不变的,它能够体现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例如,教师在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时,既可以围绕某一个单元的内容设计固定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的某一个环节中,即探究性学习模式不局限于对局部内容的探究,它还可以是对某个过程的探究。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教学过程不再单一、枯燥,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必须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师视为教学活动的客体,让教师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其产生影响和干扰,从而落实真正的自主学习过程。例如,学生在验证某一物理原理的正确性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得到相应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确保学生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产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操作错误时,及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就高中生而言,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过于抽象和复杂。而大部分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从感性思维逐渐上升到理性思维这个层面,过于抽象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所以要想保证探究性学习模式顺利开展,就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对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具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从而打消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投掷铅球、踢足球等运动的视频以及小船渡河的图片,并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如何才能将铅球投掷得更远?怎样才能将足球准确地射入球门之中?怎样渡河的距离最短?通过以上三个视频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原本抽象的物理问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引入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出示相应的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该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前预热,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将注意力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提升。 (二)巧妙运用课堂提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虽然提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掌握全局的能力。如果教师直接放任学生不管,就很难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课堂提问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弹力”时,首先,教师可以拿出三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和橡皮泥,并提出问题:有些物体能够在撤销外力的情况下恢复原状,而有些不可以,请问给以上三种物体施加一个力之后,是否都会发生形变,在撤销力之后,是否能够恢复原状呢?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投入探究学习的状态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探究问题:第一,物体产生弹力的条件有哪些?第二,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让學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探究,快速得到结论。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地落实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探究任务的分层,确保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任何一个学年段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接受和领略知识的快慢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统一教学,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完成一样的作业,这使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强烈的挫败心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却因为教师设计的任务太简单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出具有梯度和层次性的探究任务,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这一节内容教学为例。一方面,教师将教学目标设为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学习时间和时刻相关的概念,要能准确地区分它们的区别;第二,学会用坐标来表示位置和位移;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用正确的物理知识看待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梯度的实例探究学习任务:第一,上午9点到9点45分是上午的第二堂课;现在是北京时间16点,上述例子中的时间是指时间还是时刻?第二,通过对汽车时刻表的分析,总结出汽车运动的实际情况。第一个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时间和时刻概念的理解,对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不是那么困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今后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第二个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还要能够看懂位移和位置之间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助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利用分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体现出物理教学的效率,还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 超.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4.
[2]朱明喜.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34.
[3]孙建军.刍议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EB/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2).
作者简介:孙 婷(1988— ),女,江苏江都人,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81-02
就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而言,绝大部分都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长此以往,不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对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是当前各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将重点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帮助。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所带来的优越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概念、公式、原理等基础的知识内容这么简单了,还需要学生拥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内容的本领。然而,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和原理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和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单是理解这些内容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更别说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还能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探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探究性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和解题思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通过质疑,并结合具体的疑问去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这么一个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带着疑问去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入的体會和感悟,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再加上高中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探究性的科目,所以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教师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有促进效果。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探究性学习模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根据知识点、学生学习特征、学年段的不同采用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并非固定和一成不变的,它能够体现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例如,教师在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时,既可以围绕某一个单元的内容设计固定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的某一个环节中,即探究性学习模式不局限于对局部内容的探究,它还可以是对某个过程的探究。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教学过程不再单一、枯燥,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必须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师视为教学活动的客体,让教师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其产生影响和干扰,从而落实真正的自主学习过程。例如,学生在验证某一物理原理的正确性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得到相应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确保学生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产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操作错误时,及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就高中生而言,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过于抽象和复杂。而大部分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从感性思维逐渐上升到理性思维这个层面,过于抽象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所以要想保证探究性学习模式顺利开展,就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对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具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从而打消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投掷铅球、踢足球等运动的视频以及小船渡河的图片,并提出相应的物理问题:如何才能将铅球投掷得更远?怎样才能将足球准确地射入球门之中?怎样渡河的距离最短?通过以上三个视频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原本抽象的物理问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引入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出示相应的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该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前预热,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将注意力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提升。 (二)巧妙运用课堂提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虽然提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掌握全局的能力。如果教师直接放任学生不管,就很难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课堂提问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重力与弹力”时,首先,教师可以拿出三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和橡皮泥,并提出问题:有些物体能够在撤销外力的情况下恢复原状,而有些不可以,请问给以上三种物体施加一个力之后,是否都会发生形变,在撤销力之后,是否能够恢复原状呢?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投入探究学习的状态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探究问题:第一,物体产生弹力的条件有哪些?第二,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让學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探究,快速得到结论。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效地落实了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探究任务的分层,确保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任何一个学年段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他们接受和领略知识的快慢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统一教学,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完成一样的作业,这使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强烈的挫败心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却因为教师设计的任务太简单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出具有梯度和层次性的探究任务,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 位移”这一节内容教学为例。一方面,教师将教学目标设为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学习时间和时刻相关的概念,要能准确地区分它们的区别;第二,学会用坐标来表示位置和位移;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用正确的物理知识看待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梯度的实例探究学习任务:第一,上午9点到9点45分是上午的第二堂课;现在是北京时间16点,上述例子中的时间是指时间还是时刻?第二,通过对汽车时刻表的分析,总结出汽车运动的实际情况。第一个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时间和时刻概念的理解,对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不是那么困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今后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第二个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还要能够看懂位移和位置之间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助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利用分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体现出物理教学的效率,还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 超.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4.
[2]朱明喜.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34.
[3]孙建军.刍议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EB/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2).
作者简介:孙 婷(1988— ),女,江苏江都人,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