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系统性的学科,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很难激起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职高生学习的激情,知识断层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处于不会且不爱学,不爱学更加不会的恶性循环中。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将抽象深奥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与感性材料中,化静为动,化无为有,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语言描述概念,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处于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状态,这样的学习方式不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知,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之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概念。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深入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表面的记忆层次,而是真正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后继学习的展开,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首先为学生形象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椭圆:鸡蛋和橄榄球,水杯倾斜时水面所形成的平面图,天体运行轨道等等,这些素材的选取很具代表性,更能带给学生形象的感知,使学生从实物到平面真切地感知椭圆的形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画椭圆,学生都能够画出椭圆,但形状大小不一。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椭圆的形状与哪些常量有关呢?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动态效果,向学生形象而動态地演示,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将一段绳子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动态演示绳子的长度大于与等于定点距离所形成的轨迹。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当绳子的长度大于两定点的距离时所形成的是椭圆,绳子的长度等于两定点的距离时所形成的是圆形。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从而顺利地总结出椭圆的定义。
二、运用多媒体化解立体几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感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与核心。而高中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空间立体感不强,而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在黑板上画图,尽管也采用了模型,但这并不能很好地突破难点,这是传统立体几何所存在的最大的瓶颈问题。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与动态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来展现立体几何图形,并不是直接地展现结果,而将其过程动态立体地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与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透彻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更好地展开立体几何的学习。
(一)关于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的求解
最值问题的求解一直是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将立体几何转化为平面几何,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实现由立体几何到平面几何的转化,这样更容易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找准切入点。如求解一个三棱锥其中一点绕锥体一周的最短距离。拿到题目后,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来解题。此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立体几何转化成平面几何,这样学生便可以认识到两点间线段最短,从而找准突破口,由此学会解这一类题目的方法。
(二)关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
几何体分为规则几何与不规则几何体,对于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们一般采用割补法来进行求解。但是以往在黑板上的画法与讲解并不能将其过程形象展现出来,学生往往是似懂非懂,并不能举一反三,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采用多媒体可以将割与补的过程动态立体地再现出来,从而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规则几何体,从而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由会一道题过渡到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与空间想象能力,这正是学好立体几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与能力。
总之,多媒体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可以全新的角度来动态直观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现知识与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大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责编 高伟)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概念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语言描述概念,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处于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状态,这样的学习方式不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知,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之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概念。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深入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表面的记忆层次,而是真正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后继学习的展开,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椭圆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优势,首先为学生形象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椭圆:鸡蛋和橄榄球,水杯倾斜时水面所形成的平面图,天体运行轨道等等,这些素材的选取很具代表性,更能带给学生形象的感知,使学生从实物到平面真切地感知椭圆的形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画椭圆,学生都能够画出椭圆,但形状大小不一。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椭圆的形状与哪些常量有关呢?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动态效果,向学生形象而動态地演示,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将一段绳子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动态演示绳子的长度大于与等于定点距离所形成的轨迹。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当绳子的长度大于两定点的距离时所形成的是椭圆,绳子的长度等于两定点的距离时所形成的是圆形。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从而顺利地总结出椭圆的定义。
二、运用多媒体化解立体几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感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与核心。而高中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空间立体感不强,而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在黑板上画图,尽管也采用了模型,但这并不能很好地突破难点,这是传统立体几何所存在的最大的瓶颈问题。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与动态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来展现立体几何图形,并不是直接地展现结果,而将其过程动态立体地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与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透彻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更好地展开立体几何的学习。
(一)关于立体几何中最值问题的求解
最值问题的求解一直是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将立体几何转化为平面几何,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实现由立体几何到平面几何的转化,这样更容易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找准切入点。如求解一个三棱锥其中一点绕锥体一周的最短距离。拿到题目后,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来解题。此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立体几何转化成平面几何,这样学生便可以认识到两点间线段最短,从而找准突破口,由此学会解这一类题目的方法。
(二)关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
几何体分为规则几何与不规则几何体,对于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我们一般采用割补法来进行求解。但是以往在黑板上的画法与讲解并不能将其过程形象展现出来,学生往往是似懂非懂,并不能举一反三,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采用多媒体可以将割与补的过程动态立体地再现出来,从而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规则几何体,从而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由会一道题过渡到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与空间想象能力,这正是学好立体几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与能力。
总之,多媒体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可以全新的角度来动态直观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现知识与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大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