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科学的情境创设,可以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知识回归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带来帮助。然而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出现了许多让人忧虑的问题,导致情境创设事与愿违,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加以关注。
一、数学情境创设几种常见的误区
1.缺乏准确性。创设新的情景是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图式或背景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有些情境创设却是牵强附会。笔者曾观摩课题为《角》的数学公开课,执教者这样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会做广播操吗?生:会。师:你们认为哪一节不容易做整齐?生:跳跃运动。师:我把这节动作跳给大家看看。(师做动作)师:在这一节操中有大家熟悉的数学图形吗?学生莫名其妙。最后教师只好边做动作边解释哪个部位象角,但事实上“角”的形状并不明显,使学生对“角”的概念产生了模糊认识,这样的教学显然不科学。
2.缺乏科学性。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不切实际,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分母有理化》一课,为了凸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分母有理化的环节上,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小刚身高为1.65米,小红身高是小刚身高的倒数,请问小红有多高?学生马上质疑老师:老师,小刚身高是怎么量出来的?这种为情境而情境的做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帮助。如果没有合适的情景,开门见山不失为较好的引入方式。
3.缺乏明确性。情境创设未能开门见山突出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直线》一节内容时,为了引出课题,教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毛线,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毛线。”师:“同学们再仔细看看?”生:“红色的毛线。”“弯曲的毛线。”“羊毛线。”……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切入正题:“我把它拉直后,它象不象一条直线”?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
4.缺乏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被普遍采用,多媒体情境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应用不当,也会削弱情境创设效果。如在某节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在一只透明的空玻璃杯中放了一枚硬币,从它的侧面能看到这枚硬币。如果向杯中注水,猜一猜这时从杯子的侧面还能看到这枚硬币吗?学生有的猜不能看到,有的猜还能看到。这时教师用多媒体电脑演示了这一过程,结果是看不到这枚硬币。如果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会使数学知识的获得更加自然,可惜的是,教师将结论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质疑和探究机会。
创设情境不当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至于影响整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过多的无关信息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二、走出情境创设误区的几点思考
1.情境创设要把握规律性和主体性。从表面看情境创设误区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而实质是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至情境創设在实践上出现偏离。因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能力素质,尤其是要加强新课改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不断总结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法。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学生身心特点,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采用辅助性方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决不能由老师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
2.情境创设要具有问题性和学科性。数学教学要不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质疑、批判和探究的意识,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趋动教学。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教授指出,“情境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是挖掘学科自身魅力的内在要求。
3.情境创设要体现真实性和发展性。创设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同时要注意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创设问题生成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情境创设要突出目的性和关联性。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载体,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教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体现它的数学属性,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领悟情境与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一、数学情境创设几种常见的误区
1.缺乏准确性。创设新的情景是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图式或背景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有些情境创设却是牵强附会。笔者曾观摩课题为《角》的数学公开课,执教者这样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会做广播操吗?生:会。师:你们认为哪一节不容易做整齐?生:跳跃运动。师:我把这节动作跳给大家看看。(师做动作)师:在这一节操中有大家熟悉的数学图形吗?学生莫名其妙。最后教师只好边做动作边解释哪个部位象角,但事实上“角”的形状并不明显,使学生对“角”的概念产生了模糊认识,这样的教学显然不科学。
2.缺乏科学性。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不切实际,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分母有理化》一课,为了凸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如何导出分母有理化的环节上,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小刚身高为1.65米,小红身高是小刚身高的倒数,请问小红有多高?学生马上质疑老师:老师,小刚身高是怎么量出来的?这种为情境而情境的做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帮助。如果没有合适的情景,开门见山不失为较好的引入方式。
3.缺乏明确性。情境创设未能开门见山突出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直线》一节内容时,为了引出课题,教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毛线,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毛线。”师:“同学们再仔细看看?”生:“红色的毛线。”“弯曲的毛线。”“羊毛线。”……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切入正题:“我把它拉直后,它象不象一条直线”?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
4.缺乏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被普遍采用,多媒体情境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应用不当,也会削弱情境创设效果。如在某节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在一只透明的空玻璃杯中放了一枚硬币,从它的侧面能看到这枚硬币。如果向杯中注水,猜一猜这时从杯子的侧面还能看到这枚硬币吗?学生有的猜不能看到,有的猜还能看到。这时教师用多媒体电脑演示了这一过程,结果是看不到这枚硬币。如果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会使数学知识的获得更加自然,可惜的是,教师将结论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质疑和探究机会。
创设情境不当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至于影响整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过多的无关信息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二、走出情境创设误区的几点思考
1.情境创设要把握规律性和主体性。从表面看情境创设误区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而实质是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至情境創设在实践上出现偏离。因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能力素质,尤其是要加强新课改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多研讨、多实践、多反思,不断总结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法。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学生身心特点,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采用辅助性方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决不能由老师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
2.情境创设要具有问题性和学科性。数学教学要不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质疑、批判和探究的意识,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趋动教学。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教授指出,“情境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是挖掘学科自身魅力的内在要求。
3.情境创设要体现真实性和发展性。创设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同时要注意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创设问题生成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情境创设要突出目的性和关联性。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载体,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教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体现它的数学属性,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领悟情境与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