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游戏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幼喜爱的游戏,它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因此更便于幼儿接受。也更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丰富知识,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适时地改编、利用一些民间游戏,将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跳房子、占四角、“锤子、剪刀、布”、背人、跳绳等,一般都是以语言,体育等方面游戏为主,那么,如何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激活幼儿思维,使民间游戏支持幼儿园数学教育?我们应在保持其特有风格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与创新。
一、重定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幼儿在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学中有得,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有许多民间游戏本身就和数学有所联系,如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游戏能帮助幼儿确定数学概念。不少幼儿会数数,但往往是背书式或机械式,他们并不理解数的真正含义。而如果在玩跳绳时,老师先提醒幼儿:“请小朋友一边跳绳,一边数一数自己跳了多少个?”则能使他们把抽象的数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幼儿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和形成数的概念。
又如游戏“看谁出得多”,游戏双方手里都拿着一定数量的小石子,比赛时两只手同时出,看谁出得快,看谁出得多。幼儿玩游戏之前教师可以稍微拓展一下游戏规则:“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应该比一比你和对面的小朋友谁出得多,谁出得少?并且说给小伙伴听。”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改编形式——因地制宜地调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学习需求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局限性。《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和材料投放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改编与创新。
在游戏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把民间游戏中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跳房子”是个体育游戏,游戏时就可以和数学游戏和语言游戏相结合,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数字1-10,幼儿可以先跳单数格,并且边跳边念:“1、3、5、7、9,我和单数作朋友”,再跳双数格并念“2、4、6、8、10,找到双数真有趣”。在跳、说、想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1-10以内的单、双数”,数学活动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在游戏材料投放的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投放一些现时幼儿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玩游戏“占四角”时,可以把四个角内画上图形标记,幼儿分别选择四种不同的图形头饰戴在头上进行抢占,练习分类。
三、改编内容——触类旁通地学习
在改编民间游戏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拓展。如适合大班幼儿玩的“背人”游戏,两名幼儿背靠背,胳膊互相挽在一起,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背在背上,上面的人仰面朝天,下面的人问:“天上有什么?”上面的人说:“星星”,然后问:“地上有什么?”下面的人说:“石头”,两人轮流背。在学习了比较多少的知识后,我和孩子们把游戏双方的对话换成了数学问题如:“5比4多几?”“多1”“4比5少几?”“少1”……对游戏的内容进行了改编。
又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内容虽有情趣却略显单调,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我们是这样改编游戏的:全班幼儿站成几个横队,大家一起说儿歌,在说完最后一句话:“不许说话不许动”后,大家必须根据自己那队最前面三个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动作接龙。如第一个小朋友的动作是双手举起,第二个小朋友是坐在椅子上,第三个小朋友蹲下来,那么后面的小朋友动作依次是双手举起、坐在椅子上、蹲下来、双手举起、坐在椅子上、蹲下来……运用身体动作进行排序的训练。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把民间游戏在数学活动中好好利用起来,保留其场地、材料、玩法上的优势,在内容、形式上进行改编、创新,充分利用其闪光点,扬长避短,培养幼儿数学能力,使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的概念。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跳房子、占四角、“锤子、剪刀、布”、背人、跳绳等,一般都是以语言,体育等方面游戏为主,那么,如何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激活幼儿思维,使民间游戏支持幼儿园数学教育?我们应在保持其特有风格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与创新。
一、重定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幼儿在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学中有得,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有许多民间游戏本身就和数学有所联系,如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游戏能帮助幼儿确定数学概念。不少幼儿会数数,但往往是背书式或机械式,他们并不理解数的真正含义。而如果在玩跳绳时,老师先提醒幼儿:“请小朋友一边跳绳,一边数一数自己跳了多少个?”则能使他们把抽象的数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幼儿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和形成数的概念。
又如游戏“看谁出得多”,游戏双方手里都拿着一定数量的小石子,比赛时两只手同时出,看谁出得快,看谁出得多。幼儿玩游戏之前教师可以稍微拓展一下游戏规则:“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应该比一比你和对面的小朋友谁出得多,谁出得少?并且说给小伙伴听。”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改编形式——因地制宜地调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学习需求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局限性。《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和材料投放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改编与创新。
在游戏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把民间游戏中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跳房子”是个体育游戏,游戏时就可以和数学游戏和语言游戏相结合,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数字1-10,幼儿可以先跳单数格,并且边跳边念:“1、3、5、7、9,我和单数作朋友”,再跳双数格并念“2、4、6、8、10,找到双数真有趣”。在跳、说、想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1-10以内的单、双数”,数学活动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在游戏材料投放的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投放一些现时幼儿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玩游戏“占四角”时,可以把四个角内画上图形标记,幼儿分别选择四种不同的图形头饰戴在头上进行抢占,练习分类。
三、改编内容——触类旁通地学习
在改编民间游戏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拓展。如适合大班幼儿玩的“背人”游戏,两名幼儿背靠背,胳膊互相挽在一起,一个人把另一个人背在背上,上面的人仰面朝天,下面的人问:“天上有什么?”上面的人说:“星星”,然后问:“地上有什么?”下面的人说:“石头”,两人轮流背。在学习了比较多少的知识后,我和孩子们把游戏双方的对话换成了数学问题如:“5比4多几?”“多1”“4比5少几?”“少1”……对游戏的内容进行了改编。
又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内容虽有情趣却略显单调,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我们是这样改编游戏的:全班幼儿站成几个横队,大家一起说儿歌,在说完最后一句话:“不许说话不许动”后,大家必须根据自己那队最前面三个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动作接龙。如第一个小朋友的动作是双手举起,第二个小朋友是坐在椅子上,第三个小朋友蹲下来,那么后面的小朋友动作依次是双手举起、坐在椅子上、蹲下来、双手举起、坐在椅子上、蹲下来……运用身体动作进行排序的训练。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把民间游戏在数学活动中好好利用起来,保留其场地、材料、玩法上的优势,在内容、形式上进行改编、创新,充分利用其闪光点,扬长避短,培养幼儿数学能力,使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