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由此可见,科学课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机会往往会被“老师的权威”所代替,黑板上实验,老师笔下出结论,学生的参与弱化,导致探究目标形式化。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呢?我们认为按照以下五个步骤组织教学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提出问题,找准方向
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从问题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老师根据三维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相关材料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其次,根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如:湘教版五年级《听话的电磁铁》单元,在教学《制作电磁铁》时,老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电磁铁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有什么共同之处?猜想它们有什么不同。根据你们的猜想说说你心目中的电磁铁。又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电磁铁什么时候才会有磁力,磁力大小可以改变吗?若能,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之改变。再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极》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电磁铁也有磁极吗?若有,应怎样去探究电磁铁的哪一极是南极,哪一极是北极?在教学《生活中的电磁铁》时,老师则可以这样启发学生:电磁铁有哪些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电铃中也有电磁铁,你知道它是怎样工作的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中也有电磁铁?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渗透着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鉴别问题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第二步:收集资料,获取信息
这个过程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完成,分为收集相关信息或相关资料。根据已确定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形式,收集整理与自身研究的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这项工作很复杂,有些资料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才能解决,所以老师要督促和鼓励学生,培养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下册《微生物的功与过》一课时,要调查“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就需要走出课堂通过多种途径了解。
第三步:猜想假设,预设结果
面对问题,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在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假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猜想与假设,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出验证猜想假设的研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般不要干预或否定学生的假设,应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加求实的态度,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如:在教学《制作电磁铁》时,老师先提出问题:电磁铁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有什么共同之处?猜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都有磁性”“或许电磁铁只有在通电时才有磁性”等,老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
第四步:实验验证,生成结论
调控活动计划方案,引导学生个人或分小组亲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获取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安排好实验操作步骤,又要设计好记录表格,同时还要注意针对研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调整研究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教育很重要,要教给学生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否则计划会落空,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首先,要重视观察,发现现象。如,在做“电磁铁的磁极”实验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1)提出问题。电磁铁有磁极吗?磁极会怎样?(2)学生假设。让学生预测电磁铁有磁极,并思考应如何去证明电磁铁有磁极。(3)观察验证。教师在一通电的电磁铁旁边放上一指南针,分别用电磁铁的两端去靠近指南针。学生发现电磁铁的钉尖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钉冒则与它排斥。科学课中的实验很多,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要重视动手操作,探求真知。还是以“电磁铁的磁极”实验为例:(1)组织学生讨论,做这个实验,需要控制哪些相同的条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小组内怎样分工?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做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职责。(2)组织学生根据需要,亲手进行实验。(3)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第五步:交流反思,延伸拓展
在个人或小组对研究活动方案实施并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是通过动手实验得到验证,得出最终结果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同伴交流,共同分享。同时还要对活动进行评议,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谈谈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不足,还有什么想法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行为,并不断完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下一次的科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总之,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运用“五个环节”开展科学探究,一定要把握其实质,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刻意关注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模式,教学内容和学生才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都是必要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找准方向
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也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从问题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老师根据三维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相关材料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其次,根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如:湘教版五年级《听话的电磁铁》单元,在教学《制作电磁铁》时,老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电磁铁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有什么共同之处?猜想它们有什么不同。根据你们的猜想说说你心目中的电磁铁。又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电磁铁什么时候才会有磁力,磁力大小可以改变吗?若能,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之改变。再如,在教学《电磁铁的磁极》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电磁铁也有磁极吗?若有,应怎样去探究电磁铁的哪一极是南极,哪一极是北极?在教学《生活中的电磁铁》时,老师则可以这样启发学生:电磁铁有哪些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电铃中也有电磁铁,你知道它是怎样工作的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中也有电磁铁?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渗透着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鉴别问题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第二步:收集资料,获取信息
这个过程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完成,分为收集相关信息或相关资料。根据已确定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形式,收集整理与自身研究的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这项工作很复杂,有些资料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才能解决,所以老师要督促和鼓励学生,培养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下册《微生物的功与过》一课时,要调查“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就需要走出课堂通过多种途径了解。
第三步:猜想假设,预设结果
面对问题,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在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假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猜想与假设,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提出验证猜想假设的研究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般不要干预或否定学生的假设,应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加求实的态度,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如:在教学《制作电磁铁》时,老师先提出问题:电磁铁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有什么共同之处?猜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都有磁性”“或许电磁铁只有在通电时才有磁性”等,老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
第四步:实验验证,生成结论
调控活动计划方案,引导学生个人或分小组亲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获取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安排好实验操作步骤,又要设计好记录表格,同时还要注意针对研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调整研究活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教育很重要,要教给学生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否则计划会落空,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首先,要重视观察,发现现象。如,在做“电磁铁的磁极”实验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1)提出问题。电磁铁有磁极吗?磁极会怎样?(2)学生假设。让学生预测电磁铁有磁极,并思考应如何去证明电磁铁有磁极。(3)观察验证。教师在一通电的电磁铁旁边放上一指南针,分别用电磁铁的两端去靠近指南针。学生发现电磁铁的钉尖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钉冒则与它排斥。科学课中的实验很多,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要重视动手操作,探求真知。还是以“电磁铁的磁极”实验为例:(1)组织学生讨论,做这个实验,需要控制哪些相同的条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小组内怎样分工?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做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职责。(2)组织学生根据需要,亲手进行实验。(3)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第五步:交流反思,延伸拓展
在个人或小组对研究活动方案实施并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是通过动手实验得到验证,得出最终结果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同伴交流,共同分享。同时还要对活动进行评议,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谈谈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不足,还有什么想法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行为,并不断完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下一次的科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总之,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运用“五个环节”开展科学探究,一定要把握其实质,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能死搬硬套,刻意关注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明确,探究不是唯一的模式,教学内容和学生才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