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只有真正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 实验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整、控制教学,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和改进,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则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要注意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的知识结构。
二、建构高效的教学结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的,一个有活力的、高效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人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或照搬某一种模式。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但并没有否定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鲜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五、优化课堂教学的拓展点是革新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以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将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敢于实践。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强实验的设计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地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六、突出知识练习,培养运用能力
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且学以致用,便于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牢固基础。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大众科学的普及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化学的魅力,并且能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化学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而采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 实验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整、控制教学,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和改进,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则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要注意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的知识结构。
二、建构高效的教学结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的,一个有活力的、高效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人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能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走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或照搬某一种模式。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但并没有否定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鲜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五、优化课堂教学的拓展点是革新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以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将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敢于实践。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强实验的设计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地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六、突出知识练习,培养运用能力
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且学以致用,便于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牢固基础。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大众科学的普及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化学的魅力,并且能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化学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而采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