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意识”教学不是一种静态的方法,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易于操作。本文具体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必须遵循的集体性原则。
关键词: 新课改 问题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集体性原则
一、“问题意识”教学的核心
现代教育理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或教材上所描述的内容,而是学活知识、培养能力、学灵脑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它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且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若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突出学生主动、能动的学习活动,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意识”教学的实施策略
“问题意识”教学以“疑”为核心,以“探”为灵魂。教学中,应让“疑”和“探”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充分体现一个“疑”字,突出一个“探”字,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思维氛围,为学生自学、观察、思维、发问、讨论、探索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变换为一系列的研究性问题,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关注学生在生物课上自发生成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除心理障碍;
2.优化师生关系;
3.实施成功情境教学。
成功情境即是学生成功地学习,是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认识活动快乐的情景。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自信心不足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教师的及时表扬和相机诱导下积极做答,从而保护学生自尊,增强信心,走向成功。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教师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时,我提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时要增加室中的CO2浓度,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有的说在里面饲养一些小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增加CO2浓度;有的说在里面烧火或者生炉子燃烧释放的气体中有CO2。我又问: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其他学科?有个女生立即说: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CO2。因为怕别人笑,所以声音比较小。我及时地给予鼓励,其他同学们为她鼓掌,这样增强了她的信心,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课堂上充满着成功和喜悦。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1.设疑置问求解法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是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适当设置悬念,学生会产生急于求其解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达到设疑激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新陈代谢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新陈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
2.选取有趣味的故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在讲授昆虫外激素时,引用:楚汉相争,垓下一战,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正欲乘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岸沙滩上有黑压压的蚂蚁群集成楚霸王死四个大字,他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说完,拔剑自刎。之后便设问:韩信设计谋害项羽,其计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融入课堂。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试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可以用实验来阐明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如:质壁分离实验。
4.选取生活现象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治疗、克隆组织培养、苏丹红、艾滋病等生物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虽然这些名词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明白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生产的?艾滋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等等。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从而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提出更高要求。
5.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创设了更加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问题意识”教学必须遵循的集体性原则
一个人认识问题的水平再高也是有限的,再者,学生个体之间认识问题的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这两个实际,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应注重集体智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的做法是:(1)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章节前或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门的提问活动,比一比谁的提问有质量,谁的回答有水平。(2)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试卷编拟活动,全体同学对试卷全面加以评价。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全体同学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全体同学参与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活动中,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互相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四、结语
“问题意识”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讨论,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而且是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认识是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关键,只要坚持实践,就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改 问题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集体性原则
一、“问题意识”教学的核心
现代教育理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或教材上所描述的内容,而是学活知识、培养能力、学灵脑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它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且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若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突出学生主动、能动的学习活动,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意识”教学的实施策略
“问题意识”教学以“疑”为核心,以“探”为灵魂。教学中,应让“疑”和“探”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充分体现一个“疑”字,突出一个“探”字,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思维氛围,为学生自学、观察、思维、发问、讨论、探索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变换为一系列的研究性问题,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关注学生在生物课上自发生成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除心理障碍;
2.优化师生关系;
3.实施成功情境教学。
成功情境即是学生成功地学习,是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认识活动快乐的情景。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自信心不足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教师的及时表扬和相机诱导下积极做答,从而保护学生自尊,增强信心,走向成功。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教师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时,我提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时要增加室中的CO2浓度,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有的说在里面饲养一些小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增加CO2浓度;有的说在里面烧火或者生炉子燃烧释放的气体中有CO2。我又问: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其他学科?有个女生立即说: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CO2。因为怕别人笑,所以声音比较小。我及时地给予鼓励,其他同学们为她鼓掌,这样增强了她的信心,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课堂上充满着成功和喜悦。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1.设疑置问求解法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是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适当设置悬念,学生会产生急于求其解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达到设疑激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新陈代谢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新陈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
2.选取有趣味的故事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在讲授昆虫外激素时,引用:楚汉相争,垓下一战,项羽兵败,逃至乌江边,正欲乘船渡江时,突然看见江岸沙滩上有黑压压的蚂蚁群集成楚霸王死四个大字,他仰天长叹:此乃天意,非战之过。说完,拔剑自刎。之后便设问:韩信设计谋害项羽,其计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融入课堂。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试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可以用实验来阐明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如:质壁分离实验。
4.选取生活现象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治疗、克隆组织培养、苏丹红、艾滋病等生物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大。虽然这些名词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明白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生产的?艾滋病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等等。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从而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提出更高要求。
5.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为教学创设了更加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问题意识”教学必须遵循的集体性原则
一个人认识问题的水平再高也是有限的,再者,学生个体之间认识问题的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这两个实际,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应注重集体智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的做法是:(1)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章节前或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门的提问活动,比一比谁的提问有质量,谁的回答有水平。(2)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试卷编拟活动,全体同学对试卷全面加以评价。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全体同学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全体同学参与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活动中,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互相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四、结语
“问题意识”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讨论,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而且是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认识是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关键,只要坚持实践,就可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