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弗所,被称为土耳其的庞贝,是位于爱琴海边的一座古城遗址。公元前600多年前,这里已经初具城邦的轮廓,日渐发展的千年岁月里,以弗所成了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声名显赫的城市之一。虽然现在能看到的以弗所面积大小还不及一个公园,但是,以弗所作为城市的资历,却令土耳其版图上的所有城市望尘莫及。更为幸运的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战火与烽烟,以弗所虽然满目疮痍,却依然顽固地不肯谢幕,千年之前以弗所人的美好生活仿佛就鲜活地流淌在一段段惊艳的残垣断壁间。
来到以弗所,跃入眼帘的是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的苍凉古城,还有陪伴古城的猫咪。大道旁,石柱上,这些猫咪自在地出没;断壁间,残垣中,猫咪好奇地观察着远方的来客,它们仿佛是相伴古城的精灵,是古城的守护神。以弗所的选址和建设,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却流传着一个谜一样的传说,第一批古希腊的先民在首领雅典王安迪克勒斯的带领下来到这块土地,他们为找到合适的定居之地而苦恼无比,有一天他们一起煎鱼,忽然那条活鱼被煎得从锅里跳了出来,燃烧的木炭飞溅又点燃了周边的灌木,草丛里的一头野猪受惊地一跃而出,一条鱼引出了一头野猪,忽然,首领想起了圣贤指引的“去一条鱼和一头野猪指引的地方居住”的神秘建议,顿时恍然大悟,定居的地方就这么定了下来。滨海打鱼,靠山有野猪,这绝佳之地正是以弗所。
“以弗所”这三个字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误解为一个办事机构,其实,以弗所是Ephesus的音译,古城位于爱琴海岸巴因德尔河入海口处,得益于交通的便捷,发展成为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此后历经战火蹂躏和外族入侵,加上河道淤积,爱琴海海岸线慢慢远退,以弗所的优势不再,到了6世纪,像一个呼吸不畅的病人终于停止了吐纳一样,以弗所终被遗弃,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成片的石柱吸引后人惊叹的目光。
克里斯特大道是以弗所主要的街道,数不清的雕塑、圆柱屹立在大道两侧,精工细作成的花卉图饰显示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宽敞的主干道用华贵的大理石铺设地面,为了防止走在上面的行人滑倒,光滑的地面凿刻出圆形或者直线形的凹槽。依稀看出不少地方铺设混杂,这是几千年来多次翻新修复的结果,有些石板上刻着极小的希腊字母,这是古代筑路工人的签名。整座古城华丽高雅、精美无比,在没有现代施工机械,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真不可思议。
走在货真价实的千年古道上,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风吹日晒千年过,坚固顽石展沧桑,目之所及,满是垮塌倒下的墙柱、折断破损的雕像,虽然时过境迁,但依然可以让人领略到当年恢弘的气势。猫咪在残岩断壁上漫不经心地养神,雍容懒散的样子似乎在提醒大家,你们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它们才能在这里独领风骚。
以弗所的美,给人的不仅是震撼,更在于藏在那些断柱和残石中的历史沉淀。漫步以弗所,仔细辨别,神庙、集市、议事厅、贵族豪华宅院、平民的居所,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遗下的形状还在,有的看起来犬牙交错,有的看起来杂乱无章,残存的廊柱间残缺的物体上折射着耀眼的阳光,光滑的石板路缝隙里顽强地生长着始终也清除不尽的杂草,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廊柱拱门或是散乱一地的石块地基,仿佛都是鲜活有生命,生动地幻化出了千年前以弗所人的平凡生活,虽然这是些断壁残石,却那样的有序而灵动,无言地彰显着古时城市建筑凸现的厚重美和艺术美。
以弗所曾是罗马帝国时期“亚洲第一个最大的大都市”, 屋大维时期选定的小亚细亚的首府,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古罗马风格大剧院,最著名的是一座依山而建、面向大海、气势磅礴的环形大剧院,据说从公元前3世纪叮叮当当地一直建到公元2世纪,才算大功告成。无论选址还是设计都非常精妙,舞台的背墙砌三层,均有精美雕饰。66层的看台、座位逐级而上,让观众的视线彼此不遮挡。这座伟大工程兴建时,是以当时百分之十的人口设计的,粗略计算可知,剧场竟然能容纳2.5万人,也就是说,以弗所在世纪初的人口,就达到了25万人。其实这里并不是以弗所唯一的集会和文艺场所。在500米外城市的另一头,还有一个小型的环形剧场,似乎更加秀美可爱,可供演出,更供政要集会商讨政事。
漫步宽阔的大街上,仿佛往日的喧嚣扑面而来,古代以弗所人的日常生活跃然眼前,两旁是成排的店铺,建筑的墙壁上,可以看到零散的椭圆形凹槽,这是放置油灯的地方。在没有电的时代,人们在天黑的时候就会点燃油灯,照亮整个街道。夜市应该也很热闹,可以想象出店铺老板迎来送往、店里生意兴隆的样子。古城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破石头,其实这是一个公共浴场,原来,以弗所人的休闲生活也很惬意,富人一定是最会享受了,他们躺在浴室里,让仆人按摩着,顺便聊聊国事家事。穷人虽然劳累,可享受一下洗浴,洗去身上的泥水,也是一身轻松,接着出门干活也更有劲;上岸的旅人、城市的居民,都不会错过在此洗浴消闲的时光,在小小的以弗所,公共浴室至少有两三家,比公共浴室还要多的是体育场馆,供市民锻炼身体,有些场馆自带浴室,冷水、热水、温水分开提供。各处浴场不知从何处大量引水,地面上可看到供水和下水系统。人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光是看古城里的浴場遗迹,就不难想象当年曾有的奢华。
以弗所公共浴场旁边,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现代化”收费公厕,据说开人类公共厕所和马桶之先河。虽然建筑简陋些,但设计理念和现代的坐便没啥本质区别。露天大厅宽敞得很,台子是用石板铺成的,每块石板中间靠前的位置都挖个洞。石板下面是水渠,功能自不用说,石板前面也有水渠,用来洗手,稍有不同的是,那时的人可能没有什么隐私之说,洞与洞之间没有任何遮挡,这样看来,方便时还挨得这么近,聊天也未尝不可!公厕也是重要社交场所,能够坐在大理石的马桶上集体如厕,是高贵身份的体现。贵族经常订下厕所包座,让奴隶用屁股先捂热石头,然后自己再坐上去。勾肩搭背叙叙旧情、眉飞色舞传传绯闻、慷慨激昂侃侃国事、掰着指头谈谈生意……一群男人边坐在这里,边如厕边开会,各种声音交合,各种气味混杂,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以弗所最醒目的遗址建筑,是耸立在大街尽头的塞尔苏斯图书馆。当踉踉跄跄从坡道上颠簸而下时,面对这一堵牌楼般的高墙你无法不抬头仰视,犹如古典交响乐进入到百乐齐奏的高潮,激动人心。它原本是罗马亚细亚行省著名省长尤利乌斯·塞尔苏斯的陵墓,他的儿子安奎拉·塞尔苏斯继任省长后,为纪念父亲,在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华美的图书馆。公元270年,图书馆在大地震中被摧毁,我们现在所见的图书馆立面是后人根据原造型和地下挖掘出来的建筑材料进行部分修复,图书馆的书早已荡然无存,塞尔苏斯的石棺倒还依旧埋藏在图书馆的地下。
鱼和野猪指引的古城
来到以弗所,跃入眼帘的是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的苍凉古城,还有陪伴古城的猫咪。大道旁,石柱上,这些猫咪自在地出没;断壁间,残垣中,猫咪好奇地观察着远方的来客,它们仿佛是相伴古城的精灵,是古城的守护神。以弗所的选址和建设,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却流传着一个谜一样的传说,第一批古希腊的先民在首领雅典王安迪克勒斯的带领下来到这块土地,他们为找到合适的定居之地而苦恼无比,有一天他们一起煎鱼,忽然那条活鱼被煎得从锅里跳了出来,燃烧的木炭飞溅又点燃了周边的灌木,草丛里的一头野猪受惊地一跃而出,一条鱼引出了一头野猪,忽然,首领想起了圣贤指引的“去一条鱼和一头野猪指引的地方居住”的神秘建议,顿时恍然大悟,定居的地方就这么定了下来。滨海打鱼,靠山有野猪,这绝佳之地正是以弗所。
“以弗所”这三个字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误解为一个办事机构,其实,以弗所是Ephesus的音译,古城位于爱琴海岸巴因德尔河入海口处,得益于交通的便捷,发展成为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此后历经战火蹂躏和外族入侵,加上河道淤积,爱琴海海岸线慢慢远退,以弗所的优势不再,到了6世纪,像一个呼吸不畅的病人终于停止了吐纳一样,以弗所终被遗弃,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成片的石柱吸引后人惊叹的目光。
克里斯特大道是以弗所主要的街道,数不清的雕塑、圆柱屹立在大道两侧,精工细作成的花卉图饰显示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宽敞的主干道用华贵的大理石铺设地面,为了防止走在上面的行人滑倒,光滑的地面凿刻出圆形或者直线形的凹槽。依稀看出不少地方铺设混杂,这是几千年来多次翻新修复的结果,有些石板上刻着极小的希腊字母,这是古代筑路工人的签名。整座古城华丽高雅、精美无比,在没有现代施工机械,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真不可思议。
走在货真价实的千年古道上,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风吹日晒千年过,坚固顽石展沧桑,目之所及,满是垮塌倒下的墙柱、折断破损的雕像,虽然时过境迁,但依然可以让人领略到当年恢弘的气势。猫咪在残岩断壁上漫不经心地养神,雍容懒散的样子似乎在提醒大家,你们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它们才能在这里独领风骚。
开放乐活“现代化”的都市
以弗所的美,给人的不仅是震撼,更在于藏在那些断柱和残石中的历史沉淀。漫步以弗所,仔细辨别,神庙、集市、议事厅、贵族豪华宅院、平民的居所,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遗下的形状还在,有的看起来犬牙交错,有的看起来杂乱无章,残存的廊柱间残缺的物体上折射着耀眼的阳光,光滑的石板路缝隙里顽强地生长着始终也清除不尽的杂草,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廊柱拱门或是散乱一地的石块地基,仿佛都是鲜活有生命,生动地幻化出了千年前以弗所人的平凡生活,虽然这是些断壁残石,却那样的有序而灵动,无言地彰显着古时城市建筑凸现的厚重美和艺术美。
以弗所曾是罗马帝国时期“亚洲第一个最大的大都市”, 屋大维时期选定的小亚细亚的首府,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古罗马风格大剧院,最著名的是一座依山而建、面向大海、气势磅礴的环形大剧院,据说从公元前3世纪叮叮当当地一直建到公元2世纪,才算大功告成。无论选址还是设计都非常精妙,舞台的背墙砌三层,均有精美雕饰。66层的看台、座位逐级而上,让观众的视线彼此不遮挡。这座伟大工程兴建时,是以当时百分之十的人口设计的,粗略计算可知,剧场竟然能容纳2.5万人,也就是说,以弗所在世纪初的人口,就达到了25万人。其实这里并不是以弗所唯一的集会和文艺场所。在500米外城市的另一头,还有一个小型的环形剧场,似乎更加秀美可爱,可供演出,更供政要集会商讨政事。
漫步宽阔的大街上,仿佛往日的喧嚣扑面而来,古代以弗所人的日常生活跃然眼前,两旁是成排的店铺,建筑的墙壁上,可以看到零散的椭圆形凹槽,这是放置油灯的地方。在没有电的时代,人们在天黑的时候就会点燃油灯,照亮整个街道。夜市应该也很热闹,可以想象出店铺老板迎来送往、店里生意兴隆的样子。古城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破石头,其实这是一个公共浴场,原来,以弗所人的休闲生活也很惬意,富人一定是最会享受了,他们躺在浴室里,让仆人按摩着,顺便聊聊国事家事。穷人虽然劳累,可享受一下洗浴,洗去身上的泥水,也是一身轻松,接着出门干活也更有劲;上岸的旅人、城市的居民,都不会错过在此洗浴消闲的时光,在小小的以弗所,公共浴室至少有两三家,比公共浴室还要多的是体育场馆,供市民锻炼身体,有些场馆自带浴室,冷水、热水、温水分开提供。各处浴场不知从何处大量引水,地面上可看到供水和下水系统。人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光是看古城里的浴場遗迹,就不难想象当年曾有的奢华。
以弗所公共浴场旁边,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现代化”收费公厕,据说开人类公共厕所和马桶之先河。虽然建筑简陋些,但设计理念和现代的坐便没啥本质区别。露天大厅宽敞得很,台子是用石板铺成的,每块石板中间靠前的位置都挖个洞。石板下面是水渠,功能自不用说,石板前面也有水渠,用来洗手,稍有不同的是,那时的人可能没有什么隐私之说,洞与洞之间没有任何遮挡,这样看来,方便时还挨得这么近,聊天也未尝不可!公厕也是重要社交场所,能够坐在大理石的马桶上集体如厕,是高贵身份的体现。贵族经常订下厕所包座,让奴隶用屁股先捂热石头,然后自己再坐上去。勾肩搭背叙叙旧情、眉飞色舞传传绯闻、慷慨激昂侃侃国事、掰着指头谈谈生意……一群男人边坐在这里,边如厕边开会,各种声音交合,各种气味混杂,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寓庄严于诙谐的生活
以弗所最醒目的遗址建筑,是耸立在大街尽头的塞尔苏斯图书馆。当踉踉跄跄从坡道上颠簸而下时,面对这一堵牌楼般的高墙你无法不抬头仰视,犹如古典交响乐进入到百乐齐奏的高潮,激动人心。它原本是罗马亚细亚行省著名省长尤利乌斯·塞尔苏斯的陵墓,他的儿子安奎拉·塞尔苏斯继任省长后,为纪念父亲,在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华美的图书馆。公元270年,图书馆在大地震中被摧毁,我们现在所见的图书馆立面是后人根据原造型和地下挖掘出来的建筑材料进行部分修复,图书馆的书早已荡然无存,塞尔苏斯的石棺倒还依旧埋藏在图书馆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