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发掘并培育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先进骨干,并以其榜样力量辐射周边学生群体,对推进全覆盖式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基于此,以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学生骨干力量一直是一线学管工作者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笔者在此将对该群体的创新培养方式加以系统阐述。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对于一线思政工作者来说,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对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考验。如何在“大思政”格局架构下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落脚点,从而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方法
一直以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全覆盖式教育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系统培养,打造以入党积极分子为带头人的骨干学生团队,进而影响并辐射周边学生群体。以学生党建带动学生团建,以先进学生榜样力量引导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真正实现学生的能动发展、自主教育。
三、实施过程与经验成效
(一)创新理论知识学习,实现多渠道引导
1.导出思维,活学理论。
一年来,为增强学生党课培训的鲜活性、生动性,便于考察该群体整体面貌,学院思政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党课培训的同时,还邀请二级学院党支部支委轮流为学生进行党课讲授,以知识讲解加交流分享的形式,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党课理论知识,并最终落地实践。
学院思政工作者还创造性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党课培训,要求学生将其应用于笔记记录,并作为党课结业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此举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亦能促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思维潜能,摸索思维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指导和检查学生党课笔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利用感兴趣的事物去理解、记忆党团知识时,教师只需对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且他们也乐于将自己在党课培训中学到的这种学习辅助工具分享给周围同学,或将其举一反三地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学习。
2.巩固知识,互助探讨。
在学生宿舍设置党团活动室。设立党团活动室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晚间党团知识学习没有合适场所、学生无法集中讨论的问题,现在学生只需下楼即可融入党团知识学习的大部队。置身党团活动室内,学生们既能在相互感染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又能在讨论碰撞中感受脑力风暴,激发灵感,策划精品团学活动。党团活动室的创建,为党团知识学习提供了一种新型理论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入党积极分子带领入党申请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是将党团建设融入宿舍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3.拓展训练,促进协作。
一年来,学院将心理团体辅导中的拓展训练项目创新性地应用于入党申请人的培养中来。每期党课都会邀请体育组教师为参训学生开展拓展性训练活动,通过电网、盲阵、攀爬、背摔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实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等培训目的。
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发现自身的闪光与不足,无形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收获愉悦与自信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在班级、社团等学生群体中,他们会有意识地将训练内容和收获体验予以推广和传播。
4.一对一,贴心谈。
随着新入党申请人逐年增加,党小组组长谈话的形式呈现出单一且低效的弊端。一年来,学院将辅导员、新生“拉網式一对一谈话”的传统,与入党申请人的谈话相融合,以与学生接触最多、最深的辅导员意见作为对入党申请人考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亦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骨干力量进行提前考察、提早试炼。
(二)创新实践考察模式,实现全过程培养
1.参观校外展馆,考察奉献精神。
学院分批次组织新入党申请人参观校外红色展馆,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院还特别引进专题展览供广大学生学习。
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骨干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考察。如,在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或访问敬老院、福利院等校外活动时,特别考查学生骨干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发布和记录相关活动情况,随时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培养考察。
2.播放红色电影,延伸思想交流。
学院设立红色影院,定期播放经典红色电影及专题片。活动全程由学院团总支牵头,从选取影片到发布影讯,从组织报名到放映电影,均由学生自主有序组织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仅为在学院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相关专题,供学生观影后进行交流。与传统单向的思想汇报形式相比,这种思想交流方式更加便捷,更具亲和力,也扩大了此项活动的受益群体。
3.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积极排除舆情隐患。
对于入党申请人,尤其是已被列为积极分子考察范围的骨干力量,学院历来要求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但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服务学院、同学,还要对舆情隐患具有绝对的敏感度和责任心,如果意识到身边出现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积极配合学院完成后续工作。如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院的学生骨干力量均在引导正确舆论方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联络校外企业,综合考评调查。
对三年制专科院校来说,对入党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的考察还要延伸到校外实践活动中。除了定期对组织进行日常汇报、每月与入党介绍人进行例行思想交流外,学院也会定期联络实践企业对其思想和工作状态进行综合考评,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归档。
(三)优化党员培养标准,实现全方位评价
1.学习成绩。
学生入学以来所有科目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包括70分),成绩在80分以下的科目不能超过所有考试科目的三分之一。
2.思想觉悟。
每季度至少保证一篇思想汇报,每次活动后都要交一篇思想汇报。
3.工作能力。
能够在各项活动中证明自己在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优势突出或进步迅速。该项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主,以组织活动的教师评价为辅。
4.服务精神。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考察其是否践行党的纲领、是否具有服务意识等情况,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记录为准,以接受服务单位或个人反馈意见为参考。
5.群众评价。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反馈意见表和公示反馈情况为准。
四、加强与改进方向
目前,学院对学生骨干力量的创新培育还有待进行系统梳理。学院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确实通过不少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与激励。然而,现有培育方式仍欠缺有序梳理。未来,学院会将培训内容与实践节点一一对应,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培育方案。
另外,学生榜样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总结以往,学院不缺平台,不缺技术,更不缺参与活动的优秀学生,缺的只是连接学生与平台的思路及形成长效互动机制的方法。只有将新媒体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必要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榜样辐射广泛学生群体的目标。
(责任编辑 刘 芸)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对于一线思政工作者来说,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对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的考验。如何在“大思政”格局架构下找寻适合学生特点的落脚点,从而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方法
一直以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全覆盖式教育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系统培养,打造以入党积极分子为带头人的骨干学生团队,进而影响并辐射周边学生群体。以学生党建带动学生团建,以先进学生榜样力量引导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真正实现学生的能动发展、自主教育。
三、实施过程与经验成效
(一)创新理论知识学习,实现多渠道引导
1.导出思维,活学理论。
一年来,为增强学生党课培训的鲜活性、生动性,便于考察该群体整体面貌,学院思政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党课培训的同时,还邀请二级学院党支部支委轮流为学生进行党课讲授,以知识讲解加交流分享的形式,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党课理论知识,并最终落地实践。
学院思政工作者还创造性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党课培训,要求学生将其应用于笔记记录,并作为党课结业的重要考评标准之一。此举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亦能促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思维潜能,摸索思维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指导和检查学生党课笔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利用感兴趣的事物去理解、记忆党团知识时,教师只需对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且他们也乐于将自己在党课培训中学到的这种学习辅助工具分享给周围同学,或将其举一反三地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学习。
2.巩固知识,互助探讨。
在学生宿舍设置党团活动室。设立党团活动室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晚间党团知识学习没有合适场所、学生无法集中讨论的问题,现在学生只需下楼即可融入党团知识学习的大部队。置身党团活动室内,学生们既能在相互感染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又能在讨论碰撞中感受脑力风暴,激发灵感,策划精品团学活动。党团活动室的创建,为党团知识学习提供了一种新型理论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入党积极分子带领入党申请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是将党团建设融入宿舍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3.拓展训练,促进协作。
一年来,学院将心理团体辅导中的拓展训练项目创新性地应用于入党申请人的培养中来。每期党课都会邀请体育组教师为参训学生开展拓展性训练活动,通过电网、盲阵、攀爬、背摔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实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等培训目的。
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发现自身的闪光与不足,无形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收获愉悦与自信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在班级、社团等学生群体中,他们会有意识地将训练内容和收获体验予以推广和传播。
4.一对一,贴心谈。
随着新入党申请人逐年增加,党小组组长谈话的形式呈现出单一且低效的弊端。一年来,学院将辅导员、新生“拉網式一对一谈话”的传统,与入党申请人的谈话相融合,以与学生接触最多、最深的辅导员意见作为对入党申请人考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亦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骨干力量进行提前考察、提早试炼。
(二)创新实践考察模式,实现全过程培养
1.参观校外展馆,考察奉献精神。
学院分批次组织新入党申请人参观校外红色展馆,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院还特别引进专题展览供广大学生学习。
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骨干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考察。如,在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或访问敬老院、福利院等校外活动时,特别考查学生骨干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发布和记录相关活动情况,随时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培养考察。
2.播放红色电影,延伸思想交流。
学院设立红色影院,定期播放经典红色电影及专题片。活动全程由学院团总支牵头,从选取影片到发布影讯,从组织报名到放映电影,均由学生自主有序组织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仅为在学院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相关专题,供学生观影后进行交流。与传统单向的思想汇报形式相比,这种思想交流方式更加便捷,更具亲和力,也扩大了此项活动的受益群体。
3.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积极排除舆情隐患。
对于入党申请人,尤其是已被列为积极分子考察范围的骨干力量,学院历来要求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但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服务学院、同学,还要对舆情隐患具有绝对的敏感度和责任心,如果意识到身边出现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积极配合学院完成后续工作。如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院的学生骨干力量均在引导正确舆论方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联络校外企业,综合考评调查。
对三年制专科院校来说,对入党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的考察还要延伸到校外实践活动中。除了定期对组织进行日常汇报、每月与入党介绍人进行例行思想交流外,学院也会定期联络实践企业对其思想和工作状态进行综合考评,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归档。
(三)优化党员培养标准,实现全方位评价
1.学习成绩。
学生入学以来所有科目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包括70分),成绩在80分以下的科目不能超过所有考试科目的三分之一。
2.思想觉悟。
每季度至少保证一篇思想汇报,每次活动后都要交一篇思想汇报。
3.工作能力。
能够在各项活动中证明自己在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优势突出或进步迅速。该项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主,以组织活动的教师评价为辅。
4.服务精神。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考察其是否践行党的纲领、是否具有服务意识等情况,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记录为准,以接受服务单位或个人反馈意见为参考。
5.群众评价。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反馈意见表和公示反馈情况为准。
四、加强与改进方向
目前,学院对学生骨干力量的创新培育还有待进行系统梳理。学院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确实通过不少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与激励。然而,现有培育方式仍欠缺有序梳理。未来,学院会将培训内容与实践节点一一对应,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培育方案。
另外,学生榜样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总结以往,学院不缺平台,不缺技术,更不缺参与活动的优秀学生,缺的只是连接学生与平台的思路及形成长效互动机制的方法。只有将新媒体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必要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榜样辐射广泛学生群体的目标。
(责任编辑 刘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