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回顾
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两个人吵着走进来,语调很高,火药味很浓。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
经了解,这个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三番五次地请她来学校,她就是不来。今天她来了以后,老师或许压抑时间久了,攒了很长时间的火发泄在了她身上。家长无法接受,就说:“孩子学习不好我能怎么办?我不认识字,她智力就是这样!”老师听了这话很气愤,批评她思想认识错误。但家长认为教师说自己作风不正,就不依不饶起来。我给家长倒了杯水,请她坐下后,说:“嫂子,今天天气这样好,你怎么有那么大的火?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旧中国农村广大妇女的光辉形象,真是泼辣!”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有什么事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干吗非得吵架?”“我也不想吵架,可是老师一个劲儿地找我,说我不管孩子。我是不管吗?我不会,咋管?她让我来了不止一趟,就是折磨人!”“是吗?那么你想想老师请你来是干什么的?孩子学好了将来谁都受益。”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为了孩子才叫我来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不就得了?老师请你来就是为了孩子,尽管有时候有些话不合适,但我们有必要计较吗?”看见她冷静下来了,我接着说:“这个老师说话有点急,有些话说得不对,我向你道歉……”“怎么能让你道歉呢?我也有不对,我去给老师道歉。”家长说完就走了。
这是我做校长后遇到的一个突发性家长问题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对突发性家长问题的处理有以下三点感悟。
感悟一:对家长的尊重是问题成功解决的前提
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在处理与家长的矛盾时,我们要以尊重为前提。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所著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需求既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家长同样需要教师的尊重。事实上,教师往往能尊重家长,但家长未必能尊重老师。案例中,我的倒水以及沟通的话语都体现了对家长的尊重,这也是家长得以冷静的前提。正是基于此,我们才开始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校长,我有责任提升教师的涵养。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师既然在不同情形下与家长们打交道,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无论家长是否是对的,对教师来说,在任何情形下都要尊重家长。因此,这意味着教师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说话注意分寸,做到态度友好、坦诚,时时展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感悟二:基于理解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深深地感悟到基于理解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案例中,我以家长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从学生的发展阐明了教师的初衷,做到了客观、真诚沟通。这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只有真心诚意地理解家长,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找到具体的策略和技巧,在处境困难、事情棘手的情况下,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当对某个学生的行为忍无可忍而又无计可施时,很多教师会把学生送到校长办公室由校长进行教育,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甚至事与愿违。实际上,教师应该约见家长并与其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教师要真诚地理解家长的心理,并设法使家长理解自己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以取得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支持与配合。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与其天性密切相关的,与家长见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利于解决问题。
感悟三:争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上面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与家长的争辩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的。案例中,教师与家长争辩导致了问题的恶化。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能使用讥讽、挖苦的字眼,这是教师解决家长问题的最基本要求。事实证明,教师一旦与家长争辩,就非常容易使教师与那些本来就不好应对的家长之间的关系更紧张,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影响学生。与家长争吵不休,争个高低,对教师而言,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为家长树立榜样,让他们知道应该用文明的方式待人处事和认识问题,并主动协助教师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
总之,在处理突发性家长问题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不要与家长争辩,要坚持尊重与真诚的原则,耐心地分析问题。不仅如此,我们教师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家长。
(责编 莫彩凤)
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两个人吵着走进来,语调很高,火药味很浓。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
经了解,这个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三番五次地请她来学校,她就是不来。今天她来了以后,老师或许压抑时间久了,攒了很长时间的火发泄在了她身上。家长无法接受,就说:“孩子学习不好我能怎么办?我不认识字,她智力就是这样!”老师听了这话很气愤,批评她思想认识错误。但家长认为教师说自己作风不正,就不依不饶起来。我给家长倒了杯水,请她坐下后,说:“嫂子,今天天气这样好,你怎么有那么大的火?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旧中国农村广大妇女的光辉形象,真是泼辣!”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有什么事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干吗非得吵架?”“我也不想吵架,可是老师一个劲儿地找我,说我不管孩子。我是不管吗?我不会,咋管?她让我来了不止一趟,就是折磨人!”“是吗?那么你想想老师请你来是干什么的?孩子学好了将来谁都受益。”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为了孩子才叫我来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不就得了?老师请你来就是为了孩子,尽管有时候有些话不合适,但我们有必要计较吗?”看见她冷静下来了,我接着说:“这个老师说话有点急,有些话说得不对,我向你道歉……”“怎么能让你道歉呢?我也有不对,我去给老师道歉。”家长说完就走了。
这是我做校长后遇到的一个突发性家长问题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对突发性家长问题的处理有以下三点感悟。
感悟一:对家长的尊重是问题成功解决的前提
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在处理与家长的矛盾时,我们要以尊重为前提。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所著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需求既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家长同样需要教师的尊重。事实上,教师往往能尊重家长,但家长未必能尊重老师。案例中,我的倒水以及沟通的话语都体现了对家长的尊重,这也是家长得以冷静的前提。正是基于此,我们才开始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校长,我有责任提升教师的涵养。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师既然在不同情形下与家长们打交道,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无论家长是否是对的,对教师来说,在任何情形下都要尊重家长。因此,这意味着教师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说话注意分寸,做到态度友好、坦诚,时时展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感悟二:基于理解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深深地感悟到基于理解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案例中,我以家长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行为,从学生的发展阐明了教师的初衷,做到了客观、真诚沟通。这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只有真心诚意地理解家长,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找到具体的策略和技巧,在处境困难、事情棘手的情况下,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当对某个学生的行为忍无可忍而又无计可施时,很多教师会把学生送到校长办公室由校长进行教育,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甚至事与愿违。实际上,教师应该约见家长并与其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教师要真诚地理解家长的心理,并设法使家长理解自己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以取得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支持与配合。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与其天性密切相关的,与家长见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利于解决问题。
感悟三:争辩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上面的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与家长的争辩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的。案例中,教师与家长争辩导致了问题的恶化。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能使用讥讽、挖苦的字眼,这是教师解决家长问题的最基本要求。事实证明,教师一旦与家长争辩,就非常容易使教师与那些本来就不好应对的家长之间的关系更紧张,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影响学生。与家长争吵不休,争个高低,对教师而言,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为家长树立榜样,让他们知道应该用文明的方式待人处事和认识问题,并主动协助教师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
总之,在处理突发性家长问题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不要与家长争辩,要坚持尊重与真诚的原则,耐心地分析问题。不仅如此,我们教师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家长。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