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准确把握诊改内涵,深刻理解诊改本质要求,分析现状,查找原因,融合多种方法,提出相应对策,保障诊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34-03
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是不变的主题。从2015 年开始,教育部通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方案、项目表格、自我诊改报告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过自我诊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采集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主体系统缺乏科学分析技术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等。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准确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内涵,建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职院校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机制。该体系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各要素紧密组织在一起,为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良性的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诊断原因和发展趋势,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 [1]。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内部系统众多,系统与系统、数据与数据、系统与数据之间都存在着兼容性问题,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即使部分学校付出了很大代价,通过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但是效果欠佳,依然获取不到实时数据。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诊改工作应付敷衍,认为诊改仅是个别部门的工作,而不是全校的系统工程。要知道,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不可能实现诊改目标,也很难将其落到实处。
第三,高职院校多采用8字螺旋结构设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维度设置参数保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学校照搬系统参数设置,使系统的制度、目标和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诊改工作不切实际。
第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根據评价制度设置评价参数,有实时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年终的结果性评价,但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很难实时监控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
第五,高职院校师生对质量文化的观念淡薄,大多没有意识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围绕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对策
(一)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水平直接影响着诊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校情,建设适应学校发展的信息平台,使校园管理更趋于制度化和透明化 [2]。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可以获取实时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对教学等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化解。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要求学校统一数据标准规则,构建共享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目的,从根本上破除信息孤岛。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师生可通过个人工作页面查看自己的各项数据信息。不同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避免因数据不一致造成的统计误差。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自动为学生推送每次课的学习报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自动为课程管理者和教师推送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对教学等工作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当学期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各课程的质量报告,为诊改工作制定方向。
因此,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保障了诊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判断教师工作绩效提供技术手段,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二)健全质量保证组织
组建高校团队是健全质量保证组织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全校师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健全权责清晰的机构。高校首先要建立以督导处或质量监控与评估处为中心的校级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指导学校诊改工作的顶层设计,全面协调体系建设,确保诊改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设立专门诊改工作办公室,专项问题专项研究,推动诊改工作快速开展,同时监督专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设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组,包含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各部分的建设与运行,为诊改工作提供支撑。
(三)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制度是学校工作的依据,也是方针政策顺利实行的保障。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和修正,形成制度体系 [4]。对高职院校而言,完善制度体系,理清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互匹配的流程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紧扣实现目标和任务实施的各环节,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常态化奠定基础。 建立目标体系。高职院校应结合“十三五”的规划和成果,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确立学校发展的方向,将专业和课程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等衔接整合,形成新的目标体系 [5]。
完善标准体系。标准是诊改工作的标尺,也是实现目标的支撑。高职院校要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从社会需求出发,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还要关注市场需求焦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将其作为诊改工作成效的依据。
(四)开展外部监督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内生动力形成之前是离不开外部监督的,需要内部自觉与外部监督并行。高职院校要接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还要接受來自企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监督。学校应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监控为主,外部监督为辅,以外部监督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稳定运行。
以外部审核督促内部诊改。学校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诊改。为使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更多师生的满意,高职院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吸纳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分析调查结果后,寻找最有利于人才质量培养的教育方案,持续改进教学等工作,达到诊改目标。
(五)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
质量文化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思想基础。实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首先需要转变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教育质量观 [6]。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培养优秀的质量文化,需从理念、规范和宣传上共同发力。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应坚持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在规范上,加强制定规范,明确规范流程,全方位沟通,确立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追溯和公示,使校园工作更加透明化,师生可时时关注各项工作的进展,促进相关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宣传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树立质量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增强师生的质量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校园质量文化建设。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质量主体主动思考如何实现质量提升,比如设立一系列文化奖,对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用质量标杆引领校园质量文化建设。现代高职教育工作不宜用标准化的框架固化思想,它需要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理念。学校尽可能赋权增能,帮助学校师生树立人是质量生成者的主体意识,形成持续改进的现代质量文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应坚持以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满意度为目的,通过打造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健全质量保证组织,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内部评价和外部监督并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观念,确保诊改工作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 (2015-06-24) [2021-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2] 刘昌喜,曾珍. 基于TQM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30-34.
[3] 李联卫.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8(09):18-24.
[4] 陈寿根.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亟需厘清的若干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6):22-24.
[5] 周丹.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1):234-235.
[6] 刘凤存. 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点[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71-74.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34-03
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是不变的主题。从2015 年开始,教育部通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方案、项目表格、自我诊改报告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过自我诊改,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采集和反馈渠道不畅通、主体系统缺乏科学分析技术的支持、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等。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准确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内涵,建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职院校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机制。该体系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各要素紧密组织在一起,为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良性的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诊断原因和发展趋势,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 [1]。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内部系统众多,系统与系统、数据与数据、系统与数据之间都存在着兼容性问题,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即使部分学校付出了很大代价,通过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部分数据共享,但是效果欠佳,依然获取不到实时数据。
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诊改工作应付敷衍,认为诊改仅是个别部门的工作,而不是全校的系统工程。要知道,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不可能实现诊改目标,也很难将其落到实处。
第三,高职院校多采用8字螺旋结构设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维度设置参数保障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学校照搬系统参数设置,使系统的制度、目标和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诊改工作不切实际。
第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根據评价制度设置评价参数,有实时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年终的结果性评价,但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很难实时监控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
第五,高职院校师生对质量文化的观念淡薄,大多没有意识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围绕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对策
(一)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水平直接影响着诊改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校情,建设适应学校发展的信息平台,使校园管理更趋于制度化和透明化 [2]。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可以获取实时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对教学等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化解。
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要求学校统一数据标准规则,构建共享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目的,从根本上破除信息孤岛。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师生可通过个人工作页面查看自己的各项数据信息。不同平台的数据共享可以避免因数据不一致造成的统计误差。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自动为学生推送每次课的学习报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自动为课程管理者和教师推送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对教学等工作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当学期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各课程的质量报告,为诊改工作制定方向。
因此,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保障了诊改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判断教师工作绩效提供技术手段,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二)健全质量保证组织
组建高校团队是健全质量保证组织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全校师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健全权责清晰的机构。高校首先要建立以督导处或质量监控与评估处为中心的校级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指导学校诊改工作的顶层设计,全面协调体系建设,确保诊改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设立专门诊改工作办公室,专项问题专项研究,推动诊改工作快速开展,同时监督专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设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组,包含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各部分的建设与运行,为诊改工作提供支撑。
(三)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制度是学校工作的依据,也是方针政策顺利实行的保障。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需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和修正,形成制度体系 [4]。对高职院校而言,完善制度体系,理清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互匹配的流程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紧扣实现目标和任务实施的各环节,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常态化奠定基础。 建立目标体系。高职院校应结合“十三五”的规划和成果,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确立学校发展的方向,将专业和课程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等衔接整合,形成新的目标体系 [5]。
完善标准体系。标准是诊改工作的标尺,也是实现目标的支撑。高职院校要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从社会需求出发,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还要关注市场需求焦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将其作为诊改工作成效的依据。
(四)开展外部监督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内生动力形成之前是离不开外部监督的,需要内部自觉与外部监督并行。高职院校要接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还要接受來自企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监督。学校应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系统监控为主,外部监督为辅,以外部监督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稳定运行。
以外部审核督促内部诊改。学校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诊改。为使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更多师生的满意,高职院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吸纳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分析调查结果后,寻找最有利于人才质量培养的教育方案,持续改进教学等工作,达到诊改目标。
(五)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
质量文化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思想基础。实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首先需要转变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教育质量观 [6]。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培养优秀的质量文化,需从理念、规范和宣传上共同发力。在理念上,高职院校应坚持质量文化教育理念,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在规范上,加强制定规范,明确规范流程,全方位沟通,确立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平台追溯和公示,使校园工作更加透明化,师生可时时关注各项工作的进展,促进相关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宣传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树立质量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增强师生的质量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校园质量文化建设。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质量主体主动思考如何实现质量提升,比如设立一系列文化奖,对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用质量标杆引领校园质量文化建设。现代高职教育工作不宜用标准化的框架固化思想,它需要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理念。学校尽可能赋权增能,帮助学校师生树立人是质量生成者的主体意识,形成持续改进的现代质量文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应坚持以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满意度为目的,通过打造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健全质量保证组织,完善制度、目标和标准体系,内部评价和外部监督并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教育观念,确保诊改工作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 (2015-06-24) [2021-03-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2] 刘昌喜,曾珍. 基于TQM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30-34.
[3] 李联卫.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8(09):18-24.
[4] 陈寿根.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亟需厘清的若干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6):22-24.
[5] 周丹.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1):234-235.
[6] 刘凤存. 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点[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71-74.
(责任编辑:刘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