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的路径探索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面向“十四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理念对认证专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探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持续改进体系的构建。结合专业自身的办学定位,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机制。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同时应以争创一流专业为目标,突出工科质量,精细化日常教学管理,深化团队组织建设。
  关键词:学科建设;一流学科;专业;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1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对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从质量、公平、结构、服务能力以及更具体的理念、内容、方法、体系、制度、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远期规划 [1]。“十四五”时期全球发展将出现重大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对新工科型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以“双一流”建设要求为纲,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重视以学生为本,“以结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2]。
  一流专业建设需要把握好一流专业的内涵、建设的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工作等内容展开介绍。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与问题的探究,不断推进一流专业的建设工作。同时,也应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重视以学生为本,“以结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进与完善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 [3-4]。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专业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实现工程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工程教育认证中持续改进理念对认证专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探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持续改进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结合专业的自身办学定位,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体系。培养学生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6]。工程能力培养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能力培养基地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7]。
  上海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历经“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和建设,聚焦海洋工程特色,经过大力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十四五”期间,机械工程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重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一、学科建设与时俱进,以新时代客观要求引导学科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源于富有特色的渔业机械,专业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人们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智能制造的教育教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所亟须的。机械工程系的发展需立足长远,结合“一流学科”建设,以海洋工程为特色,进行前瞻性布局,基于社会需求与资源基础,定位特色专业,勇于探索创新,这也是新时代的办学使命要求。
  二、学科建设主动作为,问题导向培育学科
  学校办学地点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应开拓视野,主动走出去,开放办学,学校应立足临港新片区,为培养满足临港需求,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优秀本科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新培养目标中提到“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工程知识和工程化的方法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宽口径就业,又能具有海洋工程的相关特色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往往也是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结果。
  机械工程学科不是独立封闭的存在,需对接学院的建设目标,对接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和特色大学建设的需要,对接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深化与国际同专业的合作培养事宜,主动加强与国内同专业院系的横向联系合作。
  在对接临港企事业单位方面,应主动而为,有计划地走出去,了解产业发展实际人才需求。“上海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筹建,有助于为临港及上海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服务。主动走入“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拓展与东盟高校同专业之间的合作。
  三、通过工科专业认证,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及时跟踪和理解教育部政策的指引,申请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能否争取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专业认证和争创一流本科专业是上海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近期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机械专业工程认证建设为一流本科专业打下了基础,可以统筹推进两方面工作,使其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做到机电不分家,应加强与其他工科,例如电气和工业工程的横向联系,也可以助推专业认证并争创一流本科专业。
  四、深化教学改革,探索现代管理方式
  无论是专业认证,还是一流本科创建,无论是教学管理的日常规范,还是最終培养目标的实现,高等院校都应注重内涵建设,以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大学的职责是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学生的目标是成为具备专业能力的合格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具有宽厚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海洋相关知识背景,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研究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立足社会需求,以就业质量为检验标准,以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为评价依据。市场检验是最客观的指标,因此,相关的教学改革包括了学科专业建设、一线工程师资源的引入、新课程的调整、日常教学质量的严控、资源经费配置、专业需求调研、实习岗位开拓、就业资源的储备、毕业生长期的反馈指导等,一切教学工作以学生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上述改革方式,既是求真务实,提升学生能力的需要,也是机械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
  五、以过程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   日常工作是一切计划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应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组织制定机械工程系专业教学实施计划。机械工程系专业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安排与组织,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各专业理论、实习教学学年(学期)授课计划,并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应做好备课、上课、指导作业、成绩考核、信息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机械工程系应设置申报、学科与课程体系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研究与开发、学术交流、教材开发等各项工作;并做好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应实行文明教学,保障教学安全,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创造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管理人员应协调多个教研室,形成合力,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创优。
  六、齐心协力,深化团队组织建设
  一般来说,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而青年教师的学历高,个体科研能力强。新老教师应强强联合,共同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齐心协力。学校可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团队和组织建设力度。既尊重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应理解青年教师的创新想法,即便未达到预期也应适当予以鼓励。在信息时代,更多人能平等地参与到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的讨论中。新老教师应有共同的目标,互帮互助,协同努力,共同做好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工作。
  七、结语
  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学科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专业,突出工科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现代管理方式,创优日常工作,深化团队建设。把握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应呼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按照工程认证管理思路,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单大圣,杨银付. “十四五”时期教育服务的发展展望[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6):50-55.
  [2] 孙娜,王鹤霖,李金洋,等. “十四五”时期吉林省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2):129-133.
  [3] 祝红梅,张圆圆,徐亮,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J]. 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44-145.
  [4] 张新锋,闫晟煜,李良敏,等.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工科一流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3):336-339.
  [5] 张甲,王振龙.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工程教育認证“持续改进”理念[J]. 高教学刊,2020(10):68-72.
  [6] 钱炜,丁晓红,刘婧峥,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高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J]. 高教学刊,2020(22):109-111+
  115.
  [7] 赵则祥,赵惠英,任东旭,等. 机械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教育,2020(10):64-67.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引进高新技术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智能制造创新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与高校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治理关系紧密,是完善校园治理、开展多元化培训、深化产教融
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活动,这是全面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更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挑战。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分析归纳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视角,对疫情中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结合教师在线教学的经验,明确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以期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重要借鉴。
摘 要:为探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平产接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60名2017级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专助产专业的二年级女性学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针对助产学实训课程的平产接生部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96.67%的学生认为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能够辅
摘 要:医学术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前,需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习,在此期间要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就影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
摘 要:“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涯教育的实施,鞏固思政教育着力点。关于大学生群体特点与生涯规划教育关系的理论和研究流派纷呈。本文选择了以代际差异视域下“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具有代际差异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不同生涯规划心理、存在的问题,结合OBE理念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路径,探索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科学性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代际差异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分配失衡,资源配置依旧存在区域差异性;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资源质量低下;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面对这些挑战,职业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为职业教育资源建
摘 要:“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教界热点问题之一,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有效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这也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探究其在推进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为深入、持续推进地方应用性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各种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局限性,提出创建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合理构建,以期弥补专业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空白,提高专业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航海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27-03  一、平台构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就要对老年人开展教育。由于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屡见不鲜,通过开放式教育可以确保老年人获得全面的服务,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提炼观点,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归纳老年开放教育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说明与传统的老年教育相比,开放式教育使老年人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是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主要尝试。本文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探索建构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路径,首先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网格化管理框架和网格单元;其次,要逐步明确网格化管理内容,分层分类加强阵地建设;最后,要着力健全网格化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以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引领、阵地管理、舆情监控的管理模式,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