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自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以来,结合对口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累计投入7500余万元无偿帮扶资金,重点实施了“甬黔对口帮扶示范村”工程,帮助对口地区建设了105个新农村示范点,扶持发展了15个较大规模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改善了50多个村寨的基础设施条件。
楼纳村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镇东南面,是一个布依族聚居民族村,属国家二类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42.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2011年,该村共有村民1331户、4999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2.4%。
2008年,宁波市开始帮扶楼纳村。此前楼纳村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差以及村寨管理滞后,封建迷信、赌博、吵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
宁波市对口帮扶楼纳村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村情进行了详细调研,与当地政府和楼纳村积极对接、密切配合,共同确定了楼纳村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一好三新”的建设发展目标,即: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建设好班子、打造新村庄、发展新产业、营造新风尚。按此目标,宁波市先后投入资金达350万元。黔西南州与宁波市积极联动、跟进,双方累计共投入2000余万元,使楼纳村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并快速推进。
通过新农村建设,楼纳村户户房屋亮丽,供电率 100%,通讯和电视信号覆盖率100%,安全饮用水率100%,通村、通组公路油(硬)化率100%,80%以上的村内步道已硬化。中小学入学率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宁波市还注意发掘村里的传统制度资源,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村民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村民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既注意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当地的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村中建设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广场,通过丰富村民闲暇生活的资源,逐渐改变了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如今的楼纳村已今非昔比,柏油马路宽敞漂亮,街道两旁的布依族民居青瓦白墙,人行道上生长着茂盛的榕树,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楼纳河两岸杨柳依依,周围山上绿树成荫。村内整洁干净,道路平整通畅,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路边排水沟雨住水尽。峰林叠翠果树飘香,绿树掩映青砖白墙,河水涓涓杨柳拂岸,这正是当今楼纳村的真实写照。村支书黄定品感慨地说:“真诚地感谢党和政府,今天的好生活是宁波和我们贵州的党委和政府给我们造的福。”
楼纳村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镇东南面,是一个布依族聚居民族村,属国家二类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42.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2011年,该村共有村民1331户、4999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2.4%。
2008年,宁波市开始帮扶楼纳村。此前楼纳村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差以及村寨管理滞后,封建迷信、赌博、吵架斗殴等情况时有发生。
宁波市对口帮扶楼纳村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村情进行了详细调研,与当地政府和楼纳村积极对接、密切配合,共同确定了楼纳村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一好三新”的建设发展目标,即: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建设好班子、打造新村庄、发展新产业、营造新风尚。按此目标,宁波市先后投入资金达350万元。黔西南州与宁波市积极联动、跟进,双方累计共投入2000余万元,使楼纳村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并快速推进。
通过新农村建设,楼纳村户户房屋亮丽,供电率 100%,通讯和电视信号覆盖率100%,安全饮用水率100%,通村、通组公路油(硬)化率100%,80%以上的村内步道已硬化。中小学入学率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宁波市还注意发掘村里的传统制度资源,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村民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培养村民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既注意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当地的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村中建设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广场,通过丰富村民闲暇生活的资源,逐渐改变了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如今的楼纳村已今非昔比,柏油马路宽敞漂亮,街道两旁的布依族民居青瓦白墙,人行道上生长着茂盛的榕树,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楼纳河两岸杨柳依依,周围山上绿树成荫。村内整洁干净,道路平整通畅,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路边排水沟雨住水尽。峰林叠翠果树飘香,绿树掩映青砖白墙,河水涓涓杨柳拂岸,这正是当今楼纳村的真实写照。村支书黄定品感慨地说:“真诚地感谢党和政府,今天的好生活是宁波和我们贵州的党委和政府给我们造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