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使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想,为学生的禀赋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成为一个时代标志。历史作为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契机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中外合编而成为显著特色。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设计了一段引言,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各个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课文又分大小字安排,大字为必修内容,小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的文献资料和富有新意的思考题,都是要求学生深入到历史的本质中。课文注释中,适当介绍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则是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为历史教学的创造性,构建了广阔的舞台,有助于学生在历史课堂及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入,学得透彻,学得灵活,逐步掌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对创新精神的错误解读
  1、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缺失。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存在着思维误区,主要有:
  (1)求现有答案,思维懈怠。不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能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难点,往往要等待教师去讲解,或者去翻参考书找现成的答案。
  (2)好生搬硬套,思维呆板。历史问题错综复杂,同样一个历史现象,提问不同,侧重点就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应该不同。然而,有些学生却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去思考,而一味生搬硬套,或者课文上说什么就搬什么,或者教师对这现象怎么说就怎么搬,或者其他题目怎么讲就怎么搬。
  (3)爱以偏概全,思维狭隘。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人物之间以及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历史就要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之中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但不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时,常常据其某一或某几方面,就轻率得出结论。
  (4)易不求甚解,思维肤浅。历史现象扑朔迷离,学习历史就要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可是,有较多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2、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标新立异”。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需要创新。“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毫无疑问,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和教学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他们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总想着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前人不曾有过的结论。比如有学生认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空中楼阁,已经失去了在中国发展的根基。学生的结论正确吗?如果学生的观点得到肯定的话,他以后会怎样看待历史问题呢?
  所以,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构造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创新欲望。在教学中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就很难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相反教师如果善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动机,驱动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兴趣,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能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造思维中去。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鸦片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发,为什么《南京条约》中只字不提鸦片呢?同学们思考得出:鸦片问题仅是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在虚伪外衣包装下的根本企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沦为英国的附庸国,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教师在教学中如此多次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问口敢开,问口善开,甚至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挑战某些书本结论。当然,在信息来源丰富的今天,学生容易出现随意否定一切,或不顾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而毫无章法的胡乱质疑的偏激思想,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监控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质疑,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出讲台,学生走上讲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出他们自身的特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心理移位”,营造一种让学生发展自己潜能优势和赶上、超过他人的心理适应机制。学生在课前主动准备,跑阅览室、图书馆多了,拓展了思维,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求异,发散思维能力。为什么高考文科考生有人面对历史材料分析题、问答题总感到棘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中缺乏大胆的创造性、求异性,总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框架里。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如讲英国工业革命,如果教师一反传统型的先因后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数据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成果,让学生在惊讶中追寻其历史根源的方法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求新的人。求异思维也常常表现为打破框框的别出心裁、超乎寻常,因而易产生标新立异的成果。历史课的时候会碰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又说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有很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是求异思维的信息反馈。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既要给学生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多方位地评价历史事件,多法解答历史现象,多重思考历史规律,多层认识历史结论,这就能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对蒙古人征服后果的认识不仅仅是破坏性,也有建设性;对戊戌变法性质的不同观点的选择及用史实来论证。有利于学生将历史条件放在多角度、多层次中审视。
  4、开展研究性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新途径。研究性学习模式多样,可以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专题讨论课,如“拿破仑的评价”,“国共两次合作”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查找大量资料,分析研究推出新的结论,并进行有组织地讨论,使学生各抒自见。也可以是写论文比赛,拟定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出限制字数、有史有论的小论文,并进行评比,使学生掌握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发掘创新能力。还可以是走出学校,实地考察,联系实际,写出感受和启发。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使学校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同时引导学生在扎实地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
  总之,人贵在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只有这样,才不负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一批批有创造力的祖国栋梁,也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鹏.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2]李国宏.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校长阅刊.2006年04期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民汉合校开展社团活动是指同时使用民语和汉语开展教学的学校管理模式,它可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以及促进民族间的共同发展,让各民族学生在心理、文化、情感上有一定的结合,而这也就是开展民汉合校社团活动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民汉合校;社团活动;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热情持续增长,一些少数民族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双语学校学习。在我们学校就有三分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之园中的一朵鲜活亮丽的奇葩。 教学机智,体现了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活而巧妙地实施教学,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机智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杰作。课堂遇到偶发事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严峻的挑战。教师面临复杂的教学情况,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
期刊
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无时不在呼唤着创新人才。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所以培养殖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谈谈我的作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习兴趣也越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也越强,学习效率也越高,教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曾说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对人们的心理和体魄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为此,体育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体育教学在农村学校始终
期刊
[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合作交流;激发欲望;走进心灵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
期刊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运用。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几年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期刊
我从事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不是背就是记,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兴趣感,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是让政治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握时政热点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
期刊
[摘要]细节是决定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掌声是活跃课堂气氛最好的保鲜剂,及时的表扬和赞美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表演是活跃课堂气氛内在动力,幽默的教学方法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  [关键词]语文课堂;细节;赞美  常言道:细节决定胜败。细节,这里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形象的手势、一个随意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语言、说话时风趣、幽默的表情等。它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中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