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学生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即可提高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往往是一种被动学习。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严密性强,需要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下工夫,多思考、多研究,不懂就问,能举一反三,能主动地学习。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引导他们适应高中学习,改变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尽快地适应高一数学学习。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1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请教老师,多与同学探讨,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减轻精神压力。
1.2摸清班级学情,针对性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我们使用的人教B版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一个知识点,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与初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必修的各个模块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缺乏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从初中知识开始,由浅入深地过渡到高中内容。这样学生就感觉不难,易于理解和接受。
2.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新授课就可以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应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比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但在高中还要学习。人教B版教材在安排上,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开始,逐渐深入,给学生一定的过渡,学生容易理解。
2.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高一数学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的问题,B版教材在安排上,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是表述与原来有差异,本质没有改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3.高一教师钻研初中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
高中教师应要钻研初中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改方向,多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和方法。对高一新生可以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状况。在搞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4.开学初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开学初数学测试的难度不要太大,让大多学生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5.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在教学中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6.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将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7.在解题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或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动也尤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设计能力,做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波利亚提出的最佳动机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最佳动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相信数学是有趣的,所讨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索的心智活动中能找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四大功能:教学功能、发展功能、检查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数学习题应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合理的认识结构。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1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请教老师,多与同学探讨,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减轻精神压力。
1.2摸清班级学情,针对性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我们使用的人教B版教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一个知识点,从基本的问题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与初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必修的各个模块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缺乏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从初中知识开始,由浅入深地过渡到高中内容。这样学生就感觉不难,易于理解和接受。
2.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新授课就可以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应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比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但在高中还要学习。人教B版教材在安排上,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开始,逐渐深入,给学生一定的过渡,学生容易理解。
2.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高一数学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的问题,B版教材在安排上,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是表述与原来有差异,本质没有改变,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3.高一教师钻研初中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
高中教师应要钻研初中教材、大纲和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改方向,多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和方法。对高一新生可以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状况。在搞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4.开学初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开学初数学测试的难度不要太大,让大多学生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5.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在教学中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6.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将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7.在解题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或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好的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题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动也尤为重要。因此,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设计能力,做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波利亚提出的最佳动机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最佳动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相信数学是有趣的,所讨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探索的心智活动中能找到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四大功能:教学功能、发展功能、检查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数学习题应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系统,逐步形成和完善合理的认识结构。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