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精心设置,认真准备,上好一节语文课是不难的,但追求堂堂好课绝非易事。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评价好课的标准有了新的内容。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愿听肯学、积极参与互动、课后有收获,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课。文章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
  上好一堂课,是每位教师美好的愿望,是教师们极力追求的结果。但要获得这样的效果,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笔者认为,课前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策划好课堂设计;二是设计好课题的导语;三是设计好课堂的师生互动;四是准备好课堂的总结。
  一、策划好课堂设计,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
  课堂设计,简而言之,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各项规划。如教学目标的编制,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学习环境、教师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等思考,借助在头脑中拟定操作的蓝图,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教学方案,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方法就会常教常新,教学效果就很好。策划好课堂设计,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
  二、设计好课题导语,是成功“一堂好课”的序幕
  导语是老师在上新课之前通过学生已知或未知的知识,用精彩简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便称之为课堂导入或导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开头十分重要,特别是语文课,不能随心所欲,认为可有可无。优秀的导语具有导控性、一致性、指向性、新颖性、具体性、精炼性等特点,它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课堂的乐章定下基调。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与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我们如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精彩、简短、入题的导语,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祝福》时,教师可如此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我们看到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她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艰难地走在雪地上……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教师通过这样的焦点透视,高度地概括了小说中祥林嫂的形象。这样的导入,拉开了课堂的序幕,引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从而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设计好课堂互动,是成就“一堂好课”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成就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互动中,教师胸怀广博的知识,自然流露的满腔激情,运用精湛的技巧和有效的方法,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这种互动,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学业得以持久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设计中,抓住互动的主旨和要义,把教学内容加工成一个个符合题意的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合作探讨和研究,在问题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时间的科学分配,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使教学时间安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探究和自我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有效合作学习的条件。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是成就一堂好课的关键所在。
  四、准备好课堂总结,是“一堂好课”的高度概括
  一堂课的课堂导入固然重要,但一堂高效的好课,不仅要有精彩有趣开头,还要有完美的尾声,正如人们所说的“善始善终”,即课堂总结。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从实际情况看,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能精心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那么在教学中就不仅能巩固知识、高涨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求知欲望高涨。除此之外,课堂总结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归纳,是“一堂好课”的高度概括,能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复习的依据。
  总之,上好一堂课确实需要我们做好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致力于策划好课堂设计,设计好课题导语和课堂互动,准备好课堂总结,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使课堂锦上添花,最终才能成就一堂堂好课。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的变化、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
摘 要: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学沿着开放性发展成为必然和时代主流。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开放性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此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开放性理念 实践方法  一、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实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方法
摘 要: 自从课外阅读课走进课堂,作者便企盼着阅读课堂能够精彩纷呈,企盼着学生能够借由课外阅读课课堂走上阅读之路。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四招五式”点亮了课外阅读课堂,将作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关键词: “四招五式” 课外阅读课堂 阅读教学  自从课外阅读课进了课堂,爱读书、总希望学生能多读书的我仿佛鱼儿游进了大海。我企盼着阅读课堂能精彩纷呈,企盼着学生能够借由课外阅读课堂走上阅读之路。于是,
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听课时所伴有的心理现象,是共鸣、共振现象,而非我们常说的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调控课堂心理气氛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引导者,教师是否会以巧设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让课堂成为富有吸引力和魅力的阵地,是每一位教师值得关注且需要长期坚持探究的课题。本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
目的:观察高血糖对树鼩局灶性脑缺血时海马微环境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揭示高血糖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启发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