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可从儿童诗的节奏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创造美等方面引领学生学习儿童诗,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儿童诗;审美视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28-02
统编语文教科书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这些儿童诗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儿童诗既有诗歌的特点,又独属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凭借,从美学的视角引领学生赏析儿童诗,使学生在寻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一、把握节奏美
儿童诗具有诗的特性,而节奏是诗的生命。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从诗歌的节奏入手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儿童诗的节奏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夜色》这首童诗,就显得很有韵律和节奏感。由于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读童诗的经验少,教学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然后,让学生按照停顿节拍先自由读。当学生读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长句子的技巧。在学生读准童诗节奏停顿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就“小、瞧、笑、跳、觉”等押韵的生字进行重读,帮助学生读出童诗的韵律与节奏感,使整首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凸显出来。
在儿童诗教学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独具匠心,激发学生阅读童诗的兴趣,提升儿童诗的教学质量。
二、体味意境美
儿童诗有着独属于儿童特质的意境之美。这种美只有真正沉浸在诗歌中才能感受到。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赏析童诗的优美意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诗的意境之美。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歌,表现作者去亲近自然的自由和欢乐。诗歌的语言贴切自然,意境幽远、绵长。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这些描写天晴后的事物去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尤其是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微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踪迹——它也在闲游。”这是中国古典式诗歌意境的忠实复写。教学中,教师要就这些句子引领学生品味感受,使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境之美大多是只可感悟不可言传的,教师要从品读入手,引领学生感悟儿童诗的意境之美,达到物我相融的理想境界。
三、品味语言美
儿童诗语言优美,用词精妙,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赏析品味,使学生感受到童诗的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白桦》这首童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在第一小节中,作者用一个“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白桦树皮的特点,用一个“披”字形象地描写出白桦的高洁,把白桦写活了。整首诗用词准确,生动传神,全诗押通韵,读起来回还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一樣,让读者由衷地感受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儿童诗的语言是美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真正沉入诗歌,去品味诗歌每个字、每个词所承载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在字斟句酌中诗歌的语言美才能真正沁入学生心间,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感受情感美
儿童诗是有情感与生命的,寄托着作者的情怀。教学儿童诗的时候,从情感入手,不仅可以凸显儿童诗的温度和阅读的深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诗,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雷锋的赞美以及怀念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抱着”“冒着”“背着”“踏着”“乘着”等词语,让学生感受作者沿着雷锋的足迹寻找雷锋的心情,体会雷锋到处做好事却不留名的精神,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受到熏陶与感染。
在儿童诗教学中,根据童诗所描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这是儿童诗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对儿童诗所蕴含的情感之美进行挖掘,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体会想象美
儿童天生喜欢想象。想象是儿童诗显著的一个特点,也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使得儿童诗有了别样的美。教学儿童诗的时候,教师可从想象入手丰富学生认知,让学生在想象阅读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短诗三首》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在《繁星(七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句话启发学生想象:“透过这些语言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仿佛看到了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藤萝的叶子垂在旁边,作者趴在母亲的膝上,享受母亲爱抚的景象。
可见,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抓住童诗的语言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反复感悟品味,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阅读儿童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六、表达创造美
儿童诗蕴含诗歌诗性之美。在读完儿童诗后,学生会有一种诗兴大发之感,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去写作属于自己的诗歌。此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诗歌写作热情的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在儿童诗的写作中增强表达自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听听,秋的声音》这首童诗,主要从秋的声音入手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这首童诗中,诗歌的一二小节主要写了秋天黄叶和大树告别、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情景;作者在表达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教学的时候,在熟读诗歌,把握儿童诗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表达,要求学生以“听听,春的声音”“听听,夏的声音”“听听,冬的声音”等为题目进行仿写,鼓励学生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和象声词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样教学,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表达支架,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儿童诗的表达特点,然后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的形式进行仿写,最后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大家听。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在展示交流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童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从发现儿童诗的美入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受,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统编教材;儿童诗;审美视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28-02
统编语文教科书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这些儿童诗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儿童诗既有诗歌的特点,又独属于儿童的世界。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凭借,从美学的视角引领学生赏析儿童诗,使学生在寻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一、把握节奏美
儿童诗具有诗的特性,而节奏是诗的生命。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从诗歌的节奏入手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儿童诗的节奏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夜色》这首童诗,就显得很有韵律和节奏感。由于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读童诗的经验少,教学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然后,让学生按照停顿节拍先自由读。当学生读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长句子的技巧。在学生读准童诗节奏停顿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就“小、瞧、笑、跳、觉”等押韵的生字进行重读,帮助学生读出童诗的韵律与节奏感,使整首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凸显出来。
在儿童诗教学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独具匠心,激发学生阅读童诗的兴趣,提升儿童诗的教学质量。
二、体味意境美
儿童诗有着独属于儿童特质的意境之美。这种美只有真正沉浸在诗歌中才能感受到。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赏析童诗的优美意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诗的意境之美。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歌,表现作者去亲近自然的自由和欢乐。诗歌的语言贴切自然,意境幽远、绵长。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这些描写天晴后的事物去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尤其是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微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踪迹——它也在闲游。”这是中国古典式诗歌意境的忠实复写。教学中,教师要就这些句子引领学生品味感受,使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境之美大多是只可感悟不可言传的,教师要从品读入手,引领学生感悟儿童诗的意境之美,达到物我相融的理想境界。
三、品味语言美
儿童诗语言优美,用词精妙,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赏析品味,使学生感受到童诗的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白桦》这首童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在第一小节中,作者用一个“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白桦树皮的特点,用一个“披”字形象地描写出白桦的高洁,把白桦写活了。整首诗用词准确,生动传神,全诗押通韵,读起来回还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一樣,让读者由衷地感受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儿童诗的语言是美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真正沉入诗歌,去品味诗歌每个字、每个词所承载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在字斟句酌中诗歌的语言美才能真正沁入学生心间,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感受情感美
儿童诗是有情感与生命的,寄托着作者的情怀。教学儿童诗的时候,从情感入手,不仅可以凸显儿童诗的温度和阅读的深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诗,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雷锋的赞美以及怀念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抱着”“冒着”“背着”“踏着”“乘着”等词语,让学生感受作者沿着雷锋的足迹寻找雷锋的心情,体会雷锋到处做好事却不留名的精神,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受到熏陶与感染。
在儿童诗教学中,根据童诗所描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这是儿童诗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对儿童诗所蕴含的情感之美进行挖掘,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体会想象美
儿童天生喜欢想象。想象是儿童诗显著的一个特点,也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使得儿童诗有了别样的美。教学儿童诗的时候,教师可从想象入手丰富学生认知,让学生在想象阅读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短诗三首》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在《繁星(七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句话启发学生想象:“透过这些语言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仿佛看到了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藤萝的叶子垂在旁边,作者趴在母亲的膝上,享受母亲爱抚的景象。
可见,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抓住童诗的语言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反复感悟品味,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阅读儿童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六、表达创造美
儿童诗蕴含诗歌诗性之美。在读完儿童诗后,学生会有一种诗兴大发之感,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去写作属于自己的诗歌。此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诗歌写作热情的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在儿童诗的写作中增强表达自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听听,秋的声音》这首童诗,主要从秋的声音入手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这首童诗中,诗歌的一二小节主要写了秋天黄叶和大树告别、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情景;作者在表达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教学的时候,在熟读诗歌,把握儿童诗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表达,要求学生以“听听,春的声音”“听听,夏的声音”“听听,冬的声音”等为题目进行仿写,鼓励学生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和象声词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样教学,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表达支架,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儿童诗的表达特点,然后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的形式进行仿写,最后把自己写的小诗读给大家听。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在展示交流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童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从发现儿童诗的美入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受,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