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为完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一定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由此也不难看出,行为习惯的形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某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使他们形成稳固的良好行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往理想天堂;坏习惯可以让我们挂上锁链,走向地狱。小学年龄段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一般习惯还正在形成,可塑性极大,所以从小学低年级起老师就要去歪扶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怎样才能达此目的呢?结合平时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作为模仿的对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以前辈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雷锋在雨天送老奶奶回家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二、家校合作,激励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沃土和摇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若想把孩子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使孩子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强制性教育是不可取的。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转变教育思想,运用激励手段,才能不断优化家庭教育,从而创造出家庭教育的丰硕成果。我是在农村执教,家长素质不怎么高,因此需要和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请他们配合教师,配合学校,培养好学生的习惯。平时引导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扬长避短,发挥子女自身具有的优势
要注重发挥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特长。有个音乐家很有名气,但孩子不争气,连中国话都说不流畅。但他慢慢发现,他的曲子能被儿子在画纸上反映出来,并且反映得很好。旋律、节奏等被展示得维妙维肖,令那个音乐家膛目。音乐家就从这方面培养了孩子的特长,后来这孩子成了此方面优秀人才。实践证明,有的孩子才能的萌发与顽皮的性格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观察力。家长有时甚至从孩子的一次恶作剧中察觉到他颖悟、聪明的因素进而加以引导,将其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挖掘出来,做为家长,要给孩子搭个舞台,为他们多创造些表现的机会。为迎接本世纪知识经济爆炸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精神激励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激励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家长的语言来实现的。
3、民主商讨激励
家长与孩子之间,从客观上看,孩子在与家长的关系中,处于被指导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服从地位。这对于独立性日益增长而自我评价又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很不适应。家长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以“指导者加大朋友”的身份出现,进行平等的交流、交谈,孩子才能敞开心扉、乐于接受。因此,家长要明之以理,教之以诚,经常与孩子坦诚交谈,交流认识,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情感激励
家长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与亲情关系是无以伦比的。家长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是家庭教育的优越条件,是对孩子施教的前提。马克思说:“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家长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能使孩子感到自己处于幸福欢乐之中,它为培养孩子纯洁的思想、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的地”。一方面,家长要用情感的火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使他们感到家长的温存、抚爱、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愿望。另一方面,又需要理智地教育孩子,使他们明白,不应当只知享受,而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尽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學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往理想天堂;坏习惯可以让我们挂上锁链,走向地狱。小学年龄段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一般习惯还正在形成,可塑性极大,所以从小学低年级起老师就要去歪扶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怎样才能达此目的呢?结合平时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榜样,身先垂范
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作为模仿的对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以前辈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雷锋在雨天送老奶奶回家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二、家校合作,激励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沃土和摇篮,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若想把孩子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使孩子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强制性教育是不可取的。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转变教育思想,运用激励手段,才能不断优化家庭教育,从而创造出家庭教育的丰硕成果。我是在农村执教,家长素质不怎么高,因此需要和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请他们配合教师,配合学校,培养好学生的习惯。平时引导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扬长避短,发挥子女自身具有的优势
要注重发挥孩子的优势,培养孩子的特长。有个音乐家很有名气,但孩子不争气,连中国话都说不流畅。但他慢慢发现,他的曲子能被儿子在画纸上反映出来,并且反映得很好。旋律、节奏等被展示得维妙维肖,令那个音乐家膛目。音乐家就从这方面培养了孩子的特长,后来这孩子成了此方面优秀人才。实践证明,有的孩子才能的萌发与顽皮的性格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观察力。家长有时甚至从孩子的一次恶作剧中察觉到他颖悟、聪明的因素进而加以引导,将其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挖掘出来,做为家长,要给孩子搭个舞台,为他们多创造些表现的机会。为迎接本世纪知识经济爆炸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精神激励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激励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家长的语言来实现的。
3、民主商讨激励
家长与孩子之间,从客观上看,孩子在与家长的关系中,处于被指导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服从地位。这对于独立性日益增长而自我评价又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很不适应。家长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以“指导者加大朋友”的身份出现,进行平等的交流、交谈,孩子才能敞开心扉、乐于接受。因此,家长要明之以理,教之以诚,经常与孩子坦诚交谈,交流认识,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情感激励
家长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与亲情关系是无以伦比的。家长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是家庭教育的优越条件,是对孩子施教的前提。马克思说:“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家长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能使孩子感到自己处于幸福欢乐之中,它为培养孩子纯洁的思想、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的地”。一方面,家长要用情感的火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使他们感到家长的温存、抚爱、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愿望。另一方面,又需要理智地教育孩子,使他们明白,不应当只知享受,而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尽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學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