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模式期待着一场新的变革,笔者从理论与实践两大角度系统阐述了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互联网、各种教学媒体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独特魅力。在倡导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同时,笔者也就信息化教学模式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笔者相信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化设计模式 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逆转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引言
早在1983年,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1)“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对教育的期待便包含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在所有基础性学科中有着知识面广、信息含量大的显著特点,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真正深度融合于语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进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多年教学实践说明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
(一)信息化环境教学概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逐步过渡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2)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导作用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讲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信息化语文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发展(3)
1.教学目标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搜索、判断、加工和整合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其语文知识面。
2.教学技术方面:
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极为丰富,涵盖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引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语文趣味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教学情境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获得发展,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主动构建语文知识。
4.教师技能要求方面:
由于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因此对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信息素养。
三.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手段,其教学价值是如何完美地将其融合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笔者为破除这一难题,将以案例展示的形式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展示信息技术对当今语文教学的神奇魅力。
案例:沁园春·雪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目标:
理解并欣赏诗中的精确用词,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抒情、议论等理解中心思想。
2.拓展目标:
领会毛泽东通过咏雪赞颂祖国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革命热情。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1)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沁园春·学的创作背景以及毛泽东的简要生平经历。
(2)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等途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诗歌中“惟”、“顿”、“略输”、“稍逊”等字词使用的妙处。
2.教师备课工作:
(1)互联网采集信息:沁园春·雪创作的深度背景、该诗首次正式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跨度、毛泽东其他作品赏析拓展以及其他制作课件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影视材料等资源。
(2)互联网比对完善信息:查找相关教案网页,比对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设计,查漏补缺,完善丰富教学内容
(3)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制作课件:以幻灯片为主线,引用相关网络资源整合设计教学课件,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三)课堂过程
1.利用黑板传统形式进行板书设计,逐步构建教学内容基本框架
2.利用抽签软件进行随机抽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利用相关视频软件播放简短影视资料,营造特定课堂氛围
4.播放幻灯片中提前准备好的朗诵音频,训练学生朗诵能力并引导其进入课堂氛围
5.利用幻灯片进入主课环节,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创作背景、字词的使用妙处、诗歌中心情感等学习内容。
6.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以及课上讨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课堂合作讨论学习并给予其相应的必要指导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1.信息化教学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知识,客观上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促使其在课下学习中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其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为其后期进行主动创造奠定基础。
2.科学合理的软件应用使学生从过去单一乏味的课堂模式下解脱出来,转而接受兼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的生动课堂,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3.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高其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学生朝着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迈进。
四.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保证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不偏离教学目标
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观念,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情感之间等的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防止学生的自由度过大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为了使用现代化技术而使用现代化技术则就是本末倒置了。有效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模式要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契合点。
(三)对待传统教育模式要批判继承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着种种局限但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例如重视师生互动、保证课堂教学方向等等,在语文教学模式变革中要警惕对传统模式的全盘否定。
五.总结
长期以来,语文作为一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维性两大特点。它既是帮助学生接触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各领域的创造型人才,传统语文教育必然走向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道路。真正的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使传统教师授课与各种媒体技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二者在相互妥协、调整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相信,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信息化设计的一天,必然也是语文教学迈上历史性新台阶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页
(2)余武《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168页
(3)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第317页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化设计模式 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逆转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引言
早在1983年,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1)“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对教育的期待便包含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在所有基础性学科中有着知识面广、信息含量大的显著特点,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真正深度融合于语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进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多年教学实践说明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
(一)信息化环境教学概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逐步过渡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2)所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优化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导作用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讲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继承”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信息化语文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发展(3)
1.教学目标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搜索、判断、加工和整合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其语文知识面。
2.教学技术方面:
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极为丰富,涵盖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引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语文趣味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教学情境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获得发展,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主动构建语文知识。
4.教师技能要求方面:
由于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因此对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信息素养。
三.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手段,其教学价值是如何完美地将其融合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笔者为破除这一难题,将以案例展示的形式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展示信息技术对当今语文教学的神奇魅力。
案例:沁园春·雪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目标:
理解并欣赏诗中的精确用词,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抒情、议论等理解中心思想。
2.拓展目标:
领会毛泽东通过咏雪赞颂祖国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革命热情。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1)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了解沁园春·学的创作背景以及毛泽东的简要生平经历。
(2)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等途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诗歌中“惟”、“顿”、“略输”、“稍逊”等字词使用的妙处。
2.教师备课工作:
(1)互联网采集信息:沁园春·雪创作的深度背景、该诗首次正式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跨度、毛泽东其他作品赏析拓展以及其他制作课件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影视材料等资源。
(2)互联网比对完善信息:查找相关教案网页,比对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设计,查漏补缺,完善丰富教学内容
(3)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制作课件:以幻灯片为主线,引用相关网络资源整合设计教学课件,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三)课堂过程
1.利用黑板传统形式进行板书设计,逐步构建教学内容基本框架
2.利用抽签软件进行随机抽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利用相关视频软件播放简短影视资料,营造特定课堂氛围
4.播放幻灯片中提前准备好的朗诵音频,训练学生朗诵能力并引导其进入课堂氛围
5.利用幻灯片进入主课环节,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创作背景、字词的使用妙处、诗歌中心情感等学习内容。
6.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以及课上讨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课堂合作讨论学习并给予其相应的必要指导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1.信息化教学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知识,客观上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促使其在课下学习中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其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为其后期进行主动创造奠定基础。
2.科学合理的软件应用使学生从过去单一乏味的课堂模式下解脱出来,转而接受兼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的生动课堂,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3.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高其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学生朝着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迈进。
四.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保证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不偏离教学目标
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观念,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情感之间等的交流。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防止学生的自由度过大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为了使用现代化技术而使用现代化技术则就是本末倒置了。有效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模式要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契合点。
(三)对待传统教育模式要批判继承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着种种局限但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例如重视师生互动、保证课堂教学方向等等,在语文教学模式变革中要警惕对传统模式的全盘否定。
五.总结
长期以来,语文作为一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维性两大特点。它既是帮助学生接触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各领域的创造型人才,传统语文教育必然走向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道路。真正的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使传统教师授课与各种媒体技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二者在相互妥协、调整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笔者相信,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信息化设计的一天,必然也是语文教学迈上历史性新台阶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页
(2)余武《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168页
(3)李芒《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第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