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课程是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的课程。由于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信息量大,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日渐感觉以往知识储备的不足或认识的偏颇,造成教师们具体实施课堂内外指导的局限性、片面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觉知识量的增加和理解的困难。这些促发了我们开展“小学品德学科教科培‘三位一体’研训模式”的实践探索,我们“以研导教、以研带培,以教促研”,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形成品德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该课程是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社会实践培养”是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索、实践在教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所以品德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以及学科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这种学习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因此,结合品德课程的特点,开展了以“在探究中感悟 在实践中体验”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增强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品德课堂的文化内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新定位,教师的“导学”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积极的研究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引新的思考方向,激起思维共鸣。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可以单独或以群体的形式来进行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学习活动。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彻底认同,能唤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开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拓宽品德教学资源的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用教材,不要教教材”已成为品德教师的共识。教材中罗列的一个个社会现象,虽然真实、典型,但它终不能面向所有学生。所以,作为教材的实施者——老师须灵活运用教材,适时地补充素材。课程资源这一关键的教学领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从现状看,所发掘的资源往往着眼点不一,甚至不加筛选,随意性极大;有的过多地依赖传媒,大量使用网络信息,也造成了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被埋没和闲置。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关注本土资源的有效运用,运用学生身边的最有说服力和感受力的资源,并形成了区域学科研究的特色。
如建立了“古粤秀色”特色德育网站(此网站获市德育创新奖),充分联动社会力量,如越秀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和市教研室,联同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等其他学科开展了 “展越秀古色 燃亚运激情” 的品德学科研究性学习德育系列活动,活动既有深远意义又十分具有区域特色的。我们借助越秀区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借助这三朝古都的故地,文人巨儒的居所,借助它是近代革命史上的英雄名区,文化古迹、名人旧址、著名建筑、革命圣地星罗棋布,是怀藏两千多年文化的历史宝藏,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充分地运用这些研究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品德课程资源。过程中,主动引导越秀区内的各校学生从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古迹开始,体会埋藏在这些历史文化古迹里面的文化魅力与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本地区和家乡的文化瑰宝,产生保护越秀文化古迹的使命感,希望能为岭南文化代代相传及传承越秀人的实干、勤奋、宽容、创新、进取的精神出份力。同时借此活动让学生从关注、热爱身边的事物开始,拓展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让孩子们成为亚运会中宣扬越秀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充满活力的小小传播者。
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品德学科联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综合实践等各学科积极联合协同,开展相关的课例研讨、课外实践的课堂内外的教学指导和实践。过程中借助《古粤秀色》(www.gyxs.net)这个越秀区特色德育网站为平台,以点带多面,扎扎实实地开展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各学科的老师也团结协作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老师、学生、家长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摄影作品、美术作品、文学小作品、音乐创作等等形式生动多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并上传到“古粤秀色”网站上与大家交流分享,引发了更多学校、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参与。许多的学校也借此契机进一步强化、明确了本校的德育科研的方向和主题,结合本校的特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
责任编辑邱丽
一、形成品德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该课程是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社会实践培养”是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索、实践在教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所以品德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以及学科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这种学习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因此,结合品德课程的特点,开展了以“在探究中感悟 在实践中体验”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增强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品德课堂的文化内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新定位,教师的“导学”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积极的研究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引新的思考方向,激起思维共鸣。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可以单独或以群体的形式来进行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学习活动。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彻底认同,能唤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开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拓宽品德教学资源的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用教材,不要教教材”已成为品德教师的共识。教材中罗列的一个个社会现象,虽然真实、典型,但它终不能面向所有学生。所以,作为教材的实施者——老师须灵活运用教材,适时地补充素材。课程资源这一关键的教学领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从现状看,所发掘的资源往往着眼点不一,甚至不加筛选,随意性极大;有的过多地依赖传媒,大量使用网络信息,也造成了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被埋没和闲置。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关注本土资源的有效运用,运用学生身边的最有说服力和感受力的资源,并形成了区域学科研究的特色。
如建立了“古粤秀色”特色德育网站(此网站获市德育创新奖),充分联动社会力量,如越秀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和市教研室,联同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等其他学科开展了 “展越秀古色 燃亚运激情” 的品德学科研究性学习德育系列活动,活动既有深远意义又十分具有区域特色的。我们借助越秀区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借助这三朝古都的故地,文人巨儒的居所,借助它是近代革命史上的英雄名区,文化古迹、名人旧址、著名建筑、革命圣地星罗棋布,是怀藏两千多年文化的历史宝藏,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充分地运用这些研究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品德课程资源。过程中,主动引导越秀区内的各校学生从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古迹开始,体会埋藏在这些历史文化古迹里面的文化魅力与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本地区和家乡的文化瑰宝,产生保护越秀文化古迹的使命感,希望能为岭南文化代代相传及传承越秀人的实干、勤奋、宽容、创新、进取的精神出份力。同时借此活动让学生从关注、热爱身边的事物开始,拓展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让孩子们成为亚运会中宣扬越秀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充满活力的小小传播者。
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品德学科联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综合实践等各学科积极联合协同,开展相关的课例研讨、课外实践的课堂内外的教学指导和实践。过程中借助《古粤秀色》(www.gyxs.net)这个越秀区特色德育网站为平台,以点带多面,扎扎实实地开展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各学科的老师也团结协作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老师、学生、家长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摄影作品、美术作品、文学小作品、音乐创作等等形式生动多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并上传到“古粤秀色”网站上与大家交流分享,引发了更多学校、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的参与。许多的学校也借此契机进一步强化、明确了本校的德育科研的方向和主题,结合本校的特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