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积极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导学案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课改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优秀的导学案设计对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导学案成为初中化学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化学学科“导学案”的设计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建立
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导学案”应设计如下: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1.师生明确学习目标阶段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制定成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实现,将学习目标用简单凝练的语言展现在“导学案”上。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就帮助学生明确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带着任务去学习,课堂才不会无的放矢。
2.独立自主学习阶段
第二环节,旧知回顾和预习检测。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本部分尽量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包括与本节课有关联的旧的知识,也包括本节课中最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部分的内容要尽量少而精,目的是看一看学生的基础与自学效果如何。以便在引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时作相应的调整。
3.释易解难探讨阶段
第三环节,教师将本课题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主要以简答题、探究题的形式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相对简单的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思考比较难的知识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小组合作探究阶段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第二、三环节以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并回答同学的提问。通过这一环节,先解决通过学生们的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引导提供学情参考。
对于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都无法准确掌握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此时,教师应当依据课堂讨论的效果,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当然,预设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确实体现教材要求的重难点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5.巩固总结检测阶段
本部分包括课堂检测和能力拓展。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有梯度,能体现重难点,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教师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总结规律和方法,及时对合作小组在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第六环节,能力拓展。若有时间,可适当涉及题目进行能力的提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这个环节一般做为备用,视学情而定,如果学生学得较轻松,可以作为能力提升题让学生进一步地进行能力拔高训练;如果学生学得不理想,可让部分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做为思考题,从而为优等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以上几个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教学流程。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适当取舍。“导学案”的优化设计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处在初始阶段,但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了表达、交流和倾听,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一定能让“导学案”的设计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为课堂教学的全面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建立
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导学案”应设计如下: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1.师生明确学习目标阶段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制定成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实现,将学习目标用简单凝练的语言展现在“导学案”上。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就帮助学生明确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带着任务去学习,课堂才不会无的放矢。
2.独立自主学习阶段
第二环节,旧知回顾和预习检测。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本部分尽量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包括与本节课有关联的旧的知识,也包括本节课中最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部分的内容要尽量少而精,目的是看一看学生的基础与自学效果如何。以便在引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时作相应的调整。
3.释易解难探讨阶段
第三环节,教师将本课题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主要以简答题、探究题的形式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通过自学完成相对简单的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思考比较难的知识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小组合作探究阶段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第二、三环节以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并回答同学的提问。通过这一环节,先解决通过学生们的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引导提供学情参考。
对于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都无法准确掌握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此时,教师应当依据课堂讨论的效果,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当然,预设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确实体现教材要求的重难点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5.巩固总结检测阶段
本部分包括课堂检测和能力拓展。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有梯度,能体现重难点,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教师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总结规律和方法,及时对合作小组在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第六环节,能力拓展。若有时间,可适当涉及题目进行能力的提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这个环节一般做为备用,视学情而定,如果学生学得较轻松,可以作为能力提升题让学生进一步地进行能力拔高训练;如果学生学得不理想,可让部分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高的学生做为思考题,从而为优等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以上几个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教学流程。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适当取舍。“导学案”的优化设计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导学案”教学模式还处在初始阶段,但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了表达、交流和倾听,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对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一定能让“导学案”的设计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为课堂教学的全面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