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一度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如约举行,程式化的作品征集,程式化的评委邀请,程式化的评奖标准,程式化的展览组织,程式化的开幕颁奖,一切顺理成章;唯一没有程序化的是,14年来第一次的大奖胜出,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唯有一声叹息,好像又如释重负。
从“我们的视野”到“开发的表达”,从“视觉惊艳”到“炫”,一切生长得很快,宛如蒙太奇的闪回,飞速的掠过,飞速的略过。年轻的艺术盛宴,一张张化装舞会上的面具,让人看不清背后的真实。
有时闲来翻开1999年的青年美展画册,我们还能依稀看见的是当年朝气蓬勃的阳光青年的社会反思和经典仰止;到今天,感觉一切都在慢慢地消散,慢慢地流失——这不禁使我想起,1996年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以艺术的名义”现代艺术展中上海现代艺术家张新的一件作品,一件冰雕的大卫头像,随着展览的进行,时间的推移,头像在慢慢地消融,最后变成一池清水——前辈的感知,又好像一丝隐喻。这似乎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前几天,听说某视觉艺术学院广告设计系的老师指导一个来自景德镇陶瓷世家的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将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打碎,再把它重新粘合成一件作品,学生愤然退学,因为他无法接受亵渎前辈的经典。为“破”而“破”的艺术,为“重建”而“重建”的艺术,让人觉得总是很时尚的,因为它永远贴着“现代”和“创新”的标签。现代的人们往往关注于艺术创作的形式,而忽略了艺术创作所反映的内涵,或者说,人们有时也无法理解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作品内涵。于是乎,艺术变得越来越神秘,艺术家也变得越来越另类,甚至有些好像快要脱离人的范畴。我想,这似乎也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飞速生长的当代艺术,以至于我们议论在“气韵”和“传承”时,回味倪瓒的清傲、八大的孤冷、白石的雄浑时,好像显得如此的生硬和汗颜,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已落俗套。“中国画”的概念发展到今天,确实已经无法涵盖当下以水墨为表现媒介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了,以至于聪明的现代艺术家们随之将自己的作品成为“现代水墨画”,把“笔墨”硬生生的变成了“笔”和“墨”。有时甚至不用笔,使笔墨变成了零。而对笔墨当随时代的多种理解和解释,为中国的当代水墨提供了无数的注解和诠释,也为现代的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好像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然而,我们往往会忘却了人文的传承和经典的永恒。这似乎又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艺术的创作是个性的升华,如同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样;然而,恋爱发展成婚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了。如果说无土栽培和转基因是科学飞速发展的成果,那其生长的代价是失去了大自然的清润和原生态的质朴。是否就像孙燕姿的《天黑黑》里所唱的那样,“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以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爱总是让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好孤独。”无根的当代艺术,横冲直撞,一路走来,亦如天马行空;强烈的存在意识和功利追求,逝去的可能是我们的传统和灵魂。
我们的生长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是要有牺牲的;但如果这种牺牲是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改变我们的传统基因的话。我们是否应该先停下来,看一看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生长。我想,这似乎依旧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从“我们的视野”到“开发的表达”,从“视觉惊艳”到“炫”,一切生长得很快,宛如蒙太奇的闪回,飞速的掠过,飞速的略过。年轻的艺术盛宴,一张张化装舞会上的面具,让人看不清背后的真实。
有时闲来翻开1999年的青年美展画册,我们还能依稀看见的是当年朝气蓬勃的阳光青年的社会反思和经典仰止;到今天,感觉一切都在慢慢地消散,慢慢地流失——这不禁使我想起,1996年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以艺术的名义”现代艺术展中上海现代艺术家张新的一件作品,一件冰雕的大卫头像,随着展览的进行,时间的推移,头像在慢慢地消融,最后变成一池清水——前辈的感知,又好像一丝隐喻。这似乎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前几天,听说某视觉艺术学院广告设计系的老师指导一个来自景德镇陶瓷世家的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将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打碎,再把它重新粘合成一件作品,学生愤然退学,因为他无法接受亵渎前辈的经典。为“破”而“破”的艺术,为“重建”而“重建”的艺术,让人觉得总是很时尚的,因为它永远贴着“现代”和“创新”的标签。现代的人们往往关注于艺术创作的形式,而忽略了艺术创作所反映的内涵,或者说,人们有时也无法理解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作品内涵。于是乎,艺术变得越来越神秘,艺术家也变得越来越另类,甚至有些好像快要脱离人的范畴。我想,这似乎也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飞速生长的当代艺术,以至于我们议论在“气韵”和“传承”时,回味倪瓒的清傲、八大的孤冷、白石的雄浑时,好像显得如此的生硬和汗颜,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已落俗套。“中国画”的概念发展到今天,确实已经无法涵盖当下以水墨为表现媒介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了,以至于聪明的现代艺术家们随之将自己的作品成为“现代水墨画”,把“笔墨”硬生生的变成了“笔”和“墨”。有时甚至不用笔,使笔墨变成了零。而对笔墨当随时代的多种理解和解释,为中国的当代水墨提供了无数的注解和诠释,也为现代的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好像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然而,我们往往会忘却了人文的传承和经典的永恒。这似乎又是一种生长的代价。
艺术的创作是个性的升华,如同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样;然而,恋爱发展成婚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了。如果说无土栽培和转基因是科学飞速发展的成果,那其生长的代价是失去了大自然的清润和原生态的质朴。是否就像孙燕姿的《天黑黑》里所唱的那样,“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我以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爱总是让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好孤独。”无根的当代艺术,横冲直撞,一路走来,亦如天马行空;强烈的存在意识和功利追求,逝去的可能是我们的传统和灵魂。
我们的生长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是要有牺牲的;但如果这种牺牲是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改变我们的传统基因的话。我们是否应该先停下来,看一看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生长。我想,这似乎依旧是一种生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