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可见,支架的作用就是引导学习者在未知的知识空间逐步攀升,为学习提供系统化的支持,从而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俗地说,就是“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之间温暖的、愉快的合作,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发展。当儿童技能提高时,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自发性”。
  其实,支架式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搭建这样的“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架构起他的已有知识、能力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科学的方式以解决新的问题,并能够让这些方式方法内化成学生新的学习思考工具,在拆除“支架”之后依然能够自如使用。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我校从两年前开始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很幸运,我也成为了首批学习实践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老师。两年多来,我对支架式教学模式从开始的陌生、好奇,慢慢过渡到在实践中了解、熟悉、热爱,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产生了一些感受,在此浅谈二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支架搭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我校同时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所以3、4、5三个环节必不可少,其中独立探索又是协作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没有学生的自主思考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效果实现,同时合作学习又是对自主思考的一种检验和实现方式,学生通过在组内的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从而日积月累实现个人知识技能和交流技能、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效果评价是其中最难以进行评价的环节。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堂中的提问、回答实现效果的评价。
  二、如何寻找构建“支架”
  此处以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支架式教学公开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来谈。
  (一)寻找“支架”
  搭建“支架”,首先必须要找到合理“支架”。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支架”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构建:1.“课标”对于说明文学习的具体要求;2.学生已掌握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
  (二)构建“支架”
  1.“课标”对于说明文学习的具体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2.学生已掌握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我以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松鼠》《苏州园林》《松树金龟子》《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我要求学生思考:我们在学习这几篇说明文时,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说明文的具体知识?据此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
  3.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同时找到学习说明文的方式,我又搭建了这节课的最主要的一个“支架”——说明文“三读法”。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能够结合我们所学的说明文体会如何抓住说明点并归纳总结的。然后让学生找到本文中的说明点,同时进行细化。
  二读析法——细部研讨方法点。这个步骤主要要求学生先回忆我们所知道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且试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然后在本文中找到,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着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三读品味——字词捕捉语言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要抓住关键词,同时要紧扣关键词所在段落的“中心”,理解赏析。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精神态度,理解说明文,也要善于抓住这些语言,以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通过三读品味,让学生体味文字中的感情,体会作者写作的情感。
  通过说明文“三读法”的支架构建,非常明晰地让学生感受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学习和阅读方法。
  (三)拆除“支架”
  一节课的效果评价,主要体现在“支架”拆除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将“支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拆除它。
  这节课的效果评价,我是通过一篇同样典型的说明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来进行检阅。我要求学生用“三读法”进行学习,先找出说明点,细化每一段落的说明重点,找出中心句,然后讨论说明的方法和文章语言等。实践下来,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说明点,并能够有理有据地讨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感受作者的写作主旨和情感。   三、“支架”的选择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用“支架”,也并不是什么环节都需要构建“支架”,这一点必须清楚。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非常科学合理地选择“支架”,才能最高效和科学地构建“支架”。
  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鼎湖山听泉》中有一段关于泉水的描写:“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一段落堪称经典。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写作的妙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学习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这些写景的方法,我采用了“支架”。我先给学生看了两段已学过的文字内容,一个是《老山界》中写景的经典段落:“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另一个是《桂林山水》中的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两段话为什么能够成为写景的经典文字,他们有哪些在写景方面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生自主思考之后,我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将思考的内容呈现在白板上,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然后我要求学生总结一下:在写景时,我们要注意使用哪些写作方法能够让我们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很快能够总结出来,比如:都使用了多层次的描写方法;注重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写;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等等。
  整节课我也就在此处使用了“支架”,应该说效果很好。我们在选择“支架”的时候,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最重要的出发点,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知识能力情况来进行选择构建。
  2011年参加大市教师基本功竞赛,到了陌生的学校和班级授课,我就因为注意了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活动,针对学生所需和薄弱环节进行突破和构建“支架”,并且适时拆除,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现以此课例再谈一谈。
  这节课讲授孙犁先生的名篇《菜花》。我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我要知道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要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点和薄弱点。
  (一)寻找“支架”
  寻找的过程,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文章《白杨礼赞》。这两篇都是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的文章,应该说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同时,我还要求学生以两人为单位,将阅读之后的疑问和感受写下来。我的备课,就紧密围绕学生的困惑进行。通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有很多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但是往往难以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我的“支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搭建。
  (二)构建“支架”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文本赏析方面;一是在文本创作方面。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菜花”这样一个特殊意象的精神内涵,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告诉学生,有人认为“牡丹的生命价值在于华贵,荷花的生命价值在于纯洁,梅花的生命价值在于坚贞”。以此,我要求他们思考:菜花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为了让学生知道语文答题如何规范并且尽量完整,我搭建了一个“支架”: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我找到文中                 ,运用                   ,写了                        ,体现了                      。所以,我认为,菜花的生命价值在于                   。”通过这个句式“支架”,我要让学生知道,分析语文语句,要抓住关键词,分别从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回答规范而精彩,让我惊叹不已。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和感悟的体现在文字上,我又设计了一个写作环节,要求学生:为菜花谱一曲赞歌。并且我给了学生一个写作“支架”——《菜花,我为你歌唱》:“菜花,我为你歌唱,为你清冷的色彩,为你淡雅的神韵;菜花,我为你歌唱,                        ,
  。”通过这个支架的构建,学生非常容易抓住要点,同时也练习了仿句能力;又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从菜花的精神内涵层面去进行仿句,也对之前的文本赏析进行了很好的照应。最后,在巡视过程中,我让写得好的同学立即到电脑前将自己的句子打在课件上。下课前,一首十二句的“菜花赞歌”就完成了。整节课,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能力层面,都得到了较完整的统一和整合。
  其实,这节课我原本设计的“支架”是围绕《白杨礼赞》一课设计的。但是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两课的联系十分清晰,根本不需要赘言,更不需要我去设计所谓的“支架”,所以我索性弃之,而是选择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语言赏析和文本创作——来设计“支架”,并且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效果评价。这节课之所以高效,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有所得,正是因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节点、恰当的环节适当地选择并使用、拆除了“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责任交给学生,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在三年多的实践过程中,关于支架式教学我也有很多困惑,但是,更多的是收获和不断完善,对一个问题的研究也能够更加深刻透彻,并且能够比较基础地利用一些教育心理学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现了个人和学生学习的共同进步提高。
  (镇江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杂志的风格是杂志的生命。一份杂志创办以后,应该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才有可能以自己的花色和芳香吸引读者,在杂志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与人雷同,别人取代了你的位置,你便
序言通过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试卷中出现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考题,它们形式独特、背景鲜明、结构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
患儿女,12岁.因多饮多尿消瘦1年,头晕呕吐1周于2003年9月来院就诊.查血糖正常,尿糖(一);诊为"尿崩症""重度营养不良"而予以对症治疗,病情每况愈下.检查:极度消瘦,神经系统无异常.MRI检查:鞍上见一大小范围约35.2mm×41.8mm×30.3mm的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呈不均匀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中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静脉注入Gd-DTPA后病变明显强化。
82岁的“老豆豆”黑柳彻子出了一本新书,叫《豆豆一个人》,收录了她有关生活、情感、家人、友情等方面的随笔,用日本亚马逊的推荐语来说,“这是一本如同宝石箱般的回忆录”。
心肌动作电位 心室肌动作电位包括锋形电位及平台两部分,锋电位是由于钠离子通过心肌细胞膜的“钠快通道”快速内流所形成;而平台则由于钙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慢通道”缓慢内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神经阻滞与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带状疱疹
晚近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应用,使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神经系构造极为复杂,这些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一
我们于1978年12月,对金属加工厂在生产中有红外线的工种的142名工人,进行了眼部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In December 1978, we conducted an eye examination on 142
控制基因表达发育程序的分子机制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几个实验室最近完成的工作提示DNA特异位点的甲基化作用可作为一种可能的发育调节机制。Razin等说,有些事实提示甲
约30年以前,美国电影观众被招引去看立体光学电影,那个电影给人以幻觉,影象看起来好象是三维的。虽然实验性全息电影系统才发表,然而,它是不需要“欺骗”视觉器官,因为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