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决策,也称为职业生涯决策,是决策者在复杂的认知过程中整合与自我和职业环境相关的信息,全面分析考虑未来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进而做出对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职业决策困难则是个人在职业探索、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导致个体对现有决策不满意或无法做出特定的决策。从职业决策困难入手,分析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别、读书期间有无兼职经历、有无明确的工作意向等维度上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背后的原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常州大学城五所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有283份,有效率为94.3%,有效被试的分布情况如下:
研究工具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采用华中科技大学郝祥(2006)以CDDQ为基础,共计27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即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上的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决策动机不足。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25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调查结果
表2为高职生在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以及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总分的平均值为73.40,标准差为16.68。
从表3可知,在性格犹豫不决上男生与女生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女生要高于男生。
从表4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在外部冲突、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
从表5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内部冲突维度上,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农村学生;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来自农村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城镇学生。
从表6可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各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从表7可知,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维度上,文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理科类学生;在外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理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类学生。
从表8可知,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无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有兼职经历的学生。
从表9可知,高职生是否有工作意向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无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有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
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总分的平均值为73.40,标准差为16.68。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别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高职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上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差异,有无工作意向的学生在信息不足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性别差异上看,男女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男生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女生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更容易表现出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等性格特点;社会对男生的职业地位一般有较高要求,但男生在个人规划、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会比女生更欠缺,从而导致男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更容易遇到困难。
从年级差异上看,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在外部冲突、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大多处于对环境的适应和角色的互换上,对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所从事职业不太了解,职业意识不强烈。大二学生随着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逐渐意识到社会的残酷性和严峻性,开始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所思考,但由于学校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比较容易表现出迷茫与不知所措,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大三学生开始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作准备,会主动搜集择业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职业决策的困难。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会呈现倒U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高职生的职业心理发展完全是自发的,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辅导,很多学生只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才主要考虑职业选择的问题。
从生源地差异上看,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内部冲突维度上,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农村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城镇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和孩子对自我的要求要高于农村孩子,因为来自农村的学生对满足程度的需求相对较低,其产生的内部冲突也较少。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来自农村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不如城市的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均比较少,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意识也不是很强。
从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上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各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虽然能够获得来自家庭的全部支持与利用家庭的部分资源,但家庭的期待会对他们的职业决策形成压力,家庭所期待的职业选择与个体所喜欢的职业选择彼此矛盾。此外,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会更加的独立、自强与乐观,基于成长环境中的更多磨炼,他们会更容易做出职业选择。 从专业类别差异上看,不同专业类别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维度上,文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理科类学生;在外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理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类学生。这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特点有所差异,文科类学生相对感性一些,理科类学生相对理性一些,因此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文科类学生相对于理科类学生而言,其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较少,从而使文科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要低于理科类学生,不能够很清楚的找到自身的定位,在对职业目标进行选择时不能明确地做出决策。此外,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拥有技能的高职生会更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理科类学生的职业选择困难会相对较低。
从读书期间是否有兼职经历差异上看,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无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有兼职经历的学生。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高职生主要以学校的学习为主,而有限的兼职经历也主要集中于服务性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较低,因此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较小。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这可能是兼职的经历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提高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从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意向差异上看,高职生是否有工作意向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无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有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基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过程中对高职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明确的工作意向与专业的职业指导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对策建议
建全就业服务机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很多高职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职业信息不足和信息获取途径缺乏等问题,就业资源的共享与就业信息的公开将有利于高职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为高职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学校还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搭建就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尽量降低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损耗与缺失,为学生的职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学校要主动参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采取校园就业招聘会等方式,提高服务机制的服务效率。
加强职业辅导教育,完善职业规划指导
目前,我国的高职生在校期间普遍未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决策是毕业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职业决策是应该持续终生的问题。对高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职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之间的关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所在。通过设立诸如“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职业与就业辅导中心”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并设置专人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指导等。此外,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应该既具备职业指导教师所需的技能,又拥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把对高职生的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作为一件持续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创业、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从而建立一个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职业教育指导机制。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心理资本
职业指导内容应该涵盖职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测量与调查、个体职业素养与心理承受能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上掌握如何获得企业资讯和国家、学校相关政策的方法;通过咨询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怎样准备面试的相关材料、传授面试的策略与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等,建立职业信息库来实现学生对企业的选择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以学生工作处为依托,借助学生社团的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企业求职模拟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面试时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等。
增强职业竞争意识,转变择业观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生在校期间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增强职业意识。学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己,学会对职业的认知、评价和选择等方面的能力,学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进行职业决策时能够做到积极主动。此外,在高职生职业决策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要加强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要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建立密切的人际群体,要在控制自身的情绪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耐挫力。
鼓励高职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时、全面获取职业决策信息
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高职生准确把握自身职业兴趣的定位,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创造条件提供兼职的岗位和自主创业的平台,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为今后的职业决策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要帮助学生及时获取与职业决策相关的信息,能够通过专业的途径获得职业信息,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做出职业决策。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3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一般课题《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的影响研究》(LX2013Y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直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胡剑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常州大学城五所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有283份,有效率为94.3%,有效被试的分布情况如下:
研究工具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采用华中科技大学郝祥(2006)以CDDQ为基础,共计27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即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上的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决策动机不足。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25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调查结果
表2为高职生在职业决策困难总量表以及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总分的平均值为73.40,标准差为16.68。
从表3可知,在性格犹豫不决上男生与女生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女生要高于男生。
从表4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在外部冲突、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
从表5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内部冲突维度上,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农村学生;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来自农村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城镇学生。
从表6可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各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从表7可知,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维度上,文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理科类学生;在外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理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类学生。
从表8可知,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无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有兼职经历的学生。
从表9可知,高职生是否有工作意向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无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有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
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总分的平均值为73.40,标准差为16.68。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别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高职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上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差异,有无工作意向的学生在信息不足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性别差异上看,男女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男生在外部冲突、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女生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更容易表现出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等性格特点;社会对男生的职业地位一般有较高要求,但男生在个人规划、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会比女生更欠缺,从而导致男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更容易遇到困难。
从年级差异上看,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外部冲突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得分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升;在外部冲突、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大多处于对环境的适应和角色的互换上,对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所从事职业不太了解,职业意识不强烈。大二学生随着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和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逐渐意识到社会的残酷性和严峻性,开始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所思考,但由于学校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比较容易表现出迷茫与不知所措,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大三学生开始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作准备,会主动搜集择业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职业决策的困难。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会呈现倒U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高职生的职业心理发展完全是自发的,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辅导,很多学生只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才主要考虑职业选择的问题。
从生源地差异上看,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内部冲突维度上,来自城镇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农村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城镇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和孩子对自我的要求要高于农村孩子,因为来自农村的学生对满足程度的需求相对较低,其产生的内部冲突也较少。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来自农村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不如城市的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均比较少,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意识也不是很强。
从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上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信息不足和内部冲突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各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虽然能够获得来自家庭的全部支持与利用家庭的部分资源,但家庭的期待会对他们的职业决策形成压力,家庭所期待的职业选择与个体所喜欢的职业选择彼此矛盾。此外,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会更加的独立、自强与乐观,基于成长环境中的更多磨炼,他们会更容易做出职业选择。 从专业类别差异上看,不同专业类别的高职生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在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内部冲突维度上,文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理科类学生;在外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理科类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类学生。这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特点有所差异,文科类学生相对感性一些,理科类学生相对理性一些,因此在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存在差异。文科类学生相对于理科类学生而言,其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较少,从而使文科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要低于理科类学生,不能够很清楚的找到自身的定位,在对职业目标进行选择时不能明确地做出决策。此外,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拥有技能的高职生会更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理科类学生的职业选择困难会相对较低。
从读书期间是否有兼职经历差异上看,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其中,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内部冲突和决策力不足维度上,无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有兼职经历的学生。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在各维度上均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高职生主要以学校的学习为主,而有限的兼职经历也主要集中于服务性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较低,因此高职生有无兼职经历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较小。在外部冲突、信息不足、性格犹豫不决维度上,有兼职经历的得分要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这可能是兼职的经历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提高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
从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意向差异上看,高职生是否有工作意向在信息不足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无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有明确工作意向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基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过程中对高职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明确的工作意向与专业的职业指导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对策建议
建全就业服务机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很多高职生在就业时往往面临职业信息不足和信息获取途径缺乏等问题,就业资源的共享与就业信息的公开将有利于高职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为高职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学校还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搭建就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尽量降低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损耗与缺失,为学生的职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学校要主动参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实现校企合作的同时采取校园就业招聘会等方式,提高服务机制的服务效率。
加强职业辅导教育,完善职业规划指导
目前,我国的高职生在校期间普遍未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决策是毕业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职业决策是应该持续终生的问题。对高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职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之间的关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所在。通过设立诸如“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职业与就业辅导中心”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并设置专人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指导等。此外,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应该既具备职业指导教师所需的技能,又拥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把对高职生的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作为一件持续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创业、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从而建立一个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职业教育指导机制。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心理资本
职业指导内容应该涵盖职业的特点与发展前景、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测量与调查、个体职业素养与心理承受能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上掌握如何获得企业资讯和国家、学校相关政策的方法;通过咨询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怎样准备面试的相关材料、传授面试的策略与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等,建立职业信息库来实现学生对企业的选择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以学生工作处为依托,借助学生社团的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企业求职模拟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面试时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等。
增强职业竞争意识,转变择业观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生在校期间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增强职业意识。学会如何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己,学会对职业的认知、评价和选择等方面的能力,学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进行职业决策时能够做到积极主动。此外,在高职生职业决策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要加强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要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建立密切的人际群体,要在控制自身的情绪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耐挫力。
鼓励高职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时、全面获取职业决策信息
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高职生准确把握自身职业兴趣的定位,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创造条件提供兼职的岗位和自主创业的平台,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为今后的职业决策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要帮助学生及时获取与职业决策相关的信息,能够通过专业的途径获得职业信息,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做出职业决策。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3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一般课题《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的影响研究》(LX2013Y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直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胡剑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