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我想当一名教师那一刻起,变深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待我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也更困难。要想转化一个"问题”学生,除了他们自身固有的陋习外,还牵涉到他们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等,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
关键词:育人;教书;教育
从我想当一名教师那一刻起,变深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待我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也更困难。为此,我挑选了几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颇感棘手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的肩头又多了一份重担。虽然只是几名学生,如果真要教育好他们,或者说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能有一点进步,这将要比教平常听话学生多花一倍乃至好几倍的精力。因此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也知道在一个问题生的身上,他们的陋习往往根深蒂固。他们除了自身固有的陋习外,还牵涉到他们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等,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而且在这些学生身上已经花费了从前许多老师的大量心血。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能做好?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做好。何况这也是我工作至今能力上一种新的锻炼。我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气概踏上了我的“育生之途”。
一、初试受挫、改进政策、知难而上
当我从所教班级有意识地选定两名需帮教学生后,我便和他们一一谈话。当1班的张某、王某出现在我面前时,头高昂着,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我板着脸,以较重的口气,陳诉了他们的种种劣迹。他们还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我有点挂不住脸,很想就让他们回教室。可一想,要转变一个问题生哪会那么轻松啊?于是我压抑住了自己的不满情绪,耐下心来,继续给他们说教,但我改变了策略。因为我知道,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他们已经听惯了老师、家长们的劝说,厌倦了受批评的感觉。我收回了我的严肃表情,开始微笑着与他们闲聊。结果,他们的态度好了很多。人能站直了,脸色也温和了很多。最后,我对他们说“在这个学年内,我会努力地帮助你们。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希望你们来找我。希望你们相信自己,也要信任老师,一起努力。”他们比较老实地点点头,但也仅此而已。
二、避重就轻、降低要求、耐心开导
自第一次较量后,张某和王某在班级中的行为有所收敛:如在公共场合,不再标新立异。虽然有时也吵吵闹闹,但基本不会当着老师的面与老师对着干。但言行举止跟平常学生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倍感欣慰。因为他们毕竟是问题生,我不能太苛刻去要求他们,要允许他们有错,更要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改正错误。
三、找准弱点、有的放矢、初见成效
在我所挑选的两个学生中,张某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最为缺少的是生活中的一份关爱。他喜欢离群寡居或仗势欺人,从此将自己保护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育中对他多倾注些爱心,平常只要一见面,我就会和他聊聊,嘘寒问暖一番。每次与他交谈,他满脸真诚,对我很信任,人也活跃了不少。
最令人头痛的是王某。他油嘴滑舌,人比较聪明,但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在很多次的,较量中,他虽然有悔改表现(我上课时认真做好笔记,遵守纪律),但课后又是老样子。虽然他蛮认真地想改,但很少有实际行动,我深感棘手。再加上不少任课老师的抱怨,我很是恼火,总想好好教训他一顿。但我总是控制了又控制,因为我想好好抓住这次机会“挽救”他,却不能贸然行之于是我想从他的朋友、父母当中去了解他,但收获不多。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找他谈心,与他沟通,他似乎嫌麻烦,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他,可他不以为然。如何让他心悦诚服呢?我绞尽脑汁。最后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又围着他转。从他的爱好、兴趣着手,也使之成为我的爱好。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真正也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了,我讲的话大多也能听进去了。
而如今,我已不再是他们的任课老师了,但我总会想着与他们聊聊,询问一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当听到他们亲切地叫我“老师”,每当看到他们见了我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也在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参考文献
[1]齐建芳, 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强,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育人;教书;教育
从我想当一名教师那一刻起,变深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待我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也更困难。为此,我挑选了几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颇感棘手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的肩头又多了一份重担。虽然只是几名学生,如果真要教育好他们,或者说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能有一点进步,这将要比教平常听话学生多花一倍乃至好几倍的精力。因此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也知道在一个问题生的身上,他们的陋习往往根深蒂固。他们除了自身固有的陋习外,还牵涉到他们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等,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而且在这些学生身上已经花费了从前许多老师的大量心血。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能做好?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做好。何况这也是我工作至今能力上一种新的锻炼。我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气概踏上了我的“育生之途”。
一、初试受挫、改进政策、知难而上
当我从所教班级有意识地选定两名需帮教学生后,我便和他们一一谈话。当1班的张某、王某出现在我面前时,头高昂着,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我板着脸,以较重的口气,陳诉了他们的种种劣迹。他们还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我有点挂不住脸,很想就让他们回教室。可一想,要转变一个问题生哪会那么轻松啊?于是我压抑住了自己的不满情绪,耐下心来,继续给他们说教,但我改变了策略。因为我知道,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他们已经听惯了老师、家长们的劝说,厌倦了受批评的感觉。我收回了我的严肃表情,开始微笑着与他们闲聊。结果,他们的态度好了很多。人能站直了,脸色也温和了很多。最后,我对他们说“在这个学年内,我会努力地帮助你们。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希望你们来找我。希望你们相信自己,也要信任老师,一起努力。”他们比较老实地点点头,但也仅此而已。
二、避重就轻、降低要求、耐心开导
自第一次较量后,张某和王某在班级中的行为有所收敛:如在公共场合,不再标新立异。虽然有时也吵吵闹闹,但基本不会当着老师的面与老师对着干。但言行举止跟平常学生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倍感欣慰。因为他们毕竟是问题生,我不能太苛刻去要求他们,要允许他们有错,更要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改正错误。
三、找准弱点、有的放矢、初见成效
在我所挑选的两个学生中,张某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最为缺少的是生活中的一份关爱。他喜欢离群寡居或仗势欺人,从此将自己保护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育中对他多倾注些爱心,平常只要一见面,我就会和他聊聊,嘘寒问暖一番。每次与他交谈,他满脸真诚,对我很信任,人也活跃了不少。
最令人头痛的是王某。他油嘴滑舌,人比较聪明,但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在很多次的,较量中,他虽然有悔改表现(我上课时认真做好笔记,遵守纪律),但课后又是老样子。虽然他蛮认真地想改,但很少有实际行动,我深感棘手。再加上不少任课老师的抱怨,我很是恼火,总想好好教训他一顿。但我总是控制了又控制,因为我想好好抓住这次机会“挽救”他,却不能贸然行之于是我想从他的朋友、父母当中去了解他,但收获不多。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找他谈心,与他沟通,他似乎嫌麻烦,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他,可他不以为然。如何让他心悦诚服呢?我绞尽脑汁。最后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又围着他转。从他的爱好、兴趣着手,也使之成为我的爱好。慢慢的,我发现他开始真正也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了,我讲的话大多也能听进去了。
而如今,我已不再是他们的任课老师了,但我总会想着与他们聊聊,询问一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当听到他们亲切地叫我“老师”,每当看到他们见了我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也在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参考文献
[1]齐建芳, 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强,教育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